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坡村裡看變化|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

2020-12-20 瀟湘晨報

冬日的清鎮市王莊鄉小坡村,整潔平坦的鄉村公路延伸到大山深處農家門口,白牆紅瓦的新民居星羅棋布點綴在山間;道路兩邊的數千畝果樹整齊排列,有的已經萌發出嫩綠新芽;村民們冒著初冬的寒風正在勞作,田坎邊停放著五顏六色的摩託車、電瓶車。

「小坡村變了,變得我都快認不出了。」這是近年來多次前去採訪的記者郭然的感受。

「感謝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小坡村繼續發展?小坡村人應該做些什麼?這是許多小坡村人在思考的問題。

依託引進的龍頭企業求發展,盤活資源提升造血功能,村民積極發展養殖業……如今的小坡村村民,正在經歷著從「要我富」到「我要富」轉變。

▲煥然一新的小坡村

面貌之變

荒涼山村舊貌變新顏

國家一類貧困村,貴陽市特別困難村,這是過去小坡村的標籤。

「雨天出門兩腳泥,晴天出門一身灰」,「餵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莊稼收成好不好,全靠望天水來不來」……這曾經是小坡村人生存環境的寫照。

近年來,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浪潮讓小坡村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這個偏遠小山村舊貌變新顏。

通鄉通村通組主幹道提級改造,機耕道覆蓋全村,汙水處理、排洪溝、提灌站和噴灌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不斷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民族文化長廊建起來,村寨路燈亮起來,垃圾清運箱、公廁進村組……

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小坡村的產業結構調整走上了「快車道」。「貴苗夫」、「融鑫源」、「新希望」、「清鎮產投」等龍頭企業紛紛入駐,幾年間,3000餘畝果樹基地已經建成,主要種植黃桃、石榴、枇杷、獼猴桃、青脆李等10餘種精品水果;貴州融鑫源農業公司種雞廠投產,建成後預計年孵化優質土雞、綠殼蛋雞雞苗1000餘萬羽,年產有機肥約1500噸;2019年完成元寶楓種植480餘畝。

積極打造「印象苗鄉——快樂農業園」,規劃建設有機果蔬種植、特色養殖、百花百果觀光體驗園、有機肥加工等種、養、加一體的有機循環農業觀光示範園,打好「兩紅」文化牌(紅色文化、紅線苗文化),將小坡打造成為農旅文一體的富美鄉村的藍圖正在從規劃向現實轉變。

產業的興旺,讓小坡村人勤勞致富的步伐明顯加快。據清鎮王莊貴苗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義兵介紹,截至目前,該企業已向村民發放保底分紅金646.8萬元,戶均1.39萬元;勞務收入按實際出工計算,目前已累計發放勞務工資近600多萬元,戶均6000餘元。作為目前村裡引進的骨幹企業,企業每年在當地的用工量在500人左右。

據統計,小坡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從2015年底的79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7000元,全村37戶14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實現脫貧。

▲入駐小坡村的貴州融鑫源農業公司養殖場內,雞苗健康成長

發展之變

盤活資源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小坡村發展起來了,但是我們還要發展集體經濟,進一步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這是小坡村人的一個發展願望。

在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同時,小坡村村支兩委、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駐村工作隊通過調查研究,按照「三變」改革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思路,開始了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嘗試,提出了盤活村裡的優質水資源、建礦泉水廠的計劃,項目得到了貴陽市、清鎮市、王莊鄉三級黨委政府和相關單位的支持。

然而,建廠之初,資金存在一定缺口。「我們不能『等、靠、要』,一定想辦法克服困難加快發展。」村支兩委反覆討論後統一了思想,通過召開動員會、挨家挨戶做工作等形式,終於籌集到195萬元的村民入股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這些錢在我們手裡,今年可以買豬殺來吃,明年就沒得了。要是拿來發展集體經濟,以後可能每年都可以買豬殺來吃,我們支持。」村民們的理解,讓村支兩委提振了信心。

然而,項目資金有了,卻沒有多餘的預算請工人建水廠。「建廠,這不是我的強項嗎?」村民古平貴在外做工程,走南闖北的他聽說家鄉發展有需要,毅然放棄了在外每月6000多元的工資回村支援,一同回來的還有10多個外出務工的鄉親。

