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下午,鄉、村兩級相關部門到工友之家進行聯合檢查,說存在消防隱患,直接把電掐斷。隨後,工友之家按照要求進行整改,其間又在多次複查後整改。12月18日,也即斷電兩個月後,鄉裡再次來複查,認定已經都按照要求整改完畢。第二天,村長劉輝通過房東轉告工友之家,必須12月底搬離皮村,否則挖溝斷路。
北京「工友之家」是一家服務於打工者及其子女的民間公益機構,以文化教育為服務方式,以社會企業為持續發展的基礎,踏踏實實做事,追求社會和諧。我是一名工友之家的長期志願者,從2003年開始就參與北京工友之家的志願服務工作,下面說說我們這些年做了什麼:
北京皮村,晚飯後,陸續回來的打工者在工友之家的小院裡跳舞。這個小院裡還有小劇場、博物館、圖書館等。2006年,我們在皮村成立了第一家同心互惠商店,從社會上籌集閒置物品,主要是衣服,然後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工友,這樣既減少了資源浪費,又能大大降低工友的生活消費。第2年我們開了7家店,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我們賠了1萬多元錢。接下來的幾年,我們吸取教訓,穩紮穩打,盈利逐年增加。
有一次,一個開超市的工友告訴我:「幸虧有你們的同心商店,我們一家4口的衣服都解決了,省了很多錢,感覺輕鬆很多。我有時候想,如果離開了這裡,就買不到這樣又便宜又好的衣服了。還有,我有時間了就去跳舞,心情都不一樣了。」
現在,同心互惠社會企業在北京一共有15家商店,40多名工作人員。同心互惠商店雖然鋪面簡單,但是,在出售二手商品的同時,還爭取起到小小服務窗口的社區服務功能,比如:擺上法律宣傳手冊、擺上小小圖書角,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和圖書借閱。有的工作人員們也慢慢從這份工資不高、條件簡陋的工作中慢慢體會到了工作的意義。
一份工作,可以謀生、可以服務他人、可以服務社會、健康環保、經濟持續,這才是真正的公益。
人們在工友之家創辦的二手超市挑選商品。這裡的物件通常都比較便宜。我們在皮村租的幾處院落中,有一處是社區活動中心,專門為工友提供文娛服務,內設:圖書室、新工人影院、新工人劇場、桌球臺等設施。每周免費放映電影;舉辦KTV大獎賽、桌球賽、法律培訓、電腦培訓、吉他班、話劇小組、文學小組;每月出版一期皮村報;三八節、勞動節、兒童節、中秋節、元旦都會舉行社區文藝演出。這些文化活動增加了打工者的相互了解,豐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住在外村的打工者對此無不羨慕。許多打工者寧願乘2小時的公交車也要來參加文化活動。不少人說,這裡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我們工作和生活在皮村不停地拆和不停地蓋的的狼藉和髒亂之中,但是,我們的內心是踏實和堅毅的,我們的生活是有意義和有意思的。在社區活動中心,我們為工友提供了一個小小的港灣,我們和工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和信任。也有人疑惑,在這樣一個面臨拆遷的地方,做這些又有什麼意義?意義有物質和精神兩個層次,皮村社區活動中心是一個物質空間,沒有這個空間我們無法組織活動;但是,同樣重要的是組織活動的人、組織活動的方法和理念。即使皮村被拆了、即使我們被驅逐出了皮村,我們這些人還在,我們的思想、理念和經驗還在,我們和工友的友情和信任還在。
同心實驗學校,學前班的孩子正在操場上跳舞。2005年前後,我們建設皮村同心實驗學校的時候,工友的隨遷子女上學難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光是皮村就有上萬的工友,沒有學校,孩子只能留在家裡淪為留守兒童。我們開辦一所打工子女學校,可能就能減少一些留守兒童。我們的同心實驗學校嚴格按照國家教育大綱來進行教學,在課外也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課餘生活,包括:舞蹈隊、合唱隊、攝影小組、繪畫小組、戲劇小組、圖書借閱、社區參與活動等等。我們的教學宗旨是:上好學、做好人。我們教育孩子要熱愛勞動,熱愛身為勞動者的自己的父母。身為打工子女,處於社會底層,父母教育子女的口頭禪往往是:「你要好好學習,將來不要像我一樣。」這樣的教育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鄙視勞動和勞動者,而自己將來很可能像父母一樣進入打工者的行列,這樣就自然產生了貶低自己的心理。
2014年,全國開始實行電子學籍制度,在北京,像皮村同心實驗學校這樣的非正規學校不能辦理學籍,也就是說,必須進入體制內的教育機構才能獲得學籍,這對在同心學校上學的流動兒童造成致命打擊。
同心學校曾發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2015年3月6日,我們學校六年級的班主任老師發現一名女生沒來上學,聽女生的妹妹說,姐姐在皮村的一家超市裡做了促銷員。放學後,幾位老師和學生一起去找那個女生。進了超市,一個同學喊道:「老師,她看見我們了,躲進試衣間了。」大家來到試衣間門前敲門,門慢慢打開了,女孩低著頭從裡面走了出來,一直低頭瞅著自己的鞋,最後,女孩眼裡含著淚花,哽咽著:「老家一個人也沒有,讀完六年級再上學的話就得一個人回老家去,我不想回去,乾脆就不上了」。我們耐心做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早做準備和打算,安排好孩子上學。
