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青海格爾木、西藏那曲。
人們常說進藏有青藏線、川藏線、新藏線和滇藏線,其實進藏的公路有八九條,還不包括中尼、中印那幾條。這些路有個別我沒走過,半數走了全程,其餘走了一部分。
進藏的主幹線,青藏公路是裡程最短、路況最好的一條,也是承擔著進藏物資運輸任務最繁重的公路。常有人問我,進藏是否需要開高檔越野車,如果你只是從青藏線進出,再破的車都行,全程柏油路,運氣不好(幾乎是必然的)遇到修路,坑坑窪窪顛簸一段罷了。
常有人說,青藏線就是當年唐蕃古道。唐蕃古道從甘肅臨夏到青海,經西寧向玉樹方向,從昌都進藏,之後走川藏北線到拉薩,當年文成公主進藏走的就是這條路。現在這一段被稱為青藏線南路,而不是通常所說的在1950年開始修建的青藏公路。
無論是茶馬古道還是唐蕃古道,在僅靠人力畜力的時代,人們更關心的是沿路的補給點,崎嶇蜿蜒並不可怕。現代的公路正好相反,架橋打洞的建設成本和技術難度才值得考量。
因此,青藏線以及新藏線都穿越無人區全新開闢的道路,基於降低建設成本的要求。
同樣的,青藏鐵路與青藏公路並行。如果沿著唐蕃古道鋪設鐵道,成本至少翻番,若是從成都方向沿川藏線,估計要再來個翻番。
不沿著古道鋪設公路就要付出一個代價:沿途的補給、休息是個大問題。即使現在交通條件已經很好,青藏大跨越的那一段開車還是很痛苦。從青海格爾木到西藏安多的七百多公裡,用時最少也要15個小時,全程海拔4500以上,途中的吃住條件很差,即使給你張床也睡不著。海拔4500是個重要的生理指標,沒高反可以考慮去爬珠峰了。
跨省的這一段路過的地方名氣很大:萬山之祖崑崙山、可可西裡無人區、長江源頭沱沱河、雄鷹飛不過的唐古拉山。
其實,進藏公路中景色最單調的路段就在這裡。山勢崎嶇、地質結構多變、植被豐富、河流環繞才有所謂的美景,青藏公路愣頭愣腦的也不繞什麼彎,就這麼在世界屋脊的最高處筆直伸過去,兩側除了雪山冰川就是瘌痢頭般的平緩的山體,這種景色說好聽的只能是:大氣磅礴、宏偉壯觀。在單調的景色中長時間開車,人很累,容易出事故。
至於可可西裡的藏羚羊,的確身姿優美靈動,其實這裡還有更多的藏野驢,因為長得醜點就沒人提。沒辦法,這是個看臉也看身材的世界。
景色雖然單調,從崑崙山口到唐古拉山口絕對值得走一趟,尤其是可可西裡,道路筆直,就如在平原中,兩側是稀疏的草地,時不時幾隻羚羊、野驢在遊逛,遠遠的,是平緩的雪山冰川。
然而,呼呼的寒風告訴你,什麼是這個星球最荒涼孤寂的地方,在極端惡劣的生存條下,在海拔4600米高原上,景色相當奇異,地與天色彩迥異,卻緊貼在一起,雲彩如此之低,仿佛隨時會鋪到地面上。
高山上總有雲,其實你無法靠近它,你走近了,只是霧。
只有在世界屋脊的天路上,雲才能這麼近。天路上也有天,天就在你頭頂上。
原創圖文,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