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接受香港鳳凰衛視資訊臺《華聞大直播》節目連線直播專訪,就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疫情下的中國外交政策及中英關係介紹情況、闡明立場。採訪實錄如下:
主持人:這次中國全國人大將審議表決香港國安法立法,英國外交部表示會密切留意,並表示英國作為中英聯合聲明籤署國,會致力於維護香港自治,以及尊重一國兩制的模式。香港回歸已經23年了,對於英國政府和民間來說,香港到底意味著什麼?是政治責任還是政治籌碼?
劉大使:英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確實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和現實的密切交往,但這並不意味著香港是英國「政治責任」或「政治籌碼」。
歷史上,香港問題曾經是中英關係的障礙,但雙方通過談判籤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成功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為國際上和平解決歷史爭端樹立了典範。香港回歸23年以來,特區政府依據基本法成功實踐「一國兩制」,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香港民眾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和自由。香港從中英之間的歷史包袱,成為兩國之間的橋梁和紐帶,為中英關係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需要指出的是,籤署《中英聯合聲明》,是為了解決香港回歸中國的問題。香港回歸後,《聯合聲明》的歷史使命就已經完成。《聯合聲明》1137個字、8個條款、3個附件,沒有任何一個字、任何一個條款賦予英國在香港回歸後對香港承擔任何責任。英方對回歸後的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一段時間以來,特別是香港「修例風波」以來,英方以《聯合聲明》為藉口採取了一些不當言行,幹預了香港事務,也損害了中英關係。我們對此堅決反對。
目前英國在港有30萬公民和700多家企業,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符合中英兩國共同利益。我希望英方客觀公正看待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問題,準確理解這一立法對全面貫徹「一國兩制」和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相信,只要英方尊重中方在涉港問題上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不幹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香港完全能夠繼續為中英關係發揮正能量。
主持人:英國外交部表示擔心《國安法》頒布會影響《中英聯合聲明》,你怎麼看這樣的說法?這段時間,你是否也接受到不少英國媒體或者官方向你詢問香港《國安法》相關情況,你是如何向他們解釋的呢?
劉大使:我在倫敦確實經常與英國的政府官員、議會議員討論香港問題。在全國人大決定審議《國安法》之後,我同英方也有一些接觸。目前,英國確實仍有一些政客固守「冷戰思維」和「殖民心態」,仍未認清香港已回歸中國、是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的現實。英國外交部不久前對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說三道四,同澳大利亞、加拿大拉幫結夥發表涉港聯合聲明,幹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我們已向英政府闡明中方立場,並通過發表答記者問、接受採訪等方式,多次向英各界介紹情況、闡明立場。我們強調:
首先,所謂「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純屬偽命題。中國政府治理香港的法律依據是中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不是《中英聯合聲明》。剛才我已經講到,隨著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聯合聲明》中所規定的與英方有關的權利和義務都已全部履行完畢。《中英聯合聲明》沒有任何一個字、任何一個條款賦予英國在香港回歸後對香港承擔任何責任。
第二,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及時必要。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關乎國家核心利益。去年香港「修例風波」以來,「港獨」和激進分離勢力活動日益猖獗,暴力恐怖活動不斷升級,同時外部幹預勢力和「臺獨」勢力赤裸裸地加大幹預香港事務,嚴重危害香港公共安全,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現實威脅,也充分暴露了香港特區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存在的明顯法律漏洞和工作缺失。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是形勢所迫,也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第三,維護國家安全是各國中央事權。中央政府對所有地方行政區域的國家安全負有最大和最終責任,這是基本的國家主權理論和原則,也是世界各國的通例。英國如此,中國同樣如此。中國中央政府通過基本法第23條授權香港特區自行立法,履行其憲制責任,但這並不影響中央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繼續建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全國人大有關決定是對基本法實施行使監督權的體現,是對香港特區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存在的法律制度漏洞進行填補,對有關執行機制缺失進行彌補。
第四,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立法有利於保障港人合法權利和自由。有關立法針對極少數嚴重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行為,不會影響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和自由,只會使香港居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在安全環境下得到更好行使。這將使香港具有更完備的法律體系、更穩定的社會秩序、更良好的法治和營商環境,我對英國人講,國安法將使香港變得更安全、更美好、更繁榮。
主持人:我們再來看看外交政策,2019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果豐碩,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外交活動不得不暫停或取消。你認為在這個特殊時期,應該如何有效推動外交工作和國際合作?這次疫情對於中國外交,除了挑戰之外,是否也有一定的機遇?