同時,我們更加意識到,對失學後的打工青年進行成人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在2009年創辦了同心創業培訓中心(工人大學),秉承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半年一期,從第1期到第13期,我們採取現場授課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包括:電腦維修、平面設計、法律知識、社會工作等課程。從第14期,我們採取網絡教學的方式,教學內容包括:工人文化、團結經濟、勞動價值、勞動權益、鄉村建設和社會性別。我們的宗旨是:培養有知識、有尊嚴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從這些現實狀況和具體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們今天為什麼要保衛工友之家:首先,工友之家的所作所為,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廣大工友服務;第二,工友之家做的事情不僅合理合法,而且是為了建設一個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社會。
可以從三個層次來說明北京工友之家在如何思考和實踐利他與利己、小集體與大社會之間的關係。第一個層次是個人層次,工友之家希望在這個集體中,每個成員都可以發揮作用、找到位置、得到尊重,活得快樂而且有尊嚴;同時,個人和家庭可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獲得基本的生活條件和生活保障。第二個層次是機構層次,從價值觀上,我們倡導尊嚴、公平、正義、平等、尊重;我們的核心文化是:對工人群體的身份認同;我們經濟工作的理念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互助合作。第三個層次是社會層次,我們希望承擔社會責任,而不僅僅局限機構的自身發展;如果只顧自身的發展就容易陷入小團體主義;當然自身發展同樣重要,自身不發展就沒有為社會服務的物質基礎。
保衛工友之家還有一個非常本質的原因,正如微信朋友圈一位朋友留言說的:「皮村是撤不掉的,因為城市需要提供服務的勞動力,一個皮村消失,將有100個皮村誕生。」
當然,我並不希望這樣的邏輯進行下去,我們的存在就是希望可以改變這樣的邏輯,正如同我們創辦同心實驗學校不是為了開辦一所學校,而是為了孩子們有學上,是為了孩子們和父母團圓。我們創辦機構是為了「每一位勞動者都能有尊嚴地生活」。
工友之家的免費圖書室裡總是坐滿了人。濤濤:「工友之家是我非常尊敬的一家服務工人的機構,十多年來,他們為生活在北京邊緣地帶的工友們全心全意地服務,贏得了無數工友真心的支持,也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瑞瑞:「2008年3月16號,大一的我懵懂無知,第一次去了打工子弟學校,那時候才知道原來外地的孩子不能跟北京的孩子一樣上學,長店小學破爛的教室、課桌椅和孩子們明亮的眼神,刻在心裡一直到現在。那天晚上走進皮村,在還沒建好的博物館睡帳篷(人生難得的體驗),認識這裡的人,開始了公益啟蒙。之後的經驗裡,作為志願者的我們因為項目內容因為課程和工作人員無數次爭辯過,但是還是會像兄弟姐妹。8年多了,看著一路的變化和成長,博物館承載凝聚著打工文化和歷史,影響了不知道多少人,當然不能說遷就遷了。」
雨雨:「那時候每次去皮村都是晚上,先坐地鐵再搭公交再步行,來回一趟都要四個小時,冬天凍得人頭皮發麻,還迷過路……但工友之家就是有獨特的吸引力,同志們的熱情和坦誠讓人在嚴冬看到了溫暖和希望。」
沙沙:「去年此時,我還去這個地方給他們上過文學課,講過《紅樓夢》。難以忘記那個夜晚的美好與純粹。我想,皮村已經成為當代打工文學一個標誌性的符號!載入歷史。」
碩碩:「還記得在皮村最後一晚,整個大院一團漆黑,只有愛心超市的備用燈亮著;天上星光閃爍,無聲地注視著這一切。」
雪雪:「今年的11月12日到19日,我在文中的工友之家做了幾天志願者。其時,工友之家已經被斷電,大家只能自己用柴油發電,發動機轟鳴的聲音從一早持續到入睡前。因為停電停暖,即使是在室內,寒冷也讓人非常沒有安全感。有的時候,冷得無法思考。但是看上去大家已經很適應這種狀態,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工友之家仍然在正常運轉,想盡一切辦法地運轉。」
我們在期盼贊贊:「皮村「工友之家」一一京城打工者的心靈家園!期待流光溢彩的北京城,能為打工群體保留下這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溫馨家園!」
迎迎:「工友之家,真心為工友服務的典範,重塑勞動價值和社會新道德的文化先鋒。」
頌頌:「工友之家最新的租賃合同是3年,2016年8月1日到2019年7月31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