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家門口——晏北街道開興社區湯莊村見聞

2020-12-24 德州新聞網

「社區活動中心正在裝修

「社區活動中心正在裝修,最近就能用了,下棋、打桌球都可以。想想過去,再看看現在的日子,感覺跟做夢似的。 」12月13日,齊河縣晏北街道開興社區開鑫小區湯莊村村民湯林說。

走進晏北街道開興社區開鑫小區,一座座高樓鱗次櫛比,停車位上停滿了小轎車。小區內的花園裡,幾位村民正邊曬太陽邊聊天。「村裡這些年變化大,家家有房有車,外面姑娘都搶著嫁進來呢。 」74歲村民邵月勝說。「村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以前,大家要麼窩在家看電視,要麼聚在一起打牌、喝酒。這幾年,愛好運動的多了,村裡組建了好幾支健身隊呢。」邵月勝說,他平時喜歡在樓下跑步,回到家還會拉上一段二胡,再練習1個小時書法。「我們的收入也高了,引進來的企業佔地補償款一個人一年好幾千元,平時在村裡和周邊企業打工,一年能掙幾萬元,不少人在外做生意,掙了大錢,一年能掙幾十萬、上百萬元。 」村民湯應路說,小區位置好,租金高,一套房子一個月能租1200元,很多村民都把空房子租出去了。

湯林搶過了話茬說:「俺們村早就步入小康生活了,沒有一個貧困戶。就拿我們家來說,兒子和兒媳婦在外打工,一年掙10來萬元,我和老伴也在附近工廠上班,家裡根本不缺錢花。搬到社區後生活特別便利,環境衛生變好了,孩子上學就在家門口,接送都很方便。小區周圍超市、菜市場、飯店、藥店、衛生室啥都有,每年一家人還會出去旅遊一次。 」

為啥村裡發展得這麼好?「這是因為俺們村有個好的帶頭人——黨支部書記黃保福。他帶領著大家發家致富,還自己掏錢為村裡修路。前些日子,他又自掏腰包為小區廣場安裝了射燈。 」村民安德俊說。

村民湯英明說,黃保福真心為民,把鄉親當親人,有求必應。村裡誰家有個紅白事,他都是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誰家做生意缺資金找他借錢,黃書記二話不說就借給,啥時候有啥時候還,一分錢利息都不要。 」「咱們小區要重新綠化了,春節後就開始動工了。」在村民湯林家,開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楊超和黃保福告訴他了一個好消息。「你們該多宣傳宣傳黃書記,沒有他,就沒有村民現在幸福的小日子。 」楊超說,2008年,黃保福創辦了山東日康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生產成人用尿不溼、拉拉褲,年銷售額超過6000萬元。「他一心帶領全村致富奔小康。給村民們開工資特別高,普通工人每月能拿到4000元到6000元,技術工人拿到8000元以上,吸引了近百名村民在他的公司上班。 」楊超說。「都是小事,不值一提,鄉親們過好了,我就開心。 」黃保福說。「我跟村民們說,我想退下來,在家好好看孫子,村民們不同意,說讓我再發揮幾年餘熱。 」黃保福笑著說。「黃書記連續3屆選舉都是全票通過,我看今年啊,他還得全票通過。 」楊超也跟著笑了。

