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開區開設老人助餐點 「家食堂」讓飯更香情更濃

2020-12-20 天津頻道

原標題:南開區開設老人助餐點 「家食堂」讓飯更香情更濃

這天到了中午時分,南開區萬興街三潭東裡社區的「家食堂」坐滿了前來試吃品嘗的老人。「這菜口味不錯,1葷菜、1素菜、1湯和主食,只要10塊錢,比外面便宜不少啊。」社區居民王小生對社區食堂的飯菜非常滿意。「這葷素搭配剛好,適合我們老年人,大熱天省得自己做飯,吃完碗筷還不用收拾,太省事了。我直接預定了一個月的午餐。」

吸引這麼多老人前來試吃捧場的「家食堂」,是南開區萬興街近一個月籌備、全新打造的老人助餐點,7月22日正式開始助餐服務。兒女去上班、老人自己在家,「吃飯」問題怎麼辦?南開區萬興街社會管理科針對該問題展開了為期2個月的入戶走訪調研,不少年輕人表示,也想下班給老人做飯,可是工作太忙,沒時間;讓老人出去吃?行動不便,不放心;點外賣?總覺得不夠健康……同時,有近七成老年人渴望在家門口有專門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的機構。

「萬興街60歲以上老人有近3萬,特別集中在幾個老社區內,高齡老人比較多,就餐需求非常大。我們將助餐點選在了位於中心地區的三潭東裡社區,輻射周邊4個社區,以便滿足更多社區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價廉的助餐服務的需要。」萬興街居家養老負責人王凱告訴記者,街道通過和愛心餐飲企業合作,邀請膳食營養專家為老人設計制定了10元、15元兼具營養的低價套餐,提前一周進行菜譜公示,採取提前預定的方式,為訂餐老人發放就餐卡,每天都能讓老人吃到熟悉的「家」味道。

記者看到,三潭東裡社區「家食堂」內設置了4張四人桌,休息座椅20個,讓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飯。同時,設置了菜品使用原料公示臺,不僅讓老人吃的放心,也可以就自己喜歡的原料進行購買。還在食堂內設置了圖書閱覽角,方便老人就餐後「落落汗」,也可以在這裡休閒娛樂。

據了解,今年以來,南開區從解決老人吃飯問題入手,以南開區各養老機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為依託,為老年人提供配餐、助餐和送餐服務,力求從根本上解決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

「與其他公共服務一樣,養老服務也需通過深入調研,精準把握服務對象的需求,把服務質量推向更高的層次。」南開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區將結合本市於近日印發的《關於推進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試行辦法》,進一步細化老年人助餐服務,增加服務點、提升供給力、擴大受惠面、讓服務更貼心,數量「翻番」、質量更優,讓老人切實感受到飯菜味更香、人情味更濃……(記者吳宏 通訊員王爽星)

(責編:唐心怡、王浩)

推薦閱讀

奔流千裡 文脈常新(解碼·大運河文化帶)大運河綿延近3200公裡,流淌2500多年,串起數十城。今年正值大運河申遺成功5周年,從杭州拱宸橋頭出發,過紹興、訪蘇州、抵北京,探尋沿線城市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經驗故事,講述水鄉之畔你我的生活點滴。【詳細】

新增86輛救護車助力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近日,新增86輛救護車助力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天津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向市急救中心和有關區衛生健康委交付86輛救護車,以增強天津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完善120急救體系是天津市2019年20項民心工程之一。【詳細】