「首先講好哈,現在沒有工錢發哦。」項目負責人、時任小坡村村主任的楊傳軍告訴古平貴等人。「只管幹,我們不怕,日子要往後看。」古平貴等人回復得也很爽快。

從2017年8月18日開工,1700多平方米的廠房拔地而起,貴州鄉愁水業有限公司於2018年12月1日開始投產。

「在那段創業的日子裡,在整整一年多都沒發工錢的情況下,大家中午飯都是帶到工地上吃,那年春節初四大家就上工了。看到大家這麼拼命,我感到小坡村有希望了。」楊傳軍深有感觸地說。

經過2019年一年的運營,礦泉水銷量達50多萬桶,產值140萬元。全村共分紅11.9萬元,按照「人人參與、戶戶分紅」的原則,全村每戶可分紅1000多元,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分紅4000多元。

「我經常跑到貴陽市區、黔南那邊去拓展業務,早出晚歸,看著企業一點一點好起來,我覺得當初的付出是值得的。」古平貴說。

今年11月,村合作社又引進企業發展特色養殖業項目,修建了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有9棟養殖大棚,建設面積約7980平方米,並配套庫房,建設面積277.31平方米,採取「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方式與新希望公司合作養殖生豬,解決周圍困難群眾11人的就業問題,人均月工資3000元。養殖場現有2900頭豬全部投產,每年投產兩批次預計年產值可達200萬元,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2萬元。

觀念之變

從「要我富」到「我要富」

有一件事,讓清鎮王莊貴苗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義兵記憶深刻。企業在村裡建基地需要流轉3000畝土地,村裡只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土地協調任務。「這樣的高效率,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這讓我們看到了小坡人求發展的決心,也堅定了我們在這裡投資的信心。」葉義兵說。

「陳支書,最近我家想擴大養殖規模,請問能擴大豬圈不?」一天下午,村民侯向飛來到小坡村居委會,找到了貴陽市稅務局派駐小坡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陳俊雷,準備擴大規模,養100多頭豬。

「這個問題要看具體情況,現在的政策是不能隨意侵佔耕地,只要合乎規定,我們一定大力支持。」陳俊雷回答說。

原來,侯向飛家人多地少,全靠父親一人打零工補貼家用,曾經是建檔立卡戶。村裡產業發展起來後,她與丈夫就在家門口務工。在村支兩委和駐村幹部的幫助下,貸款幾萬塊錢修起了豬圈,養起了10頭豬和牛,獲得了補貼,一年下來收入可達到近6萬元。

現在,侯向飛經常參加鄉裡組織的各類培訓,眼界拓寬了,技能增長了,準備在2021年將養殖規模擴大。談起今後的發展,侯向飛眼裡透露出一種渴望。

向村幹部反映要求擴大養殖規模的,侯向飛不是第一個。

今年37歲的村民樊興菊在小坡村是頗有名氣的養殖大戶,最近也在忙著修整養殖場,在現有基地上合理規劃增加圈舍,依然不滿足現在800頭豬的養殖規模。

「哪裡擔心銷路哦,我跟一公司合作,我只負責養,他們負責豬苗、技術和銷路等,只要養出來都是進到兜裡的錢。」樊興菊表示,現在家鄉路變寬了,水電不愁,環境這麼好,搞種養殖還是很有奔頭的,「現在一年家裡毛收入40多萬元呢。」

據陳俊雷介紹,如今,小坡村人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小坡村的懶漢、閒人逐漸少了,找項目求發展的人逐漸多了;麻將聲、吵架聲逐漸少了,歌舞聲、讀書聲逐漸多了。為此,小坡村先後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省級民族特色村寨」、「全省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示範點」等榮譽稱號。

「一個充滿希望的小坡村正在奮力前行。」陳俊雷說。

■ 短評

農村發展產業是「根」

祝衛

清鎮市王莊鄉小坡村幾千畝土地上打造出的脫貧產業帶,不僅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改變了貧窮的狀況,更鼓舞著村民們努力實現從「要我富」到「我要富」。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始終繞不開一個關鍵詞:產業。沒有實實在在的產業,村民難以增收致富;沒有實實在在的產業,農村很可能淪為「空殼」,鄉村振興很可能成為「空中樓閣」。因此,大力發展產業,既是脫貧攻堅的必由之路,也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從這一角度思考,小坡村給我們諸多啟示。

