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死後呂家被滅族,武則天死後為什麼武氏能夠保全?

2020-12-18 鑰匙必備

武則天退位後不久便病逝上陽宮,而其扶持的武氏權貴並沒立即倒臺,所以很多人認為武氏得到了保全。其實就當時的政治環境來看,李家沒有立即清算武氏只不過是權宜之計,後來武家諸多重要人物都遭到了清理。權力的鬥爭下是沒有親情可言的,雖然武則天為武李兩家安排的政治聯姻,但聯姻保得了一時,卻保不了一世,武氏一族雖未徹底清算,但有些出頭鳥還是遭到剷除,與漢朝呂氏一族的下場區別不大。

武氏家族兩大重要人物的下場

武則天成為皇帝之後,一度想將皇位傳承於武氏家族,所以對武氏一些族人帶來了方太子的幻想,其中不乏武三思這樣的重要人物。他是武元慶之子,也就是武則天的侄子,是武則天在朝廷中的一大臂膀。聖曆元年(698),武則天還曾想立武三思為太子,但在狄仁傑的再三阻攔下作罷,所以武三思的太子夢就是武則天種下的。待李顯成為太子後,又由武則天指婚,將李顯女兒李裹兒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這個李裹兒就是安樂公主。武三思與李顯本就是姑表兄弟,這樣的聯姻又使二人成為親家,李顯復位成功後也就沒清理武三思。

(武攸暨、武三思、武崇訓劇照)除了這層聯姻關係,武三思畢竟在武則天時代位高權重,黨羽遍布朝野,有人說因為李顯昏庸才又重用武三思,其實認真想來,政變得來的皇位,又怎能不安撫人心,穩定朝局?李顯將親家武三思大表為神龍政變的功臣,並委以重任,不就是想收攏人心,穩定政局嗎?但武三思並沒有收斂,反倒是狗仗人勢,變本加厲的擾亂朝政。且不說與上官婉兒這些齷齪的宮闈秘事,畢竟唐朝宮廷就無倫理可言,早從太宗皇帝那裡就亂了,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必然的結果。但殺害朝臣、野心奪權這些事就太挑戰李唐底線。

(上官婉兒劇照)「受上官昭容邪說,引武三思入宮中,升御床,與後雙陸,帝為點籌,以為歡笑,醜聲日聞於外。」——《舊唐書》

要說武三思的奪權,當然還是離不開男男女女那些事兒。這裡確實體現了李顯的無能,要說上官婉兒看不住,同甘共苦的韋後總得看緊點吧?可人家武三思就是利用李顯無條件信任韋後的弱點,搞定了韋後,從而將李顯拿捏得死死地。史載武三思每次進宮都會和韋皇后玩雙陸棋,李顯還笑呵呵地陪著點籌。所以說韋後想當皇帝我認為可信度不高,要說武三思在後邊唆使還比較可信。李顯也真是一堆爛泥,前有武后奪了李家江山,他一復位又產生了立李裹兒為「皇太女」的想法,難道一個女皇帝還不夠?

(韋後與武三思劇照)李顯都這麼昏聵了,又身體硬朗,娘倆還不趕緊商量著爭取一下?所以安樂公主與韋後「合謀進鴆」,將李顯直接毒死了。要說這事兒還是源於武三思,因李顯在神龍二年(706)立了李重俊為太子,武三思對李重俊並不感冒,他也不是韋後所生,因此武三思才讓兒子唆使安樂公主,要求父親立她為皇太女,這一系列操作都是武三思的謀逆手段。李重俊比他爹看得透徹的多,因此也在不斷反擊武三思的動作,最後一擊便是假傳李顯聖旨,率領羽林軍及千騎兵三百人,衝入武三思的府第,殺掉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訓。但代價是相當沉痛的,李顯追封武三思為梁王后,以太子李重俊的首級來祭祀武三思。直到李旦即位後,才將武三思父子斫棺暴屍,夷其墓碑。

相比武三思而言,還有一個更狠的角色,他便是武三思的堂弟武承嗣,此人給武則天說過最毒的一句話是「去唐家子孫,誅大臣不附者」。此人很會搞上層關係,尤其是討好武則天,武則天為稱帝造輿論的時候,在洛河「打撈」出一塊百石板,上面寫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這玩意兒就是武承嗣搞出來的。所以武則天也很信任他,武承嗣利用武則天的信任,殘害一切挑戰女皇權威的忠良,武則天時期的酷吏來俊臣、周興,與武承嗣的關係都很好,都是他殘害忠良的好幫手。

