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音樂是幼兒大腦很好的營養品,調節大腦的功能,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想像力,提高語言能力以及促進德育的發展,還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感。孩子在這個時期接受必要的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智力的開發有著特殊的作用。因此幼兒的音樂啟蒙教育必須要被重視起來。
那麼音樂啟蒙在什麼時候開始比較好呢?答案是越早越好,因為聽音樂和唱歌是促使孩子早期語言和認知能力發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從0歲就可以開始,而正規音樂學習最好從5-6歲開始。
那麼寶媽寶爸們在家如何給孩子進行音樂啟蒙呢?主要分為4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啟蒙方式。
1.3個月之後可以多聽歌。很多音樂APP會有親子專區,數量龐大的同時分類合理又智能,寶媽找歌不用一個個去想然後搜索,選擇想要的主題,就會有很多早教兒歌出現了。寶寶經常聽,大腦對音樂旋律、節奏的敏感度才能慢慢建立。更重要的是,通過感受音樂,寶寶才能真正對它感興趣。
2.會講話之後可以多唱歌。哪怕唱的不對也沒關係,畢竟在第一年裡唱歌對於寶寶們來說僅僅是一種遊戲,寶寶更多在意的是音樂帶來的快樂、熱情、節奏和音節。對於正在學講話的孩子來說,音樂能幫助他們更流暢的發音和學習詞語。甚至可以用一個旋律填不同的詞,隨便編的也可以。
3.4-6歲的時候可以開始多種音樂形式。經過薰陶,寶寶已經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且有了自己的愛好,這個時候可以適當的帶寶寶欣賞音樂會,喜歡聲樂就看聲樂表演,歌劇、音樂劇、街頭表演都可以。喜歡器樂就去聽交響樂或者管弦樂,各種器樂演奏都可以聽一聽。
4.6歲以後可以開始學樂器。但是這個時候寶寶並不知道自己真正對什麼感興趣,去接觸更多的樂器,聽不同的樂器演奏,去觸摸,去玩,去看,去聽。體會幾大類樂器的不同,外形不同,發聲原則不同,音質音色不同。要多嘗試多探索,尋找即使新鮮感過後寶寶依舊願意去學的樂器,而不是家長覺得未來會有用的樂器。
比如現在很多家庭認為鋼琴是必修課,不論孩子喜不喜歡一律扔進鋼琴班。學鋼琴需要很多時間練習,專心致志每天重複。有的孩子3級以上的曲子要很多遍才可以過,但家長還是趨之若鶩的買鋼琴請老師考級。這就脫離了音樂教育的初衷。
而且當寶寶真正開始學習之後,寶媽們千萬不能當監工,整天催孩子練習,要讓寶寶自己掌握學習步調,多給寶寶鼓勵和支持,避免過多督促導致寶寶排斥練習。
最重要的是家庭氛圍,家長自己在音樂方面的愛好和修養直接影響寶寶,讓孩子耳濡目染,對音樂有更強的感受力和領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