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粉力量在國民黨該怎樣運用?吳志揚點出最大隱憂

2021-01-20 臺海網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國民黨高雄市議長補選,在兩位議員退出黨團運作後,黨秘書長李乾龍直言,若沒守住議長,他和黨主席江啟臣都要走路,議長選舉恐成江的「終局之戰」。國民黨前「立委」吳志揚被問及,是否聽說基層期待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接黨主席?韓粉力量在國民黨該怎樣運用?吳志揚則點出關鍵。

江啟臣接任黨主席後,從人事調整、黨內改革、罷韓、「立法院」抗爭、黨產問題、高雄市長議長補選等各路線同時開戰,在多頭接戰之際,如何設法團結黨內齊心對外,攸關明年主席改選前,能否交出漂亮成績的重要課題。吳志揚認為,江任期短,無法做出長期規劃,但不代表國民黨現在很弱,江可藉由以戰養戰模式,他說高雄市長補選就是很好的戰役。

此外,吳志揚被問及,是否有聽說基層期待韓接黨主席?對於韓粉力量在國民黨該怎樣運用?吳表示,韓粉在國民黨應該是對外,現在擔心韓粉槍口是對內。他說每個人對於韓的喜愛程度不一樣,喜歡韓的程度未必到達韓粉這樣的投入,因此韓粉、國民黨要彼此容忍,不該變成反向力量。

