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秦朝置縣,宋設徽州府,府縣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安徽省南部,北倚世界著名風景區黃山,東鄰浙江杭州,南連千島湖,是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這裡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秦始置縣,古稱新安,自隋唐以來,一直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稱「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南鄒魯」、「文化之邦」的美譽,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集中展示地,更是在明清兩代曾輝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裡。
歙縣,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山西平遙、雲南麗江、四川閬中並稱為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歙縣是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有「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的傳統,享有「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的美譽。
歙縣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名鎮1處、名村3處、名街1處。山水匯聚,生態絕佳,縣城「五峰拱秀、六水回瀾」,擁有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森林公園,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2.64%,大氣和大部分地表水保持國家一級和二類標準。
歙縣太白樓「六水回瀾」和「五峰拱秀」含義?六水回瀾指豐樂、富資、布射、揚之、 練江、漸江六水匯合。五峰拱秀指樓西的五魁山有五座峰嵐。五魁山位於歙縣城西,俗稱五鬼山,居民認為它主火,就將西門外城門開在偏北牆短避開它,又建藺將軍廟來鎮住它。
歙縣風景名勝:許國石坊、棠樾牌坊群、漁梁壩、鄭氏宗祠、竹山書院、許村古建築群、長慶寺塔、洪氏宗祠、棠樾古民居、北岸吳氏宗祠、員公支祠、昌溪周氏宗祠、北岸廊橋、新安碑園石刻、漸江墓、太平橋、南譙樓、忠烈祠坊、聖僧庵壁畫、黃賓虹故居、黃賓虹故居、貞白裡坊、新州石塔、方春福宅、張林福宅、方士載宅、豐口四麵坊、殷尚書坊及大司徒坊、潘氏宗祠、東譙樓、徽州府衙、敬本堂、曹氏二宅、稠墅牌坊群、天心堂、汪華墓、昱嶺關、昌溪廟坦及水口、紫陽橋、萬年橋、太湖祠、槐塘雙坊、石潭吳氏宗祠、巴慰祖宅、徽州府衙、蕃村鮑氏宗祠、王氏故宅、鄭村和義堂、鄭村和義堂、吳承仕宅、張曙故居、蜈蚣嶺梯田、徽州國家森林公園、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景區、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雄村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