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琉璃看中國,中國琉璃源博山。
博山,是中國琉璃的發祥地之一,素有「陶琉之鄉」的美譽,先後被認定為中華陶琉文化城、中國陶瓷琉璃藝術之鄉、中國琉璃之鄉。明嘉靖《青州府志》載:「琉璃器出顏神鎮,以土產馬牙、紫石為主,法用黃丹、白鉛、銅綠焦煎成之。珠穿燈、屏、棋局、帳鉤、枕頂類,光潤可愛。」
古稱顏神,有著上千年悠久歷史的博山,雖歷經歲月洗禮仍以琉璃聞名於世,博山琉璃有何魅力?或許正是那些光彩奪目、美輪美奐的琉璃讓博山這座魯中古城成為了琉光璃彩的「顏值擔當」。
千年窯火淬就琉光璃彩
雁過無痕,炊煙無跡,山色消磨今古,水聲流盡年光。歲月或許會抹去美好的事物,但博山琉璃文化,情懷依舊,在窯燒邊歷經千年的等待,淬就了幻彩世界。
回眸歷史,博山地區唐代開始採煤,北宋開始燒瓷器,元代開始燒制琉璃。明洪武年間,宮廷內官監在此地設「外廠」,專門為明皇室生產「青簾」「藥玉佩」等各種琉璃貢品。明末時,博山琉璃產品已發展到數十種,銷路北至北京,南至廣西、廣東,東至朝鮮,西至河套地區。清同治年間,博山形成已西冶街為主的琉璃業生產基地。光緒年間,博山出現內畫工藝產品,經多年發展,逐漸形成「魯派內畫」。
這也得到了文史資料的佐證。博山地下蘊藏著煤炭、鐵、陶土、黏土等多種豐富的礦產資源,早在千年前便形成了當地人所謂的「井、窯、爐」三大行。嘉靖四十四年刻本《青州府志》記載「琉璃器出顏神鎮」,清康熙十九年,朝廷設立皇家琉璃廠,當時主要的工匠及琉璃配方均從博山徵用。1982年在博山考古發掘全國唯一一處元代琉璃爐作坊遺址。
西冶街 資料圖
史承千載看今朝。
1985年,博山美術玻璃廠發展為全國最大的美術琉璃生產廠家;1989年,以展示琉璃歷史和產品,歌頌爐工精巧技藝和匠心精神的全國首家琉璃博物館——博山琉璃博物館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內畫壺、花球等多個琉璃工藝產品曾獲部、省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及其他獎項,鼻煙壺內畫被國際鼻煙壺協會冠以「山東畫派」,轟動歐美……
如今,走進千年窯火淬就的幻彩博山,到處可感受到濃厚的琉璃文化氣息。
時光悠揚,博山的琉璃文化沒有淹沒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而是伴著工匠千度爐火的炙烤,沉澱千年,將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完美結合,其流光溢彩、變幻瑰麗,是東方人的精緻、細膩、含蓄體現,是思想情感與藝術的融會。
顏神是昨天的博山,博山則是顏神的延續和發展。
「與火共舞」千錘百鍊出新藝
博山琉璃,這門古老而又現代的藝術,繼承了齊文化開放創新的精髓,在歷經千年的炙烤中,沒有「閉門造車」,而是始終處於一種動態革新中。
自清朝以來,博山琉璃工藝在繼承傳統工藝基礎上不斷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隨著琉璃工藝的進步,琉璃產品日益增多,各種推陳出新的琉璃產品給博山琉璃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其中琉璃鼻煙壺的出現使得琉璃工藝的發展有了新的方向,特別是後來琉璃內畫鼻煙壺的工藝創新,更是博山琉璃產品創新的典型代表。
內畫鼻煙壺創造出一種在鼻煙壺的內壁上反向作畫的形式,把琉璃與國畫結合起來,集實用性與藝術欣賞性於一身,極大地提升了琉璃的內涵。琉璃工匠在技藝上不斷推陳出新,畢榮九通過多方面嘗試,成功研製出琉璃內畫「涮裡」法,這種在鼻煙壺內作畫的方法自畢氏至今,百餘年仍不廢。
琉璃工藝師的推陳出新讓博山琉璃更進一步。
1958年,薛京萬發明了內畫毛筆和烤彩內畫鼻煙壺,解決了百年來一直沒能解決的內畫遇水褪色的難題。內畫毛筆使魯派內畫開創了一種新的境界——特細內畫,引領魯派內畫邁入高檔藝術行列;1971年博山琉璃內畫師王孝誠利用內畫毛筆創作出琉璃內畫《水滸一百單八將》,1972年參加了全國工藝美展,併入選中國工藝美術大畫冊,開創了中國特細內畫畫面的新境界;20世紀後期,魯派內畫邁入了黃金時期,21世紀初,王孝誠通過幾十年經驗的總結,用內畫毛筆所繪製的內畫《蘭亭契吟圖》《賞花大觀園》等一系列作品使得內畫逐漸漸趨走向成熟並進入高峰創作期……
內畫鼻煙壺 資料圖
與此同時,博山琉璃古代與現代的「碰撞中」,不斷創新自己的文化品格,發展自己的審美意趣,栩栩如生的燈工料景,色彩斑斕的琉璃花球,詩意雋永的琉璃內畫,「大巧若拙」的套料雕刻……一件件琉璃工藝品在熊熊烈火中散發出無限魅力。
「千年守望」中共築新時代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博山的千年的陶風琉韻為博山掀開了「醉美世界」的新篇章,同時也讓博山文化旅遊產業蓬勃發展。
2019中國博山琉璃文化藝術節在博山區「北國陶苑」隆重開幕,博山琉璃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濟南、青島等地市,舉行了當代博山琉璃藝術作品巡展;在馬爾他成功舉辦「溢彩琉璃詠東方」—中國博山琉璃作品展,「雞油黃」「雞肝石」等琉璃藝術品入駐北京故宮博物院;琉璃擺件榮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青島上合組織峰會等一系列國際重要舞臺……
隨著博山「千年琉璃小鎮」蜚聲中外,博山遊客接待量不斷增長,世界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千年琉璃鎮成了當今的「網紅打卡地」。
博山琉璃的品牌優勢與知名度也在不斷提高:56朵琉璃浮雕綻放在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民族之花廣場;琉璃花器天鵝亮相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招待會;琉璃藝術品駱駝陳列於雁棲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琉璃國禮驚豔亮相上合峰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博山區委區政府著力推動陶琉產業創新與文旅融合發展,以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琉璃產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優勢和市場基礎,博山陶琉產業邁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目前,博山區琉璃生產及配套企業達150多家,博山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琉璃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產品銷往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收入超過2.5億元。
2020年博山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聚焦琉璃,提出以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為載體,推進文旅、工旅、農旅深度融合,擦亮博山旅遊、博山琉璃、博山菜「金字招牌」。支持愛美琉璃、西冶工坊、金祥琉璃等企業做大做強,扶持壯大陶琉藝術大師和人才隊伍,成立博山旅遊商品協會,加快博思琉璃研發設計中心建設,抓好陶琉等工藝品的設計研發營銷,努力將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產業優勢。
博山因琉璃而出彩,琉璃在博山綿延不絕,相互守望中成就了彼此。如今,「中國琉璃之鄉」「中華陶琉文化城」等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正在被世界知曉,博山和琉璃「緣分」還在繼續,同時也寄予了下一個美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