武承嗣殘害的人並非只有朝臣,他的最大目標是李唐宗室,如高祖李淵之子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被武承嗣污衊成謀逆同黨,於光宅元年(684)被殺;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貞及其子、琅邪王李衝,於垂拱四年(688年)被殺。天授元年(690年),武承嗣又唆使酷吏周興,羅織唐高宗李治之子澤王李上金、許王李素節謀反罪名,在押解途中,派人縊殺李素節,李上金自殺。同年八月,武承嗣又編造罪名,將南安王李穎等李唐宗室12人殺害。

武承嗣大肆殺害李唐宗室,一方面是為武則天掃除政治障礙,另一方面也是想削弱李唐宗室的力量,蓄謀自己繼承皇位。天授二年(691年),武承嗣令鳳閣舍人張嘉福,唆使王慶之等數百人上表,請立武承嗣為太子,竟說出「神不欲歆類,氏不祀非族」的話,這話的意思是既然武氏為皇帝,就不應該以李氏為皇嗣。後來反對這一請求的大臣都遭到武承嗣迫害,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形容武承嗣最恰當不過了,但在狄仁傑等人的阻攔下,他的太子夢並未實現,因此憤憤而終,沒等到李唐宗族的清算,也算是命好。

(武延秀與安樂公主)但武承嗣的兒子們就沒這麼好的結局了,其長子名叫武延基,在武承嗣死後繼「魏王」爵,還娶了李顯女兒永泰公主李仙蕙。但因議論武則天和張易之、張昌宗之間的事而被告發,武后親令處死。其次子名叫武延秀,武崇訓死後娶了安樂公主,雖然有違今天的倫理觀,但他與安樂公主倒是情投意合,後來在唐隆政變中被李隆基殺死。

其它武氏重要成員

除武三思與武承嗣之外,還有些武氏族人也受到了重用。武則天的父親是武士彠,他有個兄弟叫武士讓,武士讓當了太廟令,其長子武懷道當了左監門長史,武懷道有兩子,一個是太平公主的丈夫,名武攸暨,後拜定王;一個官至宰相,拜建昌郡王,名武攸寧。看到這裡都覺得武則天對伯父這一脈挺不錯的,其實當年武則天父親死後,武攸寧的祖母善氏經常欺負她們母女。所以武則天掌權後將善氏杖死,只是饒了哪些子侄輩。

武攸寧在武則天時期中規中矩,但李顯復位後便將他貶到地方任職,隨後死在任上。武攸暨是被武則天殺了原配妻子,然後令娶「二婚」的太平公主,由於太平公主太過強勢,生活又不檢點,所以武攸暨一輩子都活在陰影之中。而且他的死雖然用「病逝」一筆帶過,但在歷史上還是引起較大爭議的,他死於李隆基即位的同一年,眾所周知,太平公主是被李隆基以謀逆賜死的,加上武攸暨的墳墓被下令搗毀,武攸暨的兩個兒子武崇敏、武崇行皆被賜死,所以被李隆基清算的可能也存在。

(武攸暨劇照)武則天侄子輩兒得還有武攸宜,也出自武士讓這一脈,但屬旁出,封了建安王,掌禁軍。李顯復闢後降為息國公,後擔任工部尚書並死於任上。武攸止也是武士讓旁出孫子,他在武則天時代未受重任,但他的女兒是李隆基時期最愛的武惠妃,她宮鬥能力超強,鬥倒了李隆基的王皇后,自己差點被立為後,但有了武則天的前車之鑑,大臣一致阻攔,這才作罷,只是到死後才被追封皇后尊號,算是武氏後裔裡結局完美的。武士讓旁出之孫還有武攸緒,官至鴻臚少卿,但由於不喜政治仕途,只身前往嵩山隱居了二十多年,因此未參與到武氏奪權的鬥爭中,69歲時病逝,結局也算完美。

(武懿宗劇照)武則天父親還有一兄弟名武士逸,這一脈出了個武懿宗,按輩分也是武則天從侄,此人能力不行,卻擅長處理上層關係,因而得了兵權。但在對契丹的戰爭中,未曾交鋒就嚇退數十裡地。李顯時期朝內反武情緒高漲,李顯便以降諸武爵位來緩和這種矛盾,首當其衝的就是這個廢物將軍,由河內郡王降為耿國公,職位由右執金吾大將軍、神兵軍大總管降為太子詹事、懷州刺史,後來也是不明不白的死於懷州任上。