相關焦點

  • 南開區:社區「家食堂」 吃出「家味道」
    中午時分,我市南開區萬興街三潭東裡社區的「家食堂」裡坐滿了前來試吃品嘗的老年人。「這菜的口感不錯,有家的味道,1個葷菜、1個素菜、1個湯,加上主食,只要10塊錢,比外面便宜不少啊。」居民王小生對社區食堂的飯菜非常滿意。「這葷素搭配剛好,適合我們老年人,大熱天省得自己做飯,吃完還不用收拾,太省事了,我直接預訂了一個月的午餐。」
  • 最近的助餐服務在哪?食堂每頓飯價格是多少?老人家食堂地圖上線...
    > 自去年老人家食堂在津沽大地「落地開花」,憑藉物美價廉的優勢,受到老人們的歡迎,也讓老人們告別了「吃飯難」的問題。
  • 上海老年社區食堂全面鋪開!就近、價廉,今年起每年新增200個點
    這是繼2008年之後,本市再一次將社區老年助餐點建設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未來四年,上海將力推社區助餐點建設。老人在浦東新區社區食堂排隊挑選自己喜歡的菜品。方松社區食堂供圖虹口區曲陽路街道是一個大型居住區,人口老齡化、高齡化明顯。2008年2月,街道在玉田路430號建成首個「老年食堂」。隨後,輝河路運光市民食堂、東體育會路東體市民食堂和銀聯市民食堂也相繼建成,和其他的助餐點一起,形成了「十五分鐘養老綜合服務圈」。
  • 天津開設老人家食堂469家 10萬老人享受助餐服務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自今年第三季度起,本市在全市130個街鎮、1565個社區,開設老人家食堂,截至目前,全市已開設老人家食堂469家,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務總數達10餘萬人次。  剛揭牌的慶有西裡老人家食堂,每周7天都提供早、午餐,早餐包括豆腐腦、鍋巴菜、油條、豆漿等;午餐葷素搭配合理,主食包括米飯、花卷、發糕等。
  • 聚焦養老助餐服務:如何安頓老人的一日三餐
    社區食堂受老人歡迎在天津市,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的數量早已超過四百家。在過去的一年裡,深入全市各個社區的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多達1251個,床位約9892張。從點到線,從線到面,這是一張巨大而有引力的網,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的距離不斷拉近。
  • 老人「專屬」食堂,尚需健全完善
    之前發生過送餐人員在半路發生意外,規定時間內沒有送餐過來,老人等得特別著急的情況。因為老年人的生活比較規律,按點吃不上飯,對他們影響很大,所以陸陸續續,一些老年人也就不訂餐了。 隨後,記者來到紅橋區丁字沽街一級老人家食堂,一位工作人員說,考慮到成本,他們沒有專門的送餐人員,都是師傅們做完飯後再去送餐,偶爾送餐時間上不能得到保證。
  • 南京養老助餐又出新模式 酒店大廚「開小灶」
    今年,南京將陸續推出300多個養老助餐點,主要依託民政自身資源與快餐公司開辦。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民政局獲悉,助餐點有了新成員,鼓樓區一家酒店無償拿出員工食堂的場地,為周邊小區的空巢老人「開小灶」。酒店大廚掌勺,飯菜口味自然沒話說,開餐僅半個月,已有500多名老人慕名而來。
  • 刷臉用餐 福州茶園街道在當地首創養老助餐食堂
    8月21日,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茶園街道南鐵福州招待所內的「養老助餐中心食堂」,74歲的關良芳準備打包午餐回去同老伴一起進餐。關良芳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二次到「養老助餐中心食堂」打包。由於丈夫行動不便,她便一人從家裡過來打餐,回去煮個湯便可兩人食用。「一到食堂,好多熟悉的人都在這邊用午餐,他們都說很好吃。」
  • 天津老人家食堂地圖上線,看看老人「舌尖上的飲食」境況
    日前,天津市民政局聯合相關部門,開發了天津老人家食堂地圖。老年人只需關注「天津民政」微信公眾號,點擊「助餐」功能,就可以找到「天津助餐地圖」。根據地圖指引,找到離自己最近的老人家食堂。此外,還可以下載「天津民政助餐」APP,享受助餐補貼的老年人可以隨時隨地自助申請補貼、在線審核和網上點餐,老年人或監護人通過APP訂餐或現場訂餐即可完成刷臉支付,打通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堵點」,讓老年人享受到助餐的便利服務。
  • 小小的「一點」 大大的好事——灤南縣農村居家養老助餐「小食堂...
    11月10日在小食堂廚房窗口,康中河村老人排隊領取晚餐。這樣的飯食,每個老人在「小食堂」每天只需花費8元,如果加上政府補貼和愛心人士捐助,每人還能再少花1-2元。現在的6、7塊錢,即便在當地集市飯攤上能買點什麼?「也就夠吃一碗板兒面的,還不給加雞蛋」,11月10日,胡各莊鎮西胡各莊村76歲的吳國環告訴記者。
  • 關注| 天津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吃飯,還有補貼!咱西青就有50個!!
    ▲天津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松林(左)老人家食堂惠及42.1萬人次天津從優先滿足中低收入老年人特別是高齡和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大力推進老人家食堂建設,不斷擴大助餐服務覆蓋面目前,全市共設立老人家食堂1591家(其中一級184家、二級1407家),累計34萬名老年人享受到了助餐補貼,助餐服務惠及42.1萬人次。
