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作者【天頂星】的原創投稿分享
編輯整理:百科君
坐標:浙江寧波
我們在養肉的過程中,施肥,澆水,翻盆等等操作,都可以照搬前輩們的寶貴經驗,而光照,就得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了,所以養肉的文章裡,關於光照方面的文章是非常少見的。主要原因就是光不可控,完全是個純依靠自然環境的條件。
可是,很多肉友之所以養不好,很大部分就是光照不對,因為施肥澆水這些都有現成的,簡單的,可複製的經驗可以參考,比如說,每次去買肉,老闆都會告訴你,什麼時候施肥,幾天澆水一次。只要老闆靠譜,按照他們的經驗來,基本上不會出問題。而光照,不但要看季節,還得看當年的天氣,年年歲歲肉相似,歲歲年年光不同。完全沒辦法搞一個通用的經驗出來。
感謝科技的發展,現在有了各種各樣的補光燈,我們可以對光照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了。本文就拋磚引玉,來淺談光照的一些知識,希望高手前輩們來參與討論,共同進步。
既然我們是玩肉肉,那就不扯那些大段的關於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點。直接討論光照對肉肉的一些影響。
1、關於徒長
植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搞出來各種各樣的保命絕招。
因為光合作用需要足夠的光,但是過量的光照也會對植物產生傷害。所以,植物就搞出來各種酶,通過感受光照種的紫外或者短波藍光的含量,來判斷自己接受的光照是不夠,剛好,還是過量。
如果植物判斷自己接受的光照不足,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最後讓生長素開始增加,通過長高,長寬,(徒長,葉片變大)來應對光照不足的危機,因為徒長過後,葉片之間的間隔大了,葉片之間的遮擋小了,就能利用接受更多的光照。
如果植物判斷自己接受的光照剛好,就一直維持這個狀態下去,直到有另外的信號產生。如果植物判斷自己接受的光照過量,就會開始"縮水"。儘量讓葉片包緊點,長的矮點,這樣就可以少接受點光照。
所以,其實植物本身是不知道自己的光照夠不夠,而是通過酶對某種特殊波段的感應,來判斷自己該不該徒長。目前主流觀點是450納米以下的藍光,紫光,紫外等等,是植物判斷該不該徒長的依據。所以,如果想抑制徒長,就補點紫外和藍光。
2、關於上色
多肉有個特點,就是上色其實是違背了植物本來的正常狀態的,光合作用是葉綠素起作用,這玩意就是綠的,健康的葉片(排除特殊植物)本來就該是綠色的。現在我們為了好看,想它變紅變紫。就是要增加花青素之類的其他色素含量。
或者這麼去理解,一顆正常的植物,平時都是綠葉,只有到了秋天,開花結果之後,葉片才開始變紅變黃然後落葉。其實還是一些激素和酶的作用。植物通過感光和感溫,判斷現在快秋天了,該變紅變黃了,然後增加花青素之類的含量,葉片顏色就變了。這個是光和溫度的雙重作用效果。經過試驗,發現紅光和紅外線,能夠誘導植物開花,同時,溫度也是個重要條件。大家在養肉的時候,一般都是秋高氣爽的時候,來幾天好天氣,肉肉就紅的不要不要的。
上色的紅光和紅外線,還會相互影響。植物分為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在用紅光和紅外線誘導開花的時候。
一天24小時為一個光周期,有光的時候叫光期,沒光的時候叫暗期。如果在暗期中間,加入一小段的補光光期,則會打斷植物的暗期。然後暗期被打斷後:短日照植物會繼續營養生長(開花被抑制),長日照植物會提前開花。同時,紅光和紅外還有相互影響。在暗期最後照射某種光的時候。
短日照植物,紅光不能誘導開花,紅外能夠誘導。長日照植物,紅光能夠誘導開花,紅外不能誘導。比較繞。簡單點說。多肉這樣的算長日照植物。想要它提前開花,就可以在晚上的時候補1-2個小時的紅光。注意,是中間補。比如說,晚上6點太陽下山,補光燈還在補,9點關燈了。然後在早上2點左右可以再開1個小時燈光,只開紅光。這樣能夠促進開花,也就是促進裡邊的各種激素,讓植物覺得該變色了。
另外,當光期內光照比較強,植物也會通過增加花青素來降低光合作用,也會導致變色。所以,我們可以在光期(白天)補充儘量接近太陽光光譜的光照,暗期(晚上)通過打斷暗期的方法來促進變色。
總結下:
1、補藍光可以有效防止徒長
2、加紅光+藍光(白天可以適當來點紅外),或者全光譜。晚上用1個小時左右的紅光打斷暗期,能夠促進上色。
注意:儘量不要只補單色光,這樣可能造成關照失衡。最好是各種波段都有點(除了晚上打斷暗期的時候不能加紅外),不過可以設置不同比例。這樣不但能達到想要的補光效果,也能不光照失衡。
==========
多肉植物百科--中國多肉第一微刊!分享養肉技巧,分享多肉生活!百科君與您不見不散,愛多肉,愛生活!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多肉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