劉大使:上周末,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兩會」記者會上對疫情常態化下的中國外交做了深入闡述,明確提出將聚焦五大任務,打造新亮點。中國外交因疫情面臨新的挑戰,也迎來新的機遇。我們將努力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創造性開展工作,充分發揮以電話、書信、視頻為主渠道的「雲外交」或者叫「線上外交」模式,盡一切可能降低疫情對外交工作的衝擊。我認為,面對疫情帶來的新形勢、新挑戰,中國外交將繼續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開拓進取、攻堅克難,不斷展現新擔當和新作為,為國內發展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主要體現在「五個進一步」:
一是進一步聚焦兩大中心任務,全力服務國內建設。聚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兩大中心任務,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充分運用各種外交資源,著眼「後疫情時代」,全面服務「六穩」、「六保」工作,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應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在繼續做好防範疫情輸入的同時,逐步恢復正常對外交往,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國際互利合作,為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二是進一步展現堅定意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防範遏制外部勢力幹涉中國內部事務的圖謀。在涉臺、涉港、涉疆、涉藏問題上堅決鬥爭,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同時我們將繼續踐行「外交為民」宗旨,繼續幫助海外同胞加強疫情防護,堅決維護中國公民和機構海外安全與合法權益,繼續為海外同胞撐起「保護傘」、築好「防護牆」。
三是進一步深化夥伴關係,不斷擴大「朋友圈」。中國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對世界抗疫做出重要貢獻,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讚賞和認同,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我們將推動大國關係穩中有進,維護中美關係穩定大局;推動中英、中歐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習近平主席和詹森首相在一個多月內兩次通話,共同傳遞了中英攜手戰勝疫情的堅定決心;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交往;厚植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友誼。
四是進一步維護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改革。反對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以世貿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系。堅決支持世衛組織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是進一步加強公共外交,維護提升國家形象。要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要講好中國抗疫的故事。駐英國使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積極開展對英工作。我們與英國政府、議會、工商界、媒體、智庫、高校等保持密切溝通,凝聚共識,促進中英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今天我接受你的採訪,明天我將同英國中國商會、英中貿協、48家集團線上對話,不久前我同英國工商業聯合會進行了對話,我還接受英國媒體英國廣播電臺(BBC)、天空新聞臺的採訪的,向他們將中國的故事。疫情並沒有停下我們的腳步,我們感覺比以前更忙了。我同中國公民線上對話已經開展了十幾次了,昨天駐英國使館與廣東省共同舉行「風雨同舟共克時艱」慰問旅英同胞視頻連線交流會,把黨和國家的關懷傳遞給每一個在英的公民。
主持人:你剛才也提到,要逐步恢復國與國之間面對面的交流。為防範疫情,中國內地從三月開始全面暫停外籍人士入境,不過最近有消息指,中國將和英國政府合作,開通赴華「快捷通道」,為英國商務人士前往中國提供便利,你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具體情況?另外,對於前往英國的中國相關行業人士,英國方面會不會提供對等措施?
劉大使: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貿交流尤其是人員往來產生了一定影響。中英兩國的貿易交往特別是人員往來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疫情暴發前,在高峰時中英兩國間每周有168架次航班往來,現在大概只剩下4到5次航班了。
隨著中國國內疫情形勢好轉,英國在華企業復工復產和加強與中方合作的願望迫切。中方已於近期向英方提出建議,在中英間試行重要和急需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主要適用於從事商務、物流、生產和技術服務等領域的工作人員,目的是在確保疫情防控前提下,為重要的復工復產急需人員往來提供便利。目前,「快捷通道」的適用地域包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山東、廣東、重慶、陝西共8個省市。英國在華企業員工如需返回上述地區工作,可由相關企業向赴華工作所在地的省(直轄市)級商務主管部門或外事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批同意後,相關人員可按規定到我們駐英使領館申請來華籤證,在英國完成出境前健康檢測取得健康證明,並在華入境後檢驗檢疫合格,可縮短入境後隔離觀察時間,儘快投入工作。
日前,我們已向英國外交部、英國國際貿易部和英國工商業聯合會、英中貿協等工商團體通報了「快捷方案」的相關安排。英方對此反應積極,熱情很高。我認為這項安排會對中英儘快恢復經貿、人員往來發揮積極作用。
你剛才也提到英方是不是也能向中方人員對等的提供互惠安排。我們也向英方提出了。我們也希望英國政府能按照對等互惠原則,做出相應安排,為包括中國工商界人士在內的中方急需赴英人員提供便利。英方表示願意認真研究。
主持人:最後一個問題我們來問一下中英關係,中國和英國多年來都是重要合作夥伴,不過兩國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等近來都受到了疫情打擊;另外,英國正在經歷脫歐過渡期,貿易政策也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你對中英兩國未來關係發展,有怎樣的預期?
