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有沒有去幼發拉底河藏腰帶酒是比喻什麼

2020-12-23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13章中文版分成三段,前面兩段標題是兩個比喻:腰帶的比喻和酒罈的比喻,第三段標題是耶利米警告狂傲的行為。前面已經說過N次猶大要滅亡、猶大人要被擄,這個所謂的警告也是一樣的內容,沒什麼新意,我們等下再介紹,現在先看看兩個比喻是怎麼說的吧。

腰帶的比喻:耶和華吩咐耶利米說,你去買一條細麻布腰帶系在身上,不要把它浸到水中。耶利米照做。接著耶利華又傳話來說,帶著你的腰帶,不是系在你腰上的那條,到幼發拉底河去,把它藏到一個巖洞裡面。耶利米又照做。多日之後,耶和華又對耶利米說,你再到幼發拉底河去,把你藏在那裡的腰帶取出來。耶利米就趕緊去到幼發拉底河邊他藏腰帶的地方,把腰帶拿出來一看,它已經壞了,不能再用。然後耶和華說,猶大和耶路撒冷這些惡民不聽我的話、敬拜外神,並且一意孤行、冥頑不靈還死不悔改,他們的驕傲必定會像這條腰帶一樣被敗壞、變成無用。停頓一會,接著耶和華又說,腰帶緊貼人腰,我也曾讓以色列和猶大緊貼著我,本來期望著他們好好當我的子民,讓我從他們那裡得到名聲、頌讚和榮耀,誰知他們卻這麼頑梗、不肯聽我的話。(唉,做神難,做好神難,做一個大好神更是難上加難,你們一向知道我脾氣不好,為何還要不停觸怒我,讓我不得不下重手懲罰你們呢。)

酒罈的比喻:囉嗦的耶和華繼續對耶利米說:你要去對他們說,耶和華叫你們把所有的酒罈(英文版是皮袋或瓶子,遊牧民族用皮袋裝酒比較多,不過釀酒時應該是用罈子之類的容器)都裝滿酒,他們肯定會說,我們自己難道不知道酒罈都要裝滿酒嗎,然後你就跟他們說,耶和華還說了,他要使猶大的所有人包括君王、祭知和先知及所有耶路撒冷的居民都要喝得酩酊大醉,然後再使他們互相爭鬥,連父子也反面相爭,他則冷眼旁觀,不可憐和顧惜你們,就讓你們滅絕。

這個故事中的幼發拉底河有的英文版本是寫Phrat,所以以前有些中文版本翻譯成伯拉河,但是因為有更多的英文版本是寫Euphrates,所以人們一致認為伯拉也是指幼發拉底河。在這個故事裡,耶和華輕輕巧巧就讓耶利米兩次往返猶大和幼發拉底河之間,因為古代交通極不發達,從猶大到幼發拉底河路程極為遙遠,加上當時那個區域戰亂頻仍,極不安全,所以就算很多基督教的人也認為耶利米並沒有真的到幼發拉底河去藏和取過腰帶,但是如果這樣的話,豈不是說明耶利米書寫的事不可信嗎,這是大大地影響聖經權威的事,所以經學家們可不那麼認為,他們解釋說,從猶大到幼發拉底河雖然要經歷千難萬苦,但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耶利米是最聽耶和華話的人,他必定真的去過幼發拉底河兩次。

有的經學家說,從猶大到幼發拉底河有250英裡(約402公裡),有的經學家則說330英裡(約531公裡),看了他們說的數字,稍有點地理知識的人都會打個疑問:有這麼近嗎。我查了一下,從耶路撒冷到現在伊拉克的巴斯拉的直線距離約是1350公裡(839英裡),就算到巴格達也要有900公裡,當然人走路的時候不管水平方向還是垂直方向都不可能走直線,而且這條直線之路的中間有大量古人不能跨越的沙漠,得從北方繞彎,如果真正走路的話,應該要走2000公裡以上。正是因為這個距離太遙遠,所以猶大人被擄了才覺得特別痛苦。

我們量出來的距離有那麼遠,經學家們說的距離怎麼這麼短呢,我估計他們說的是從猶大到整條幼發拉底河最近的地方,就是說不是到巴比倫,而是到現在敘利亞境內幼發拉底河上遊的某個地方。但是就算如此,他們說的也遠遠不夠,我拿尺子量了最近的地方也得有六百多公裡。他們說得那麼近,要不就是心中沒數胡亂估計,要不就是有意把距離說短一些,讓人們相信他們說的從猶大去幼發拉底河一趟不難。另外,按這個比喻,藏腰帶地就是暗示猶大人要被擄去的目的地,也就是巴比倫,怎麼能找猶大到幼發拉底河最近之處呢,如果是這麼隨便的話,何不讓他把腰帶藏在約旦河或汲淪溪旁,等多一點時間再去看,同樣也會朽壞,根本沒必要藏到那麼遠的地方去,這樣顯得耶和華辦事多麼沒效率啊,一個簡單比喻就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完整讓先知知道。