  • 和平區各老人家食堂和二級助餐服務點重新開張
    天津北方網訊:「張大爺,我是新興街老人家食堂的送餐員,給您送餐來啦。」昨天中午,送餐員張曉臨敲開了和平區興河裡社區居民張大爺的家門。可算盼到老人家食堂恢復了,飯菜可口,價格不貴,15元就能吃到熱乎可口的飯菜,真是太好了。」張大爺笑著說。
  • 【津雲鏡頭】老人家食堂「一周歲」了
    為切實解決老人「吃飯難」問題,2019年,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試行辦法的通知》,通過補老人和補企業並舉的「雙補貼」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實惠的助餐服務。  2019年12月9日,新興街朝陽裡社區老人家食堂正式掛牌並開始供餐。一年裡,老人家食堂切實為老人著想,針對社區每位老人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配餐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老人們「吃飯難」的問題。
  • 一大葷一小葷一素菜加飯和湯,10元!松江佘山這個社區食堂實惠貼心
    「我要刷5份飯。」家住松江區佘山鎮江秋新苑的陸小妹是江秋新苑社區長者食堂的常客了,幾乎每天來這裡吃飯的她對長者食堂讚不絕口。而她口中的「刷」5份飯不禁引起了記者的好奇,只見她拿出了5張帶有照片和二維碼的卡牌,遞給了結帳人員。「幫人帶的。
  • 「一碗飯」暖了老人心——西寧「愛老幸福食堂」觀察
    因「一碗飯」改變晚年生活的,不只是城市社區的老人。距離市區20多公裡的湟中縣多巴鎮黑嘴村,過去,進城務工的子女沒少擔心留守父母的吃飯問題。「現在好了,村小學舊址建起『老年之家』,今年又裝修擴建了食堂。前期走訪發現,相比大城市「一床難求」,居家養老佔96%的西寧市,老人們常常「一飯難求」。讓老人不再「蹲牆頭、曬日頭、趴床頭」,實現「吃飽飯、吃好飯、健康養老」,城市才有幸福可期的未來。2016年起,西寧市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為契機,完善城鄉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啟動老年人助餐工程。
  • 社區長者食堂試點率先在火炬區「開飯」
    6月22日中午11點,火炬開發區張家邊社區居家養老中心的長者食堂準時開餐,當天有50多名阿婆、阿伯來食堂用餐,飯前還在社工的帶領下一起做手指操。這是我市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的一項創新舉措,我市以火炬開發區、石岐區和南區為試點設立長者飯堂,解決長者就餐不便、社交圈窄等問題,對特殊對象還提供上門送餐服務,這些試點中,張家邊社區長者食堂率先「開飯」。開業一周每天固定 用餐人數五六十人6月13日,位於張家邊社區居家養老中心的長者食堂正式對外「開業」了,「開業」一個多星期以來,早上11點到12點食堂成為居家養老中心最熱鬧的地方。
  • 幸福食堂飄出幸福味
    中午12時,食堂內老人們已經排起了隊等待打飯。李玉鳳老人打了五個菜、一個湯、一份米飯,7元錢。「我和孫子一起住,去年每天都到食堂打飯帶回家和孫子一起吃。上個月孫子結婚有了自己的住房,我每天中午就到食堂吃飯,食堂服務態度特別好,飯菜還便宜,在這吃飯孫子也放心,我特別知足,感覺很幸福。」老人邊吃邊笑著說,愛老幸福食堂的飯菜味道好,分量足。
  • 做大做好這碗飯——聚焦西寧愛老幸福食堂系列報導之八
    從今年6月我市首批愛老幸福食堂投入運營以來,這項民生工程可以說是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最初承接的2家社會組織發展到28家,11.9萬名老年人享受到了愛老幸福食堂助餐服務……時隔半年,我市又致力「從有到好」,徹底破解「一飯難做」「一飯難求」的困境,讓愛老幸福食堂實現配套完善、持續發展、群眾滿意,真正把愛老「這碗飯」做大、做好、做走心。
  • 社區小食堂惠及大民生
    近日,成都市民政局下發《關於做好全市老年人助餐服務公開公示工作的通知》,公示了全市首批68個老年人助餐服務點位信息,並對統一助餐標識、政策公開、規範運營管理等提出了要求。在首批公示點位中,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是全區唯一一個老年食堂列入全市點位名單的社區。  據介紹,開展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是關心關愛老年人,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今年,全市將新增226個老年人助餐點,推動全市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規範化。目前,華陽街道正持續推進老年人日常服務工作,讓轄區老年居民晚年生活得更加舒心幸福。
  • 徐匯區建好家門口的「大食堂」,米道老靈額!
    為了讓社區老人吃得好、吃得香,徐匯區建好家門口的「大食堂」,老人不僅能吃到菜品豐富、價格實惠的老人餐,區民政局還不斷完善點位布局,與鄰裡匯融合,將滿足居民為老助餐需求納入鄰裡匯功能設置,實現就餐、社交、議事等功能的同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