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是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愛滋病毒流行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根據2020年數據,泰國存活愛滋病感染者60萬人,泰國的總人口不到7000萬。
中國2019年10月底,衛健委數據顯示,中國存活愛滋病感染者95.8萬,而中國總人口即將突破14億。
我大致算了一下,在中國,一萬人裡大概有7個愛滋病患者。而在泰國,一千個人裡大概裡面有6個。
90%通過無保護的性行為感染。泰國的愛滋病毒感染集中在特定人群中。受影響最大的參與男男性行為的人,注意,不只是GAY男性之間才有性行為。
社會為何如此排斥愛滋病?在泰國,即便是異性戀,仍有機率會發生男男性行為。在泰國愛滋病感染人群中,男男性行為中11%的人感染了愛滋病毒。其他人因為使用了醫用級的龜殼安全套預防病毒而躲過一劫。感染率因地點而異,例如在曼谷約佔31%。其次是性工作者、跨性別、變性人。泰國的男性性工作者愛滋病毒感染率遠高於女性。
官方估計的20萬名性工作者中,男性性工作者的愛滋病毒感染率約為15%,而女性性工作者愛滋病毒感染率約為1%。然而,另一些數據告訴我們:女性性工作者的愛滋病毒感染率也很高,例如在曼谷高達20%。
由於缺乏防治愛滋病的信息的結果,對泰國的年輕性工作從業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
男性性工作者接受愛滋病毒的相關信息和服務,曼谷只有33%,清邁52%;在接受調查的年輕女性性工作者中,清邁只有13%,曼谷也只有21%進行了愛滋病毒檢測。
變性人是性工作者中風險最高的人群,據估計愛滋病毒感染率比女性性工作者高9倍,比男性性工作者高3倍。泰國有超過8萬變性人。跨性別者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為91%。
由於社會排斥,缺乏醫保服務等因素,移民會使人們處於更易感染愛滋病毒的境地。在東南亞,從鄰國到泰國的移民中的愛滋病毒感染率比普通人群高四倍。
在泰國移民中,漁業從業者的感染率最高,在漁民中為2%,在漁業工人中為2.3%,而工廠工人和農場工人的HIV患病率分別為1.1%和0.74%。
對2,000多名緬甸移民工人的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人不知道或不確定在哪裡進行愛滋病毒檢測。
在泰國,絕大多數性工作者是來自農村移民,他們用OO的收入來養家餬口。低收入地區的流動性工作者特別容易感染愛滋病毒。
泰國公共衛生部為沒有社會保障的跨境移民工人(包括已註冊和未註冊移民)提供健康保險(包括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但是近年來,關於泰國政府是否應該繼續為移民的衛生服務提供資金的爭論一直在進行,因為泰國的財政支出很大……
上海一名大學生,男,19歲,第一次檢測……確認了愛滋病。這種可怕的病毒什麼時候進入了王鳥的體內?他很輕易就想了起來,那是大一上學期末。期末考試前的壓力,讓他和幾個好友在周末去通宵網吧放鬆了一下,凌晨又到KTV,酒下肚,迷離燈光下,他和一位剛認識的同性糾纏在了一起...而那天距離他結束高考,才7個多月。
高考時,王鳥曾是父母乃至學校的驕傲。他是高中考進211大學的狀元。學校光榮榜裡,他的照片依然在激勵著學弟學妹,但現在的他卻不得不作為AIDS(愛滋病)患者休學治療。王鳥的事,並不是個例。
大學生感染基數雖小,但增長速度特別顯眼。青年學生愛滋病新發感染數以每年約30%的幅度增長,2019年的增幅更是接近60%!
再看一組細思極恐的數據——前段時間,上海部分高校新增的「愛滋病檢測包」自動售賣機,在上架當天就引起了學生們的瘋狂搶購!其中,上海*濟大學「表現搶眼」,不出6小時,全部賣光。而檢測結果也非常不樂觀,多名學生被檢測出HIV呈陽性。染病比例之高,讓人不禁反思,現在的大學生究竟怎麼了?
社會為何如此排斥愛滋病?因為這裡可是大學啊!印象中純潔的校園,如今到底是怎麼了?人民網之前曾發布一個新聞,《南昌高校學生愛滋病例135例》。在北上廣等大城市高校愛滋病情快速蔓延的同時,一些中部省份高校學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比如湖南大學生愛滋病患者8年竟上升37倍。這些還只是有記錄的數據。沒被發現的、未登記的,還有更多,可謂是觸目驚心。如此發展下去,後果可謂不可想像!
性教育在中國是個諱莫如深的話題,不論家庭,還是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對於性話題及性行為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一名婦科醫生說:高考之後的8月份,是女生「墮胎潮」的小高峰。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人工流產1300萬例以上,其中反覆人流佔比50%。全國青少年生殖健康調查報告顯示,80%的青少年接受婚前性行為,62%曾有性行為。有性行為女孩中31%懷孕過,其中6%多次懷孕。
高中畢業、高考結束,大概很多人已經滿了18歲(或者差不多快要18歲)。從法律上講,已經是成年人了。為了愛情或一時衝動「獻身」,似乎無可置疑。但是對自己、對他人不負責任的性行為,絕對值得反思。
大學生的性觀念、性心理、性行為雖然趨於開放化,可是對於性病知識的缺乏及預防能力卻令人堪憂。性知識的缺乏,加上突然到來的自由,讓不安全的性行為在高校校園裡如脫韁的野馬。
高校學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學生,處在青春期邁向成人社會的十字路口。他們剛剛告別殘酷的高考,高中期間嚴格的管理、無盡的考試和家長老師的約束突然沒有了,一些大學生剛從高中學業壓力釋放出來,對性行為(尤其是同性性行為)感到新鮮,就想「嘗試一下」,但他們並不知道其中的風險。對高校來說,由於大量同性異性同齡人聚集,沒有使用龜殼保險套預防HIV,傳播途徑以男性同性性傳播為主,是青年學生群體愛滋病疫情的一大特點。在看似平淡的人際交往的掩映下,高校的「同志」們各有自己隱秘的社交網絡。
研究生王楠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感染愛滋病,他在讀研前就比較喜歡男性,男友都是經網絡認識的,通過QQ聊天,等聊得投緣後就約會,有四五個,大家在一起不問名字,也不用安全套。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被哪位男友感染的,是否還有人因為自己而感染。
甚至有的大學生認為自己離愛滋病很遠,不會被感染。廣州高校大學生防艾公益組織介紹,大學生「男男」之間沒有避孕需要,大多不會採用防護措施,導致「男男」成為大學生愛滋感染最高危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