有人可能會說,就算2000公裡,往返兩次也不用幾年啊。以現在的條件去想當然不用幾年,那個時候的窮人,除了走路還得找吃的,還得迷路,幾千公裡就算走一趟,能不能走到、能不能回來都很難說,更別說走好幾趟。說到此處,我忽然想到,以色列人想像的神本事畢竟還是差了點,他不能使先知有飛翔或者翻斤鬥雲的本領,否則的話,別說2000公裡,就算2萬公裡,也就不到半個斤鬥的事。

因為幼發拉底河就算最近的地方離猶大也非常遠,所以有的經學家說耶利米並沒有去兩次,而是只去了一次。他們說,耶利米是去那裡把腰帶藏起來,過幾天就把它拿出來,然後再回來。這種說法首先是不符合第6句,這一句是說過了多日,耶利華又叫他到幼發拉底河去,很明顯是另外的一次。其次他們沒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你過幾天就去把腰帶找出來,時間不夠,它還沒有壞怎麼辦,你這不是要把神的比喻搞砸了嗎。可見這個作者雖然寫文章很毛糙,但是比某些經學家來說考慮還算周到的,他為了表示這是正常情況下保存時間太久了腰帶才朽壞的,還強調了不可浸水呢。另外作者也沒想到一個問題,如果這個腰帶是一直系在他身上的,可能他還沒走到幼發拉底河就已經壞了,因為一路上跋山涉水、風吹日曬雨淋汗浸,麻布帶不比皮革,路上就壞了的可能性比較大。

還有一部分經學家猜想,這裡說的伯拉(Phrat)是作者的筆誤,實際上是指約書亞記18:23提到的便雅憫地的一個地名巴拉(Parah或Pharah),他們說從英文看這兩個詞很相近,只差一兩個字母,而且這個巴拉離亞拿突近,他一天就可以來回。聖經裡提到巴拉的地方不少,不過英文一般是Baalath或者Balah,這些巴拉跟約書亞記18:23提到的巴拉不同一個地方,我剛才看了一下,光約書亞記裡就還提到兩個巴拉,約書亞記15:9提到基列耶琳有個另外的名稱叫巴拉,這是稍著名一點的巴拉,還有約書亞記19:3說西緬也有個地名叫巴拉。

照這麼說的話,猶大連著的三塊土地,便雅憫地、猶大地和西緬地都有個地名叫巴拉,除了基列耶琳之外,其它的巴拉聞所未聞。耶利米書作者寫的這個比喻是要顯然是隱指猶大人要被擄到巴比倫去很長時間變得朽壞,怎麼可能寫一個不知名的小巴拉地方讓人費心思去猜疑不知是哪裡呢,顯然這些經學家的猜測也是不對的。

腰帶的故事無疑只是作者編造的,我們以前曾說過他對時間、方位和距離等感知比較混亂,再加上他的被擄之地可能是在埃及,而不是巴比倫,所以他說的去幼發拉底河藏、取腰帶也就是在腦子裡這麼構思這個故事而已,他很可能根本不知道從猶大到巴比倫去一趟得多遠、多少時間,路上有什麼危險的事則更不會去想,因為並不是真的去。當然,巴比倫很遙遠他是知道的,如果不遠的話,腰帶來不及壞,這個比喻故事就沒法講。

當然這個比喻故事其實也只有基督徒才會覺得有理,我們卻覺得非常荒唐。我們前面說過,如果說這件事是真有其事,它一點也不能證明神的什麼本事大,而只能證明他的辦事效率低,他花那麼長時間只為說這麼淺顯的一個比喻,而且這個比喻的結果只是指猶大人要被擄到巴比倫去遭難,這點事就算在耶利米書的前幾章裡都已經說過很多次,更別說穿越到希西家時期的以賽亞書也早已說過不知多少次。如果說這些先知書寫的事情都是真的,那麼耶和華就是一個無聊之神,他整天沒事做,每天除了變著花樣斥罵以色列人,就是跟先知說我要如何如何懲罰他們,說完都要預言猶大人被擄這件事。這件事就算是山珍海味,如此翻來覆去總讓人吃它,哪怕烹飪的花樣再多,人們也早已吃厭。

