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經過漫長而艱苦的談判,中亞三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各自歸還了中國一部分領土。其中塔吉克斯坦與中國達成邊界協議最晚,雙方的談判用了將近20年。
塔吉克斯坦國土面積14萬平方公裡,人口900多萬,其中塔吉克族佔大多數,約有80%。這個草原與雪山之國在古代曾是中國的一部分。
西漢時期,塔吉克地區納入了中國版圖,其後西晉和唐朝也控制過該地區。公元9世紀建立的薩馬尼德王朝存在百餘年,大體形成了塔吉克族的文化和風俗。後來塔吉克地區先後歸屬過伽色尼王朝和花剌子模王朝。13世紀,蒙古大軍西徵,塔吉克成為察合臺汗國的領地。
清朝建立後,塔吉克地區曾隸屬於布哈拉汗國等清朝的臣屬國。到19世紀,沙俄不斷蠶食清王朝的領地,1864年籤訂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清政府與俄國在帕米爾地區「照兩國現管之界勘定」邊界。但俄國不承認現狀,又在1884年籤訂的《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中,強行將邊界往東北方向推,形成一塊三角形的「待議區」。
這樣一來,帕米爾西北大片土地被沙俄佔去,沙俄還夥同英國私分帕米爾,清政府只能表示不承認。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成立的蘇俄承認中蘇兩國在帕米爾地區的邊界問題,但雙方未能及時解決。1929年,塔吉克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脫離了蘇聯。
塔吉克與中國的爭議領土面積達2.8萬平方公裡,佔塔吉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從60年代起,中蘇兩國就展開了長時期、多輪次的邊界談判,但僅在東段邊界有所共識,西段幾乎毫無進展。
1992年,獨立後的塔吉克斯坦與中國建交,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國一起參加了與中國的邊界談判。但是,塔吉克國內突發戰亂,在1997年戰亂結束之前,塔吉克政府無暇他顧,邊界談判被擱置。
中塔邊界爭議區主要有三個,分別是烏赤別裡山口段、喀喇雜克山口段,以及烏孜別裡山口以南段。
其中烏赤別裡山口段的爭議區在阿克陶縣西北部,根據清政府與俄國達成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雙方本來應該以分水嶺為界,凡是向東流的河流區域都屬於中國。但俄國卻以薩雷闊勒嶺主山脊為界,形成了約200平方公裡的爭議區。
喀喇雜克山口段位於阿克陶縣西部,爭議區面積也不小。原本被蘇聯實際控制。烏孜別裡山口以南的地區,由於《續勘喀爾噶什界約》籤訂之後,俄國要求「中國國界一直向南,俄國國界轉向西南」,遺留的領土爭議面積最大。
1997年,中塔雙方就烏赤別裡山口和喀喇雜克山口兩地區的劃界達成一致,其中約150平方公裡的區域劃歸中國。1999年,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總統訪華,初步籤訂了中塔國界協定,前兩處領土爭議問題得到解決。兩國依照協定成立了聯合勘界委員會,開始進行實地勘界立碑工作。
2002,中國又與塔吉克籤署了國界補充協定,塔吉克同意將爭議面積最大的烏孜別裡山口以南地區約1000平方公裡的區域劃歸中國。勘界立碑工作在2006年開始,至2008年結束。
2011年,中塔兩國代表在帕米爾高原的一個界樁處舉行了新劃定國界的交接儀式,至此,將近20年的中塔邊界談判劃上了句號,也結束了長達100多年的領土爭議。塔吉克總計歸還了中國1158平方公裡的領土。
塔吉克斯坦和中國的邦交關係一向不錯。當年塔吉克的戰亂結束後,原本就疲軟的經濟雪上加霜,中國為塔吉克提供了有力的幫助,雙方展開多領域合作,塔吉克的經濟復甦及國家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的支持。塔吉克也把中國視為非常重要的朋友。
所以有人說,塔吉克對中國心懷感激,所以雙方最終比較圓滿地解決了邊界問題。
2017年,中塔雙方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各領域合作不斷加深,在2019年更是達到一個新高度。今年新冠病毒爆發之初,塔吉克明確表示支持中國應對疫情的各項舉措,相信中國一定能戰勝疫情。隨後疫情在世界各地爆發,中國也向塔吉克提供了一系列醫療援助。
塔吉克斯坦非常支持中國近年來的「一帶一路」等戰略舉措,搭上中國的便車,塔吉克的經濟發展才有希望。
參考資料:《中塔邊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