□文/圖本報記者石少軍本報通訊員韓雲楊文新

,最近就能用了,下棋、打桌球都可以。想想過去,再看看現在的日子,感覺跟做夢似的。 」12月

相關焦點

  •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邳州這些老舊小區變很了...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邳州這些老舊小區變很了... 老舊小區改造是造福人民群眾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東湖街道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幸福就在家門口
    鹽務街街道宅吉小區的居民在跳廣場舞。陳佳佳 攝民生連民心,民心聚信心。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貴陽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雲巖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持不懈推進「三感社區」建設。根據社區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推進「三感社區」創建,加裝電梯破解「出行難」,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創建貴陽市首家城市「社區車間」增加住戶就業渠道……公共服務更加便利、更加溫馨、更加人性化,讓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譚家街道興盛園社區:西安首個實施全封閉管理社區
    陽光訊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肺炎肆虐,為有效防控疫情擴散,譚家街道興盛園社區率先採取措施對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全力保障群眾生命安全。興盛園社區管轄兩個居民小區,有常住居民3300餘戶,在社區與物業的精細管控、居民的齊心配合下,社區轄內未出現一例疑似病例。
  • 在家門口就能幸福養老 廈門思明蓮雲社區「雲享家」居家養老服務站...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0月3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通訊員 陳亮雪)廈門市思明區蓮雲社區60歲以上老人1168人,佔總人口比例接近14%,是典型的老齡化社區。
  • 北下關街道新添1200平方米社區商業e中心
    日前記者從北下關街道了解到,覆蓋農影、中監所、南二、南裡、青雲5個社區,輻射周邊1.5萬名居民,營業面積1200平方米的社區商業e中心即將落成。8月初,蔬果區將先期對外開始營業。整治小路亂象升級環境秩序這家社區商業e中心位於北下關街道籬笆房路。
  • 【市民身邊看變化】市民政局:「長者食堂」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
    【市民身邊看變化】市民政局:「長者食堂」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熱乎飯」 2020-12-24 1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沿江街道居民享受家門口的幸福生活
    原標題:沿江街道居民享受家門口的幸福生活   小康是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恆久守望。在南京江北新區沿江街道,社區居民享受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小康生活。
  • 不再用竹床佔地納涼了——武漢社區納涼點見聞
    社區開設納涼點後,居民就不用守在家裡吹電扇,更不需在家門口擺「竹床陣」了。在居民黃翠娥記憶中,每年夏天的代名詞就是睡竹床,「那會兒每天下班回家後,家家戶戶搶著在街邊門口灑遍水,散走熱氣,再把竹床搬出來。有時一條街上都睡滿了人,竹床一張接一張,過路都沒有下腳的地方。」
  • 威海這個街道,7處社區食堂開在家門口!
    10月20日上午,環翠區竹島街道天翔社區食堂正式開業,食堂位於滄口路5-13號海岸秀水小區,可輻射周邊天翔、興竹、翠竹三個社區,14000餘戶居民。竹島街道今年計劃建成3處社區食堂,目前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轄區內目前已有7處社區食堂。來源:威海發布【來源:威海交通廣播】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犀浦街道營造社區新場景,創造特殊人群的幸福公社
    犀浦街道犀和社區的「和·繡坊」內,繡工葉強正專注地繡一株植物的葉子。別看他是個大大咧咧的男孩,但做起「繡娘」的活兒,絲毫不在話下。三年前,記者第一次在犀浦街道關愛援助站見到葉強,那時他還在陽光家園裡學習「串珠」手工藝,因為患有血友病,讓他的生活不能像其他人那樣自由。
  • 好幸福啊,漳州市區首家社區食堂來了
    今日(10月25日)重陽節全市第一家社區食堂「幸福大食堂」在薌城區通北街道和平裡社區開業
  • 北太平莊街道《民法典》普法宣傳進社區
    「普法宣傳進社區活動對渴望了解《民法典》的我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在北太平莊街道《民法典》普法宣傳進社區活動現場,居民們豎起了大拇指。近日,北太平莊街道通過多種形式組織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進社區活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習宣傳《民法典》的重要指示精神,營造地區學習宣傳《民法典》的濃厚氛圍。
  • 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街道辦事處 黨建引領 打造溫暖幸福社區
    10個社區各有各的特色,這裡是居民的幸福家園。為轄區老百姓謀幸福,為創新社區治理獻力都說70後的特質之一就是「方正」,和他們在一起,工作是永遠的話題。談起創新社區治理工作,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曾輝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 西安路街道青羊北路社區│「842」幸福院落·參與式設計座談會
    2018年4月19日,青羊西路2號院召開了院落自組織培育活動,「院落實測實繪」的參與式設計討論座談會,座談會由青羊北路社區代表,社區的居民骨幹代表及「842」青年志願者代表、社會組織。會議首先由工坊項目人員向居民介紹了「842」幸福院落的由來,並對前期的工作內容進行了總結,並邀請大家積極投入到社區建設中來。同時項目組人員把前期居民參與的意見、想法和院落幾個典型的區域,通過專業知識協助,做了初步的草圖設計方案,廊道頂棚、鄰裡之家、院落大門三處和居民展開了討論。
  • 攜手打造幸福社區,通運街道融御社區志願者「圍坐共話」
    近日,通運街道融御社區攜手街道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舉辦了首期志願者暢談分享會,帶領志願者一起探討組建融御社區「融情暖陽」志願服務隊的雛形、暢談今後志願服務工作的形式與載體、分享志願服務的心得與經驗,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增進社區工作者與志願者間的交流互動、共同建設溫馨和諧社區
  • 朝陽門街道首家社區學院成立 禮士社區學院讓老百姓家門口上學
    人民網北京9月30日電(池夢蕊)9月29日,東城區朝陽門街道禮士社區與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市財貿管理幹部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共建社區學院籤約揭牌儀式舉行,正式成立朝陽門街道首家社區學院——「禮士社區學院」,這標誌著禮士社區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深度整合,居民文化生活又跨上了新臺階。
  • 辛店街道福興社區:「四社聯動」打造「幸福小站」
    東營區辛店街道福興社區有10個社區工作站,承擔著民事調解、心理諮詢、社會孵化等多項社區服務。社區裡的大事小事都在這個門裡輕鬆解決,所以工作站內每天都承載著開心的笑聲,居民親切地稱它為「幸福小站」。
  • 上海社區「幸福照相館」 :用相機定格最美「夕陽紅」
    【解說】11月2日,在上海松江方松街道祥和居委會的「幸福照相館」裡,老人們換上了漂亮的衣服,精神矍鑠地坐著等候拍攝「夕陽照」。在拍照現場,80歲的陳美華和82歲的李道生這對已經攜手走過60多年的老夫妻倆格外高興。
  • 東海縣牛山街道: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高成效」
    中國江蘇網6月28日連雲港訊 「我們村50多歲的老周家以前生活還是挺幸福美滿的,自從兒子得了癌症後,房子賣了,還欠了一身債,變成名副其實的『貧困戶』。前年,我們將村部廢棄的配電室改裝,騰給周井錢一家住,免費為其安裝自來水,力所能及為其家庭節約開銷。
  • 守護曲靖白石江街道長河社區幸福安寧的「保姆」
    在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白石江街道長河社區,金固箱櫃廠老闆林植喜不停地感謝社區民警張濤。「不僅如此,張警官還曾幫助企業解決了員工居住、戶籍證明等問題。」四處「閒逛」逛出社區平安2013年,當了6年緝毒警察後,張濤調到曲靖市麒麟區白石江街道長河社區任社區民警。長河社區內有大大小小的企業、商戶1000多家,外省籍企業員工、轄區居民人數近7000人,法制和安防意識普遍薄弱,綜治維穩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度時期,「一個美女警官真能維護我們社區的穩定?」成為幹部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