劉大使:疫情和脫歐確實給中英合作特別是經貿合作帶來一定影響。不少從事雙邊貿易的企業面臨訂單下降、物流受阻、回款困難、人手不足等挑戰,中英貿易數據也反映出這一點。2020年一季度中英貨物貿易額同比下降21.5%;隨著我們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取得進展,到四月份貿易額降幅就收窄為13%。 文化交流也受到影響,疫情暴發後,兩國各自國內的文化機構關閉,許多原計劃在上半年執行的合作項目不得不取消或延遲。
儘管如此,當前中英關係仍保持平穩發展,中英兩國政府致力於推進中英夥伴關係的共識和意願沒有改變,中英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兩國各界支持中英合作的主流民意沒有改變。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與詹森首相兩次通電話,就推進中英關係、加強抗疫合作達成重要共識,重申致力於發展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為未來中英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中英在抗疫政策協調、經驗交流、疫苗研發、物資支持、國際協作等方面開展了良好合作,為中英關係增添了新內涵。
兩國經貿關係的基本面還是好的。從短期看,中英貿易的回升取決於兩國疫情防控和經濟重啟的進展。當前,中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復工復產穩步推進。英國疫情控制也已出現向好發展。我們希望英國疫情形勢穩定後,經濟活動儘快恢復正常。我們也願與英方共同克服疫情對跨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影響,推動中英貿易早日恢復。從長遠看,中英經貿合作的基礎依然穩固,中英共同維護自由貿易的立場沒有改變,中英經濟結構互補的特點也沒有改變。我近期與中英雙方工商界人士進行了很多交流,雙方都對中英經貿關係前景保持信心。
在英國脫歐過渡期內確實有一定不確定性。我們密切關注英國和歐盟未來關係的發展走向。總體上看,英國脫歐在具體安排和進展上雖然有其不確定性,但總體方向是確定的,即英國脫歐之後仍將堅持自由貿易,仍將保持高度開放的經濟政策,並將致力於打造更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營商環境。比如,英國政府近期宣布推出新的最惠國關稅制度,比現行稅制更加高效簡便且稅率更低,給中國對英出口帶來一些機遇。脫歐後的英國致力於推進「全球化英國」,加強同歐盟之外國家合作。中英經濟互補性強,合作基礎好,利益融點多,合作潛力大。我們對「後脫歐時代」和「後疫情時代」的中英合作是有信心的。
我們在積極推進與英方商籤自貿協定,深化投資、金融服務、基礎設施、裝備製造、科技創新、醫療衛生、「一帶一路」等領域合作,在維護自由貿易與多邊主義、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衛生安全等挑戰方面加強國際協調合作。
中英原計劃今年分別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雖然兩個會議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遲,但雙方準備工作並沒有中止,中英將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治理領域共同發揮引領作用。
中英文化交流確實受到疫情影響,但並未被阻斷,反而開闢出新的空間。兩國的文化主管部門鼓勵和支持各自文化機構通過網絡平臺向對方民眾提供文化資源,為大家居家抗疫提供精神食糧。例如,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等藝術團體在中國的視頻網站播出全本演出錄像,大英博物館官網上線了中國瓷器展廳所有藏品的中文介紹;中國的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也在官網上線了英文版虛擬展廳和豐富的展品介紹。我們駐英國使館文化處和駐倫敦旅遊辦還利用英文社交媒體發起了為期兩個月的「足不出戶,雲遊中國」線上推廣活動,雙方還就下半年和明年的合作項目保持工作溝通。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中英兩國的文化交流會更加活躍。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劉曉明大使能夠來到「鳳凰兩會直播間」接受我們的採訪。
劉大使: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