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武漢農業標準化改革創新的發展目標是什麼?近日,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官網和武漢市標準化綜合服務平臺對外發布消息,「武漢農業」標準體系創建工作順利完成,一個全新的「武漢農業」標準體系框架、一份詳細「武漢農業」標準清單,一個權威的「武漢農業」標準化三年發展規劃制定完成,將引導全市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自覺制標、用標、貫標、達標,充分發揮農業標準化在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中的基石作用,提升武漢市農業整體發展水平和行業競爭力。
據介紹,從2018年起,武漢市推進國家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創建工作,主要從武漢製造、武漢服務、武漢建設、武漢農業、武漢生態、武漢文化、武漢治理等7個板塊進行創新。武漢市農業農村局作為拓展「武漢農業」標準體系的責任單位,成立了由局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拓展「武漢農業」標準體系工作領導小組,高規格、高標準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構建以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等現代都市農業為特徵的「武漢農業」標準體系。
據武漢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袁東升副處長介紹,該局遴選了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檢驗檢測、標準化研究、行業協會、行政主管部門等行業專家74名,農業企業生產能手型專家48名,組建了武漢農業標準化工作專家團隊。
武漢農學會(中國農學會會員服務中心(武漢))作為承接拓展「武漢農業」標準化體系技術服務單位,在市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充分發揮智力優勢,組建了一個由農業技術推廣專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專家、標準化指導專家、產業協會技術專家等組成的專家組和工作專班,歷時9個多月,組織召開了武漢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學術交流會、各種工作會15次、赴市內高校、科研院所調研15餘次,清理覆審了自1986年以來的市立標準508項,徵集各類專家意見200餘條。
「武漢農業標準」體系主要包括「三個一」:一是1個標準體系框架圖。框架圖分為三級目錄,第一級目錄分為農業綜合通用標準、農產品標準、農業保障標準、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等4個分體系,第二級目錄為每個分體系下面按照不同的專業技術特性劃分為若干個子體系,共計24個子體系,第三級目錄為每個子體系下面根據專業技術特性或過程環節核心要素劃分為若干個小類,共計82個小類。二是1份武漢農業標準清單。清單收集歸納了適合武漢農業特色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湖北省地方標準、武漢市地方標準及團體標準共計3365項,其中農業綜合通用標準1167項,農業生產標準1681項,農業保障標準459項,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58項。三是1個標準化發展規劃(武漢市農業標準化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行動計劃》整體結構分為指導思想、行動準則、主要目標、主要任務、重點項目、保障措施等6個部分,提出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創新驅動、項目化推進四條準則,提出到2022年末,我市農業標準化改革創新的發展目標。
據統計,《武漢農業標準體系》發布後,全市2020年農業標準申報累計達90餘項,申報總數創歷年之最,申報主體進一步多元化,高校、科研院所、基層單位、生產經營企業申報明顯增多,全市制標貫標的熱情高漲。
武漢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餘東升表示,下一步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根據都市農業的實際,抓緊編制具有武漢農業特色的地方標準,補充完善武漢農業標準清單目錄;二是廣泛開展標準的應用,建立標準應用示範基地;三是對標準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對標準進行修改完善;四是對現有目錄清單裡的標準,根據農業現實需要,進行經常性的覆審、修訂,做到與時俱進。(通訊員項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