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7日,隨著奠邊府戰役的結束,宣告著法軍在二戰後對越南那前後長達近9年的殖民統治時代結束。
而奠邊府戰役也憑藉著它那可以控制越南西北地區以及寮國北部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從而成為了越南反法帝國主義和封建集團戰爭的關鍵節點。
01法軍優勢明顯
可是,在這場戰役爆發之前,明明法軍的優勢極為明顯,不但擁有著大量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儲備,更是有著壓倒性的空軍優勢。
且由於「奠邊府」,四面環山,從而為奠邊府營造出了一個南北長約18公裡,東西長約6公裡的「盆地地形」。恰好就滿足了法軍搭建機場以及在周圍構建一系列軍事防禦設施的需求。
另外,法軍在對奠邊府的佔領過程中,還曾通過空運等諸多形式在奠邊府部署了上萬的兵力,並在各個據點都架設了電網、配備了一系列的諸如迫擊炮、榴彈炮等重武器設施。
毫無疑問,這樣的一個「奠邊府」,無疑已經成了法軍重重設置的一個「軍事要塞」,形成了一層又一層的火力網,如若法軍不遭遇其他方面的威脅的話,越南一方是很難攻下來的。
如若再憑藉法軍在一戰「凡爾登戰役」之時那悍不畏死以及能夠迅速調集軍需物資的表現。
無疑也都足以表明越南定將會像一戰時期的德國軍隊一樣,最終因為對重武器以及防空武器的缺乏而以失敗而告終。
就好比此前於1952年,越南人民軍總司令武元甲大將率領了三個軍團重重包圍法軍在越南的另外一個重要據點「那產」,旨在切斷越南北部地區的法軍與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法軍集團的聯繫。
可結果卻是以失敗而告終,三個軍團卻沒能攻下僅僅只有兩千餘法軍駐守的那產,而「那產」地區的地形,正好就是如同「奠邊府」一樣的盆地地形。
02越南取得奠邊府戰役勝利
然而,在奠邊府戰役上,卻跟越南攻打那產據點之時的情景截然相反,越南步步緊逼,反觀法軍則是節節敗退,如果不是有著優越的空軍力量,恐怕法軍想安全撤出越南都是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原因導致越南在「奠邊府戰役」中取得了完全不同於此前攻打「那產」據點之時的結果呢?
究其原因,其實問題主要還是出在了「法軍」自身,因為「固守那產據點」戰役的勝利,讓這些法軍開始驕傲,所以在奠邊府戰役之前,首先就沒有表現出對越南軍隊的重視。
而是想故伎重施,想以「那產戰役」之時的戰術來作為主要的防禦措施,而且由於奠邊府兵力遠超「那產據點」當時的兵力儲備。
03法軍的自大
所以,在部署奠邊府的防禦工事之時,法軍甚至都沒有給火炮陣地挖掩體。掩體的重要作用相信就不用我詳細多說了吧?
畢竟大家如果有常玩遊戲的,特別是一些重現一戰、二戰之時的競技類遊戲,定然是清楚「掩體」對於抵擋敵人炮火進攻的重要作用的。
再者,因為法軍的自大,還讓他們忽略了對越南軍隊情報的搜集,忽略了越南早已在1952年武器裝備的基礎上有了顯著的提升。
非但在火炮口徑上配備了105口徑的火炮,還配備了高射機槍、迫擊炮、反坦克裝備等重型武器配備。
而法軍自身呢,其防禦工事的構建還是基於越南原本的主要火力輸出而設,也就是針對的是75口徑火炮而設的防禦工事。
顯而意見,火力輸出有了大幅度提升的越南軍隊在攻打奠邊府之時,法軍一方的防禦工事也就基本等同於是完全成了無用功,即便能勉強支撐,但也始終是處於被壓制的局面。
04法軍的戰術性失誤
若是按常理來講,一旦法軍發現戰場在火力輸出上處於被壓制局面之時,第一件大事自然就是要想方設法地找出越南的主攻火炮陣地,然後憑藉優越的空軍優勢對其加以反擊。
可是法軍並沒有,或者說是他根本沒有機會去反擊,畢竟越南已經有了「高射機槍」等防空火力的部署。
而法軍卻由於太過重視奠邊府自身的防禦體系,反而忽略了奠邊府周邊地區的防禦,從而也就使得越南得以憑藉越南叢林那得天獨厚的優勢將火炮藏於其中。
憑藉二戰後法軍的技術手段根本無法實現有效的探測和防禦,以至於法軍自己就當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非但防禦部署沒有起到預期作用,連最後的退路都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那麼他還能怎麼辦呢?只能是通過空運來增兵,藉以實現突圍或者返攻,單純的防守已經很難打破越南的進攻攻勢了。
可越南那四萬多人的兵力以及對地形的熟悉,又哪裡是法軍那增兵後也不過兩萬左右兵力所能比得上的,同樣是做了無用功。
反而導致大批的法軍被俘,因增兵而同樣被困在奠邊府的飛行員亦是損失慘重。
【end】(本文系百家號金芒計劃獨家籤約稿件,禁止抄襲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