相關焦點

  • 吳志揚不選桃園就被拔「立委」? 國民黨:先初選
    國民黨「立法委員」吳志揚。(圖/記者李毓康攝)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2018選戰在即,目前桃園市長候選人民調中,現任市長鄭文燦民調高居不下,讓國民黨相當頭疼。前桃園縣長、國民黨「立委」吳志揚似乎無意回鍋再選,但他當初曾籤「不分區立委」「切結書」不得拒絕參選。
  • 桃園市2022年市長選舉恐是國民黨內部競爭最激烈的地方
    所以國民黨各方面人物蠢蠢欲動,浮出水面的人物主要有現任桃園市「議長」、國民黨桃園市黨部主委邱奕勝、前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前臺東縣縣長黃健庭、以及2018年國民黨黨內初選失利而新當選「立委」的魯明哲,前「立委」挺韓大將孫大千、還有就是外界傳言國民黨內部有部分人士力拱現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參選桃園市市長。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在觀望、評估。
  • 吳志揚指出國民黨當前重心
    國民黨桃園市黨部6日上午舉行喬遷啟用典禮,江啟臣專程來桃園祝賀,四位現任「藍委」魯明哲、萬美玲、呂玉玲、張育美都到場,吳伯雄之子、國民黨前「立委」吳志揚以「前桃園縣長」到場,並認為新黨部辦公室的布置,天花板就是「十二道光芒」,期待國民黨在桃園重新站起來。
  • 但韓國瑜最大隱憂是…
    國民黨提名的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以一己之力力抗民進黨的全面圍攻,昨日的岡山大造勢更是催出十萬大軍支持,一片銀海氣勢撼動人心,翻盤有望!但有媒體認為就算韓國瑜造勢成功,但其最大的隱憂就是在19日的辯論會上,能否一改外界對他在之前政見發表會上的空洞表現,將是這場選戰的關注焦點。    據報導,韓國瑜昨日在岡山河堤公園旁的造勢,竟湧入十萬大軍,撼動人心。
  • 劉和平:國民黨祭出黨紀欲阻黨內換韓暗流
    我曾經說過,當前國民黨與韓國瑜面臨的最大最為迫切的危機,還不是來自於黨外,不是來自於民進黨動用行政機器對國民黨與韓國瑜的政治謀殺,不是來自於深綠團體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罷免行動,而是來自於國民黨內一股正在蠢蠢欲動的「反韓力量」。
  • 黃創夏稱:「韓粉」綁架了國民黨
    罷韓投票將於本周末6月6日登場,高雄市長韓國瑜為化解罷免危機,不僅向高雄市民道歉,還呼籲支持者們當天別前往投票。島內媒體人黃創夏近日於臉書po文,卻反過來呼籲高雄韓粉該去投票,才能讓韓國瑜「好專心準備再選下一屆領導人……」罷韓案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將於本周六進行最終投票,挺韓與罷韓陣營近日不斷激烈交鋒,韓國瑜日前態度開始大轉變,不僅在議會上向高雄市民道歉,還收回高雄迪士尼樂園政見,更呼籲支持者當天別前往投票,試圖挺過這次罷免危機。
  • 縣長「推銷員」:臺灣桃園縣縣長吳志揚
    中國臺灣網6月12日廈門消息 11日早上在廈門舉行的臺灣縣市推介會上,首次出席海峽論壇的臺灣桃園縣縣長吳志揚,在會上親自當起了推銷員。溫文爾雅的他雖然才任職一年半,但桃園縣的產業結構、自然風光、特色物產等早已瞭然於胸,經他生動活潑的闡述,產生了很強的廣告效應。
  • 吳敦義沙盤推演,指揮國民黨要搶到這8塊「綠地」?
    6月13日國民黨召開中常委,吳敦義頂著「黑箱」的指責強勢徵召新竹縣副縣長楊文科,至此,國民黨2018選戰布局終於成型。▲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盧秀燕 嘉義市曾經在年初鬧出過「兩個女人的戰爭」,因為質疑吳敦義不公,嘉義市議長蕭淑麗脫黨參選,給國民黨造成分裂。
  • 島內擔憂罷免潮風起雲湧 臺媒稱有國民黨支持者要罷免蔡英文
    然而罷韓開的先例,卻也在島內種下政治風暴的隱憂。「替韓討公道,罷免潮風起雲湧」,臺灣《中國時報》9日以此為題報導稱,罷免潮從南燒到北,其中「時代力量」高雄市議員黃捷被當成「頭號戰犯」,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和臺北市議員梁文杰因消遣驟逝的高雄市議長許崑源,也都被點名。
  • 力量不潰散!韓被罷後,挺韓支持者轉型全臺巡迴嘉年華凝聚向心力
    6月6日韓國瑜被高雄市民罷免之後,韓粉是否潰散?挺韓網紅「村長」、中國國民黨桃園市議員詹江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其實包括挺韓直播主在內正透過「全臺巡迴嘉年華會」型態,不斷凝聚彼此情感,甚至比「國瑜夜市」更有質感,賣烤香腸攤位「生意從來沒有這麼好過」。