接著酒罈的比喻有點類似於以賽亞書中說神派以賽亞去使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讓他們自己犯錯誤,然後把自己搞死。

一般來說,每一個王朝到末年的時候內部都會有些混亂,特別是王朝本身的更迭,大多是因為統治階層昏庸殘暴、內部矛盾暴發,然後一代王朝完蛋,不過很明顯猶大滅亡不是這種情況,聖經的歷史書裡也沒有說猶大是亡於內部爭鬥的,所以說,這個比喻雖然也是說耶和華把猶大搞死,但是搞死的方式不僅跟歷史書矛盾,也跟耶利米書的其它「預言」矛盾。作者在編這個故事的時候,估計只是想著讓耶和華把猶大弄死就行,根本沒想死法是不是對的。

中文版把這個故事說成是比喻,那它究竟比喻什麼事呢。有經學家是這麼解釋的,他說猶大人以為自己喝的是酒,其實酒杯裡裝的全是耶和華的烈怒,他們喝了就全糊塗了,也分不清楚朋友和敵人,當敵人打過來的時候都不知該怎麼防衛,於是猶大就被滅亡。他把酒解釋為烈怒,估計是從以賽亞書51:17得到的印象,不過那裡是用喝酒來比喻耶和華給以色列人降下的懲罰,他們喝醉酒後東倒西歪站不住則是形容他們被擄和後來所受的苦難。後面他說的猶大的死法雖然勉強符合歷史書,但是卻不合這個故事本身,因為這個故事是說他們自己內部爭鬥搞死的。

這個故事中確實有比喻,但是我看好像沒有經學家能把這個比喻說清楚。其實按作者前面的文章一貫的思維,這個故事裡的酒既不能直接理解為酒,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耶和華的烈怒,而是應該理解為偶像假神。這裡用喝酒來比喻拜偶像假神,用裝滿酒來表示盡心盡性地侍奉假神偶像,是因為作者認為兩者都能讓人迷惑、讓人糊塗。這個故事就好像說,一個女人知道他的丈夫包二奶,她向丈夫說氣話:你就和你的二奶一起吧,她丈夫回答說:嘿,我不是早就和二奶一起了嗎,她聽到這個挑釁的回答就發瘋了,咒罵她丈夫說:你這個挨千刀的,你一定會不得好死!……後面略一萬句。