產業選擇要準。實施產業扶貧,既要根據供需關係,發揮市場「無形的手」的導向作用,也要發揮政府「有形的手」的宏觀調控作用,因勢利導,量體裁衣,找準突破口。小坡村利用地下暗河優質水資源發展礦泉水產業,籌集資金入股建水廠,就是「造血式」扶貧的好例子。

產業發展要實。路子選對了,還要看怎麼走;產業選準了,還要看怎麼幹。從創下了最快動員百姓流轉土地的紀錄,到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村辦企業+農戶+產業」的利益聯結機制,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使產業發展的「機器」有效地運轉起來。發展產業,就當如此:既要有一股豪情,更需要踏踏實實地幹,需要用正確方法去幹,需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興旺,發展才有動力,增收才有保障,鄉村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我們仍然要抓好產業發展這個根本、鑄牢這個基點。

文字: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周治友 陳文新 庭靜

圖片: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郭然

【來源:貴陽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小坡村裡看變化|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
    「小坡村變了,變得我都快認不出了。」這是近年來多次前去採訪的記者郭然的感受。「感謝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小坡村繼續發展?小坡村人應該做些什麼?這是許多小坡村人在思考的問題。
  • 貴陽日報傳媒集團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清鎮站:小坡村裡看變化
    冬日的清鎮市王莊鄉小坡村,整潔平坦的鄉村公路延伸到村民家門口,白牆紅瓦的新民居星羅棋布點綴在山間,道路兩邊的數千畝果樹整齊排列 …… 小坡村已大變樣。" 感謝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感謝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坡村村民說。
  • 「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幸福的味道,真香
    為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宣傳貴陽市廣大幹部群眾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迎難而上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扶貧故事和脫貧故事,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啟動「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活動。活動專門成立了由集團班子帶隊、30餘名骨幹採編人員組成的「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報導組,通過蹲點貴陽市轄開陽、修文、息烽和清鎮三縣一市,以及貴陽市重點結對幫扶的三個縣,深入踐行「四力」,挖掘鮮活的扶貧故事、脫貧故事,直擊村容村貌巨變,展現中國減貧奇蹟的貴陽精彩篇章。
  • 脫貧攻堅走基層·蹲點調研行|清鎮:提質增效決勝全面小康
    7月20日至7月21日,貴陽日報傳媒集團「脫貧攻堅走基層·蹲點調研行」第五站走進清鎮市,訪群眾、看產業,觀察和記錄這裡的變化。清鎮市王莊鄉小坡村的蛋雞養殖場。企業領路謀發展 貧困村變示範村有一種貧困,困羈於山。
  • 到山的那邊、海的那邊去——「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開陽站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產業帶動、鄉村振興。風塵未洗,我們已在新徵程上,陸、空、鐵、網、水,開陽、貴陽、貴州,正在加速走近世界、融入世界。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接續「黃金十年」,應當是也必然是歷史性跨越成績的再刷新高。
  • 【文明•聚焦】盧雍政到水城縣營盤鄉調研脫貧攻堅、基層黨建...
    【文明•聚焦】盧雍政到水城縣營盤鄉調研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環境整治等工作 2020-09-21 20: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開陽站」三張照片講述「田坎村過坎記」
    彼時的田坎是山坳坳裡的一個偏僻小山村,一個村民組裡,一個「望天水井」要解上百號人的「渴」。20多個村民組吃水全看「老天賞臉」,產業發展更無從說起。1989年,田坎村建設分散式集中飲用水源點,群眾開始用上自來水。但事實上,自來水的水源並不穩定,「旱天『旱』起來,人畜都沒水喝。」一位村民說。
  • 【聚焦】看變化·謀發展·話小康 | 幸福花開五鳳村
    【聚焦】看變化·謀發展·話小康 | 幸福花開五鳳村 2020-09-27 17: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通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陳敏:要給村裡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
    兩年多時間裡,他帶領村民一步一步走出致富路,給石衝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石衝村全村481戶1650人,其中有貧困戶83戶286人。脫貧攻堅不是「一個人的戰鬥」,陳敏決定先增強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