其實《舊唐書》已經總結得很徹底,在李顯死後,「韋氏武氏宗族,無少長皆斬之」。原因也很簡單,李顯是武李聯姻的一個重要節點,而後繼者李旦不僅被武則天打壓,且和武家沒有太深的姻親關係,李顯殺人並不合適,所以用降爵的方式來緩和矛盾。

(呂后劇照)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武氏外戚與漢朝呂氏外戚不是一個概念,漢朝不論如何皇帝姓劉,呂后是臨朝稱制,所以呂氏家族是實打實的外戚。這類外戚在歷史上是常見的,他們最能依賴的就是皇帝,外戚集團勢力的龐大在於圍繞皇帝進行代代傳承的聯姻,比如漢朝的竇、梁外戚家族,不斷將族女送與皇家聯姻,更有甚者四代皇后同出一家。或者外戚直接扶持小皇帝上臺即位,形成母壯子弱的局面,從而掌權,不論如何,這種外戚圍繞的核心還是皇帝。

一旦皇帝不再與之聯姻,那麼外戚的身份自然消亡,皇帝可以通過外朝大臣和內庭宦官進行打壓。呂后去世就是造成了這種局面,呂氏扶持的漢後少帝被朝臣廢掉,立了一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劉恆,開國功勳周博、陳平等坐鎮外朝,鬥倒外戚集團的阻力相對較小。武則天並不是臨朝稱制,而是以周代唐,武氏就不能看成傳統外戚,他們並不是以李氏為核心,所以在權力搭配上重在削弱李氏宗族,沒有任何扶持,與傳統外戚的行為正好相反。可以說在李旦時期,勢力最強的還是以太平公主為核心的武后「餘孽」,雖然她姓李,沒有武家人,她的野心難以實現,所以他心向武家。

(太平公主劇照)前者說到,李旦敢動武家人,首先是他與武家的姻親關係淡薄,其次就是武家人做得太過分,到了不除不行的地步,但他也只限於槍打出頭鳥的層次。李隆基上位後,武家實力已經不勝當初,所以他更敢於鬥掉姑姑太平公主,這也標誌著武家徹底失去後盾。但武氏家族並不會像呂氏家族那樣被剷除殆盡,這便是因為武則天留的後路,因為呂氏沒有殺盡劉邦的後代,陳平這些大臣還有的選,而武則天是想盡辦法殺盡了李淵、李世民的後代,甚至李治的庶出皇子也都沒留香火,所以李唐後裔遺留下來的都是武則天與李治的結晶。

所以張柬之等人倒是成功逼退武則天,但李顯上位後,這些擁立之臣反而被貶戍,然後在路上很悽慘的死去。這不就是武李兩家合作的陰謀嗎?後來的皇帝沒得選,只能出自武則天與李治這一脈,武家還能徹底清算嗎?若非皇帝大義滅親,哪位朝臣敢堵上一命,要求徹底剷除武家人呢?後來唐朝大臣與當朝皇帝談論過往時,不還都盛讚武后高宗的聖明嗎?所以在處理武氏一族時,並不可能像陳平等處理呂氏那樣,宗旨就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野心難泯者殺無赦!