  • 同天造勢 「郭韓火拼」升級 初選後國民黨該如何整合?
    韓國瑜今天在新竹舉辦造勢活動,這是韓國瑜在國民黨初選民調前的最後一場造勢,因此也被視為封關造勢的重要一役。活動表定下午4時開始,但中午就有大批韓粉現身,主辦方在下午4時24分宣布,現場人數已突破12萬人。
  • 吳志揚搶攻「菜籃族」市場票 攤商送菜頭祝當選
    中新網11月18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年底選戰進入倒數,國民黨籍桃園市長候選人吳志揚18日深入多個菜市場,搶攻「菜籃族」支持,有攤商送上菜頭,祝其高票當選。吳志揚一大早將拜票行程鎖定在楊梅市富岡市場,隨後轉往內壢成功市場拜票。吳志揚進入市場「菜籃族」選票,希望穩定藍營在南桃園的優勢,不少到市場買菜的婆婆媽媽們,看到吳志揚現身時熱情歡呼,也有人比出勝利手勢,表示「票投2號」。
  • 「韓粉」號召本周末上凱道抗議,挺韓團體還能再掀新波瀾嗎?
    韓國瑜雖然被罷免,但韓流並沒因此消散,反而因為罷免案通過,以及高雄市議長許崑源跳樓身亡,讓悶了許久的韓粉情緒終於爆發了,韓流這股力量能否吹起反攻的號角,掀起新的波瀾呢?唐湘龍:不能,我們直接講結論,雖然我們可以感覺到韓國瑜的支持者,韓粉那種憤怒感,但並不只是韓粉,這件事情只要稍微理智一點的人,都會看出這件事情當中極為沒有是非,極為沒有下流的部分,我說的「下流」就是說。
  • 郭臺銘:高雄不能輸,國民黨要贏,票只能集中在我身上
    爭取國民黨2020初選提名的前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大搶職棒球迷的心。6日傍晚到桃園球場觀賞Lamigo(桃猿)對統一獅,Lamigo是主場,不過奪6次總冠軍Lamigo卻驚傳16年虧損16億,急著易手,郭董證實正居中協調找買家來買,也掏腰包購買100張門票,招待永齡希望小學孩童一同看球,挺臺灣職棒運動。
  • 韓粉擠爆韓國瑜造勢現場 蔡英文緊張了
    看到韓粉把凱道擠滿,蔡英文減少出席一場新北造勢,希望凝聚凱道最多人氣。(中評社 黃筱筠攝)中評社臺北1月10日電(記者 黃筱筠)中國國民黨2020候選人韓國瑜9日晚間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選前造勢晚會,蔡英文陣營則是在隔一天10日選前之夜,在同一個地點舉行造勢晚會。但蔡原本規劃高雄、新北、臺北造勢晚會都排定親自出席,最後行程卻少了新北這一場。可見韓粉凝聚力,讓蔡陣營緊張了,取消出席新北造勢,希望能夠凝聚凱道更多的人氣,不能輸人輸陣。
  • 桃園縣長吳志揚談落選 父親吳伯雄說找回兒子
    華夏經緯網12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桃園縣長吳志揚今天表示,不會講「後會有期」,但可能「不期而遇」,他的父親吳伯雄更說「很好能找回一個兒子」。據報導,落選的桃園市長候選人吳志揚上午與媒體私敘時表示,不要把落選當成世界末日。對於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挫敗,吳志揚表示,從這次選舉中,如果大家還以藍綠的角度去分析,相信關心臺灣前途的人,絕對不希望惡性循環再度發生。
  • 9人用早餐7人是韓粉 驚見韓流新爆發點在臺北
    高雄市長韓國瑜將於6月1日,北上凱道參加誓師大會,消息振奮韓粉們。有一家在臺北市網友貼文表示:「剛剛去麥當勞吃早餐,我跟我老婆在討論韓國瑜的事情,我講到激動處沒控制音量,結果旁邊有兩桌的客人跟我說他們也是鋼鐵韓粉耶!當時我們那個地方共有9個客人,就有7個是韓粉耶!
  • 桃園縣長吳志揚成立南區鄉鎮總部 鞏固客家票
    據報導,吳志揚2日在觀音、蘆竹、龍潭、平鎮,四鄉鎮市成立競選總部,從晴朗好天氣,跑到天氣轉陰下雨,氣溫也驟降,支持者必須換穿雨衣,唯一不變就是選民的熱情。  吳志揚在每個鄉鎮市競選總部成立,也成為藍營甚至跨黨派候選人聯合造勢,在桃園觀音就看到,原民進黨觀音鄉長歐炳辰,這次以無黨投入市議員選舉,與國民黨縣議員吳宗憲為競爭對手,卻同臺同挺吳志揚的畫面  選舉忙著趕場跑行程,
  • "庶民"可以成為"太陽" 孫大千拜託"韓粉"六件事
    「中時電子報」報導,國民黨2020提名人、高雄市長韓國瑜8日在新北市三重幸福水漾公園舉辦造勢晚會,35萬人潮擠爆二重疏洪道。對此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表示,相當感動,感謝所有「庶民夥伴」,「你們才是真正的英雄」。&nbsp&nbsp&nbsp&nbsp孫大千在臉譜網(facebook)上表示,這是一個「庶民」可以成為「太陽」的時代!每一位支持韓國瑜的「庶民夥伴」,都是一顆令人驕傲的「小太陽」,匯集眾人的光亮,才能成就這次光芒萬丈的草根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