    原晉城市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為脫貧攻堅殫精竭慮,倒在扶貧路上;他的女兒郭子涵毅然放棄考研,繼任臺北村第一書記,繼續在脫貧攻堅路上奮進。請聽報導《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一場大雪過後,記者陪同郭子涵前往臺北村入戶調查。腳下的這條公路,就是郭子涵父親郭建平生前修建的。
  • 【脫貧攻堅】曉林鎮:基層黨建凝聚發展強大合力
    【脫貧攻堅】曉林鎮:基層黨建凝聚發展強大合力 2020-08-28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看海南②:強力領路人 農區蝶變因
    追尋海南農區發生變化的主因,可歸結為一點:黨的領導。走進村莊、農戶,群眾紛紛點讚:「如今的黨支部,真正是村裡的『主心骨』。」「現在的黨員,確實是身邊的帶頭人。」「村裡的大變化,是各級黨組織領導得好。」……
  • 脫貧攻堅獎獲獎者丁猛:基層幹部要學會與老百姓「共情」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侯衝 攝影 向宇「基層幹部要學會與老百姓『共情』。」10月17日,在四川省2020年社會扶貧工作推進暨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上,綿陽市三臺縣石安鎮鎮長丁猛,以「讓青春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綻放」為題,作先進事跡報告。2015年,丁猛從北京大學畢業後作為選調生到綿陽市財政局工作。
  • 脫貧攻堅走基層·蹲點調研行丨息烽:鄉村振興正當時
    由於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發展受阻,脫貧沒有支撐。1994年,息烽縣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全縣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僅628元,161個村中有131個是貧困村。困於山,出路也在山。為實現全面小康的夢想,息烽人奮勇拼搏,前赴後繼投入到脫貧攻堅中來。
  • 貴州開陽縣:脫貧攻堅中的「青年力量」
    打贏脫貧攻堅戰,青年重任在肩、責無旁貸。近年來,開陽縣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投身脫貧攻堅戰,擔當作為、合力攻堅,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傳播脫貧攻堅青春好聲音,匯聚脫貧攻堅青春正能量,開陽青年一代用汗水和付出書寫著一份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青年華章。
  • 【牢記殷切囑託 決戰脫貧攻堅】辰溪強化組織保障助力脫貧攻堅
    健全機制 配強隊伍 辰溪強化組織保障助力脫貧攻堅 華聲在線3月2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李夏濤 通訊員 郭澤華 田有國 毛文建)3月25日,陽光明媚,在辰谿縣柿溪鄉紗帽坪村,村民楊永家正在地頭忙著種植紅薯。
  • 脫貧攻堅周周看 這些幫扶村又有新變化
    脫貧攻堅是一項久久為功的工作,現著一個區域的擔當與責任。經開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主動作為,用堅定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真幫實幹貼近每一位鄉親,用行動詮釋著區域的擔當與責任。北蒼灣村近日,駐村工作隊繼續在鎮移民社區走訪集中安置貧困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核實幫扶措施落實情況。
  • 雲南網媒「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主題採訪活動啟動
    新年到來,在脫貧路上擼起袖子加油幹的鄉親們,日子過得怎麼樣?新的一年,他們又有哪些新的期盼?近日,2020年「雲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主題採訪活動在昆明啟動。  本次雲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由雲南省委網信辦主辦,昭通市委網信辦、曲靖市委網信辦、怒江州委網信辦協辦,雲南網承辦,旨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集中反映雲南省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進程和典型經驗,感受各地各級幹部群眾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
  • 吳海燕到尤吉屯調研脫貧攻堅和基層黨建工作
    11月23日下午,縣委書記吳海燕深入尤吉屯鄉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調研脫貧攻堅和基層黨建工作。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海濤參加調研。吳海燕先後來到劉關廟、李範營和馬吉營東村,詳細了解各村村情民情、脫貧攻堅、基層黨建和村「兩委」換屆準備等情況,並就如何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謀劃「十四五」規劃編制等工作與鄉村幹部進行探討。吳海燕強調,一要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視頻|「決勝2020」媒體看涼山:脫貧攻堅給彝區帶來巨大變化
    12月1日開始,「決勝2020」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涼山,來自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央視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的媒體記者深入基層採訪,記錄涼山脫貧巨變。海外網編輯張婧妍說,他以前認知的涼山比較艱苦,但通過初步了解,覺得通過幾年脫貧攻堅的工作,變化很大。「印象最深的是採訪火普村的前任駐村第一書記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