相關焦點

  • 呂后死後呂氏後人遭滅族,而武則天死後為什麼武氏後人得以保全?
    呂后與武則天,這兩個女人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並稱「呂武」。她們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女性代表、古代女政治家,影響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但她們的結局卻是不一樣,呂后死後呂家幾乎被滅族,而武則天死後武氏能夠得以保全?
  • 為何呂后死後呂家被清算,武則天死後武家卻相安無事呢?
    在漫長的封建歷史中,有三位統治者最為特殊,因為她們都是婦人,分別為西漢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和清朝的慈禧太后。撇去慈禧太后統治期間只顧享樂不說,呂后和武則天的統治對國家還是有一定貢獻的。但是呂后和武則天死後呂家和武家的結局卻完全不同,呂氏集團被徹底清算,武氏家族卻相安無事,這是為何呢?
  • 呂后亂政,死後呂家被清算,武則天都稱帝了,為什麼武家卻沒事?
    同樣女人亂政,呂后和武則天死後,為什麼呂家被清算,武家沒事?呂后是第一個當權的皇后,而武則天是史上唯一正統女皇帝,兩人並稱呂武,只不過兩人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呂后去世後,在陳平、周勃的主導下,呂家勢力被連根拔起,呂家的男男女女被殺得一乾二淨。
  • 武則天死後,武家依舊富貴,呂后死後,呂家卻為何慘遭清算殆盡?
    但是武則天被逼退位以後,武家並未受到多大的牽連,她本人也是在上陽宮安然去世的。那麼為什麼兩人和兩個家族會有不一樣的待遇呢? 不同的結局 在漢惠帝劉盈繼位以後,呂雉就走上了她的當權之路。她奉行黃老之道,著力恢復漢朝的農桑、經濟等。
  • 呂雉死後呂家被全部誅殺,武則天死後武家毫髮無損,這是為什麼呢
    在此期間,呂家子弟無論男女老幼無論王侯將相,統統被支持劉氏皇族的大臣或宗室成員所殺,而這場動亂則被後世稱之為「諸呂之亂」。如果說呂家的滅族是因為呂后的為非作歹殘害忠良,那麼武家的毫髮無損又該以什麼樣的理由來解釋呢?畢竟後世的武則天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呂雉的手段,因為她是直接篡奪了李唐的江山社稷。
  • 同樣是權傾朝野,武則天死後武家沒怎麼樣,怎麼呂雉死後被清算?
    不少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武則天死後,武家人可謂是毫髮無損,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打擊,怎麼呂雉死了之後,整個呂家幾乎被殺了個一乾二淨,立即遭到了清算。這兩人之間有什麼區別嗎?要知道,呂后在掌權時也是非常厲害的,只不過沒有自己當皇帝罷了,她們二人之間有什麼不同嗎?怎麼死後的區別如此之大。
  • 同是權力巔峰的女人,為何呂雉死後家族被清算,武則天家族沒事?
    在中國古代傳統的背景之下,女兒家能夠走上政治的舞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少有的事情。但是凡事都有意外,在數千年的權力更替之中,呂后和武則天可以算是女性之中,在政治上頗有建樹的人了。可兩個女性最後的結局卻是完全不同的,呂后掌權死後,家族卻被牽累而被處死;武則天家族除了武三思之外,其他人卻能全身而退,甚至還能在朝廷上得到一官半職。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一、下手的人不同在呂后死了之後,呂家之所以被人全部誅殺,除了呂后的原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下手的人不同了。
  • 呂后將南北禁軍留給了呂家人,為什麼後來還被滅族?只因忘了此人
    她這個糟糠之妻也成了鳳凰,甚至在夫君死後成了真正的掌權者,還不斷的將自己的娘家人扶持起來,但是為什麼在她死後呂家就隨後被滅族了呢?其實在呂后剛去世的時候,很多原本擁護劉氏江山的人是比較興奮的,因為他們終於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於是他們就開始大肆的操辦呂后的葬禮,其中帶頭辦理這件事情的就是沒有實權的陳平和太尉周勃等人。但是,這個時候的呂家人不是在為呂后哀悼,而是忙著召集族人商討呂家的下一步行動,畢竟家族最大的倚仗倒下了,家族今後要怎麼走下去是最重大的問題。
  • 呂后死後,呂家為什麼會落得被滅族的悽慘下場?只因漏看了一個人
    話說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后死後,朝中文武大臣都開始忙碌起來,太后的喪事得隆重才行啊!因此,陳平和周勃等人一下子由閒人變成了大忙人。就在陳平和周勃等人忙碌的同時,呂氏家族的頂梁柱呂產和呂祿也在忙碌著,他們不是為太后的葬禮而忙,他們居安思危,在失去呂家的頂梁柱後,在想著如何使得「呂氏春秋」繼續下去。呂家人為此還專門召開了一次家族會議。會議由呂氏家族中資歷最老的呂祿主持。呂祿首先拋出了「趁眾人為太后辦喪事這個大好時機,將所有反對呂氏的大臣一網打盡」的設想和方案給呂家人來討論。
  • 呂后去世後呂家人遭到清算,為何武則天去世後,武家人卻沒事呢?
    呂只顧著殺人摟錢別的啥都沒幹了。這是倆人重點區別。「呂家被清算,武家卻沒事。」並不是武則天比呂后厲害,而是武家佔了天下形勢的便宜。漢朝時天下形勢是「勢大於理」,唐朝時天下形勢是「理大於勢」。呂氏家族確實沒有欲為亂,是功臣集團和齊國聯手發動的政變,都是呂后所作所為確實過分,直接造成了呂氏家族被滅,兒子後人也死於非命。