最後說他們互相爭鬥到滅亡,這個我們說過,因為跟歷史書中說的猶大的死法有矛盾,可以說沒有特別合理的解釋,但是如果硬要解釋,也可以說他們拜偶像假神,最後被同樣是拜偶像假神的國滅亡。不過這個解釋相當勉強,大概率作者並沒有這麼想。另外,作者的故事一般都是他假裝耶和華說的話,其實並沒有發生故事中說的事,上一個故事中主人公沒有去幼發拉底河藏腰帶,這個故事中主人公也沒有真的去叫猶大人把酒罈都要裝滿酒。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有寄信到巴比倫嗎 寄了幾次
    作者編的這個故事不知發生在什麼年間,反正是在約雅斤被擄之後的西底家時期,他筆下的主人公耶利米要寫信給被擄到巴比倫去的那些猶大人,如果猶大人還沒有被擄去,信不就沒人收了嗎。經學家們顯然也看出這裡有不妥,所以他們將這事解釋為,猶大的使臣去巴比倫時,第一次將耶利米的信帶去,他們回耶路撒冷的時候,把示瑪雅的信帶回來,然後下次又有使臣去的時候,又將耶利米譴責示瑪雅的信帶去。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先知哈拿尼雅折斷耶利米的軛這事是真是假
    異象消失,耶利米忽然而醒來,翻身起來就去找哈拿尼雅,做過夢的人都知道,夢裡的如果說有什麼事要辦,醒來就要趕緊去辦,否則等下你就想不起來要幹什麼。他找到哈拿尼雅,跟他說:哈拿尼雅,你果然是個假先知,耶和華說他沒有差遣你去跟百姓說話,你假傳耶和華的話,用謊言欺騙了百姓,所以耶和華說罰你今年必死。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書可分五個部分、由很多作者書寫
    作者編耶利米給巴錄答覆耶和華的話說,你去告訴巴錄,耶和華說他建立的他必拆毀,他栽培的他必拔出,在全地都要這樣實行,如果巴錄想做什麼大事,趁早別想了,因為他要使災禍降到所有人身上,巴錄小命可保,不過會被擄到各處。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以色列人究竟有幾種死法耶利米訴苦還是誰訴苦
    這裡提到摩西和撒母耳求情,實際上聖經裡沒有記載撒母耳曾為百姓求過耶和華(倒是有耶和華勸說撒母耳裝作獻祭去伯利恆膏大衛),摩西為百姓求情、勸說耶和華的事是有多次記載,典型的是出埃及記第32章百姓拜金牛犢還有民數記第14章十二個探子民眾抱怨之後,都說耶和華大發脾氣,要滅絕以色列人,最後都被摩西三言兩語勸服,所以我們前面曾說,耶和華在摩西那裡就像小孩子一般,他向別人發最大的脾氣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是波斯王攻打巴比倫而不是瑪代王
    但是實際上後面還有第52章,這章內容跟列王紀下第25章基本是一樣的,寫耶路撒冷的陷落、聖殿毀滅、和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耶利米書到最後又回頭來說猶大滅亡的事,其實很明顯這是很晚之後有人再補充上去的。
  • 聖經揭秘 撒迦利亞書 這幾篇文章為什麼被從耶利米書調到這裡
    如果這些真是神的默示,那也不能說明神的辦法多,而是說明神想盡辦法也沒用,因為真正有用的辦法只要一個就行,根本用不著那麼多個。事實上歷史也告訴我們,先知書裡寫的這些辦法都沒有起作用,以色列人後來一直不能脫離災禍,用聖經的理論,則是說他們一直沒有得到潔淨。耶利米書2:22說,你雖用礆,多用肥皂洗濯,你罪孽的痕跡仍然在我面前顯出。
  • 聖經人物傳:耶利米_在聖殿門口
    有一次,王派他的書記和大臣沙番前去,與希勒家一起核算守殿官所收集的捐獻。當他們點算完畢,將銀子轉交到督工的手中時,大祭司希勒家突然對沙番說,「我在耶和華殿裡得了律法書。」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根據拉比的傳說,它是在一堆石頭裡發現的,那是在亞哈斯王焚燒聖書時被人隱藏起來的。它也可能被藏在約櫃裡,亞哈斯可能將約櫃挪至聖殿的一個房間內,任由其蒙上灰塵。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波斯攻打巴比倫時天地能為之歡呼嗎
    我估計經學家們為什麼總是要把這些都解釋為食慾,是因為後面有說宴席,但這個宴席就像前面說的什麼懲罰之杯一樣,並沒有具體的事情與之相對應,什麼迷糊、沉醉,這些都是作者為他們打敗仗被滅亡編個根本不存在的神因素的原因,其實如果按照神理,神要誰勝誰就能勝,他就是沒有一人也能勝、根本不用什麼計謀也能勝,因為神可以派使者出手,而誰要是要誰敗,根本不需請誰喝酒吃飯,他只要張嘴說三個字
  • 幼發拉底河變幹的警示!
    【啟16:12】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幼發拉底大河上,河水就幹了,要給那從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預備道路。如上所述幼發拉底河真的幹了與幾年前相比,該河流明顯變窄了。人們擔心很快就會只剩下一半了,據說僅10年就乾枯了四分之三.變淺的幼發拉底河,岸邊的獨木舟。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作者寫詩一大抄 巴比倫後來真的永無人煙嗎