  • 呂后殺韓信殘害戚夫人,一生心狠手辣,死後呂氏家族有多慘?
    那不說題外話,開始我們今天的分享,如果說古代的女強人,可能身多人都會想到武則天,畢竟也是第一個稱帝的女人,自己掌權自己處理國家大事,還給了自己封號。但是要說掌握國家朝政就算女強人的話,那麼呂后也是一個很明顯的代表,她就是劉邦的髮妻!
  • 為何呂后在劉邦死後沒有殺劉恆?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實不光是戚夫人被她殺死,而且戚夫人所生的孩子劉如意也被她殺死,其實有可能對劉盈的皇位有影響的皇子呂雉都想要將他們弄死,那麼劉恆作為劉邦的兒子,也有資格成為君主,為何呂后沒有殺劉恆?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為何呂后在劉邦死後沒有殺劉恆?其實原因很簡單!
  • 一代女皇武則天死後厚葬,為什麼她的墓碑卻無字呢?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先看看她是怎樣一步步稱帝的。話說唐高宗李治時,作為母輩的武則天被納入後宮。王皇后被廢,武則天成為皇后,參預朝政。唐高宗死後,武則天作為皇太后,臨朝稱制。
  • 一代女皇武則天,去世後武氏家族後代命運如何?
    一代女皇武則天,去世後武氏家族後代命運如何?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傳說有一位王爺,十分酷愛煉丹,結果有一次見到了仙人,受其指點,不久之後就練出了能夠成仙的丹藥。他升天之後,剩下了散落一地的仙丹,然後被院內的雞和狗都爭著吃掉了,結果這些畜生也都升天成了仙。而武氏家族就如同這些雞犬一樣,在武則天受寵之後得到了豐厚的賞賜,然後他們除了禍國以外,別無他用。等到他們的武皇死後,他們的命運又該如何呢?
  • 駱賓王罵武則天「穢亂春宮」,武則天:我是女人,我的需求你不懂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要給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臨朝稱制,找一個正當的理由。因為太后臨朝稱制,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統,戰國時期的秦國宣太后,漢初的呂太后都是這種情況。同時在家天下的中國古代,太后臨朝稱制,有它的合理性和正面意義。
  • 古代針對女人最殘忍刑罰,史上只有3人受過此刑,有一個死後封神
    發明這個刑罰的人就是漢朝的呂太后,至今只有三個女人受過此刑,她們分別是漢朝的戚夫人,唐朝的王皇后和蕭淑妃。公元前202年劉邦統一天下,當時的呂后已經年老色衰,所以劉邦就寵幸了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劉邦每次出去遊玩都會帶著戚夫人,久而久之就冷漠了呂后,從此呂后就對戚夫人心懷憎恨。
  • 與呂后相依為命的審食其是何方神聖,為何能夠贏得呂后的芳心?
    然而,漢朝的審食其是個牛人,竟然贏得了蛇蠍毒婦呂后芳心,成為呂后晚年相依為命的紅顏知己。那麼,這個審食其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能夠贏得呂后的芳心呢,還有他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小秘密。朋友妻,不客氣審食其是劉邦的同鄉,更是好朋友。
  • 高祖劉邦死後,呂后要殺掉所有的開國功臣,你為什麼不做?
    漢惠帝劉盈雖然繼位,但執掌朝政的卻是劉邦的妻子呂后。劉邦死後,呂后秘密不辦喪事,一直沒有公布消息,因為此時她正在醞釀一個血腥的計劃,她要把西漢的開國功臣全部殺掉!早在劉邦在世時,呂后就開始幹涉朝政,殘害開國功臣。公元前196年,劉邦率軍討伐北方叛亂,呂后與丞相蕭何聯手,將淮陰侯韓信騙入宮中殺死,並滅其三族。同年,梁王彭越被削去爵位,流放四川。
  • 直至武則天死後,她的一間密室才被發現,小女兒模樣盡顯其中
    在我們的心目中,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殺伐決斷、殘酷暴戾等等形容詞幾乎伴隨了她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如此的印象。但我們可以認真想想,她縱然是個皇帝,也逃不過生而為女的命運。她也曾和後宮的鶯鶯燕燕一般,怎麼最後就會成為這樣的一個人呢?
  • 武則天在臨終之前會把皇位歸還給李家,必然而無可奈何的結果!
    武則天的一生可以說傳奇多彩輝煌,她創造了很多歷史上的唯一。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同時她也是繼位時年齡最大的一位皇帝(67歲),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享年82歲)。還有個比較特殊的是,武則天的前夫唐太宗是皇帝,他的第二任丈夫唐高宗是皇帝,她存活著的兒子李顯、李旦分別都是皇帝,可以說是皇帝專業戶。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嚴謹,武則天並不是臨終前把皇位還給李家,其實在神龍政變前,武則天就已經迫於各方壓力把李顯立為太子作為自己的繼承人,這也表明了她要重新還位給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