    首先第30句「耶和華說:到那日,她的年輕人都要倒在街上,所有兵士都在那日被消滅」是抄自耶利米書49:26,那一段寫耶和華審判大馬士革,這裡給他借用來審判巴比倫。第40句「耶和華說,這裡必將像我所傾覆的所多瑪和蛾摩拉一樣無人居住也無人寄居」是抄自耶利米書49:18,那一段寫耶和華審判以東的,同樣也給借用來審判巴比倫。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尼布甲尼撒侵犯埃及有打到底比斯嗎
    聖經中的挪弗一般是指孟菲斯,答比匿前面分析過,從讀音看與底比斯比較接近,但好像又不是指底比斯,很多地圖是將其標在尼羅河東邊支流的入海口處。這句話中提到的三個地方都在下埃及,這點倒比較符合尼布甲尼撒入侵埃及時的情況,並沒有打到很遠的地方。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基達和夏瑣在一起嗎 以攔有被巴比倫滅亡嗎
    不知這個經學家是要表達什麼意思,他前半句話和後半句話都互相矛盾,前面意思應該是說這是一個普通百姓說的話,後半句話卻說「我」字會用表示神之尊貴的大楷,就是說這又是神說的話唄,否則百姓自稱怎麼能用神那麼尊貴的大楷呢。因為我沒有紙質英王欽定本,所以不知道他說的大楷是怎麼樣的,但是就算用大楷好像也不代表什麼,因為這是人印刷的書,跟是不是神說的沒有關係。
  • 聖經揭秘 以賽亞書 異象谷的事可能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
    現在一般認為聖經裡的示巴是現在葉門或者埃賽俄比亞的位置,按道理底但應該在示巴的附近,但是聖經並沒有記載這兩個地方附近有戰亂,另外就算這兩個地方附近有戰亂,按理說他們的人也不會躲避到提瑪地。在聖經裡,提瑪、度瑪、基達都是以實瑪利的兒子,他們的地盤應該都在以東或者以東附近的阿拉伯地。
  • 聖經揭秘 撒迦利亞書 橄欖山裂成兩半沒有
    這一章是撒迦利亞書的最後一章,嚴格來說應該是第10-14章的最後部分,因為我們前面分析過,這幾章與前面幾章明顯是不同作者的。撒迦利亞書第1-8章寫到波斯時代的事,第9章寫到希臘時代的事,而後面的部分卻回過頭去寫北國以色列滅亡和猶大的兩次災禍。可能有些人覺得我的判斷不對,但是馬太福音27:9引用撒迦利亞書第11章那個三十塊錢的典故的時候,說那是先知耶利米的話,說明原來這幾章內容傳說是在耶利米書裡的。
  • 伊拉克幼發拉底河乾涸
    幼發拉底河正日漸乾涸。伊拉克的兩個鄰國——土耳其和敘利亞——的水務政策,長達兩年的旱災以及多年來伊拉克及其農民對水的濫用,這些都幼發拉底河正日漸乾涸的情況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乾旱是造成幼發拉底河以及它的同胞――更長的底格裡斯河(Tigris)乾枯的原因之一。 土耳其和敘利亞政府常常被指為是罪魁禍首。 伊拉克的水資源本來很豐富,但它處於該河流的下遊。伊拉克水務部門官員稱,在土耳其和敘利亞境內的幼發拉底河流段內至少建有有七座大壩。並且這兩國的政府並未就這些大壩與伊拉克形成任何協議和條約。伊拉克政府不是不低頭,向鄰國乞水。
  • 聖經揭秘 以西結書 銅鍋煮肉爛 作者死妻子
    我們以前分析過,耶利米書和列王紀最後一章應該都是後來補上的,其內容基本相同,但是有一些小差別,應該是取自同一份看不大清楚的資料,或者這份資料的不同版本,而以西結書前面的內容我們很容易可以看出,作者明顯是有參考耶利米書。這個日子整部聖經就這三個地方提到,可以說這大概率不是來自事實,而是後來比較晚的時候有人這麼編而已。
  • 聖經揭秘 但以理書 四隻猛獸究竟指的是什麼國(上)
    在但以理書裡,神穿白衣,頭髮純得像羊毛,到以西結書的時候,沒寫他衣服,也沒寫他頭髮,只說他腰以上閃耀著精金的光,周圍都有火焰。在但以理書裡,神身後有百萬人(或者天使之類的)服侍,身前有上億人站立,到以西結書裡,神最多與四個活物(基路伯)同行。按理說,聖經裡的但以理和以西結是同時代的,怎麼對神的描述完全不同呢。
  • 【一日一題】(787)幼發拉底河
    (16分)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土耳其東部高原山區,88%以上的徑流來自土耳其境內,經敘利亞和伊拉克,注入波斯灣。20世紀60年代以來流域下遊的沼澤不斷萎縮。為了挽救面臨消失的沼澤,當地採取了拆除水壩、填埋沼澤灌溉溝渠等工程措施。圖1示意幼發拉底河流域,圖2示意建壩前後幼發拉底河的徑流量變化。
  • 聖經揭秘 阿摩司書 連一粒也不落在地上是什麼意思
    神給大地安裝蒼穹這個在詩篇、約伯記中有寫過,可見是以色列人普遍的傳說。神使海水澆灌大地這個說法阿摩司書在5:8已經說過。神在諸天上築樓閣這是新鮮的說法,聖經前面並沒有說神在天上建有樓閣,只說天上有他的寶座。按說神是自有永有的,他在創造天地和人之前,根本不住樓閣,也不坐寶座,為什麼造了天地和人之後就要住樓閣、坐寶座呢,因為這些所有都是出於人的想像,是人按世上有的東西和人的需要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