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維爾街,是世界上定製西裝終極境界的代名詞,這條有著兩百多年歷史的街道聚集著世界上最出色的裁縫。許多皇室成員、名人富豪的定製西裝都出自這裡。
《環球》雜誌記者/林睎瑤
《王牌特工》及其續集的熱映,讓人們一次又一次見證了英國紳士的魅力與身手,同時也讓薩維爾街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這部意在成為「007版《窈窕淑女》」又完全以男性為主角的動作間諜電影,讓奧斯卡影帝、女性影迷的「英倫男神」科林·費思穿上薩維爾街高級定製西裝,拿出全部的紳士雅致溫和風範,再展示些不凡的打鬥身手,做個理智到冷血的殺手特工。
薩維爾街的歷史
電影中常出現的特工們的基地是一個叫Kingsman的裁縫店,取景地是位於英國倫敦薩維爾街11號的Huntsman裁縫店。該店成立於1849年。
早在1865年,這家店就得到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後稱愛德華七世)的皇家認證。相比起標誌性「有著硬挺肩線與合身腰線」的騎裝外套,Huntsman更為人所知的是「薩維爾街起價最昂貴的兩件式西裝」,一套全定製西裝的含稅價格在上個世紀50年代便已超過3000英鎊。
作家湯姆·沃夫的小說《走夜路的男人》裡,在描述浮華的薛曼·麥可的外套時就這麼形容:「倫敦薩維爾街的Huntsman,價值天殺的一大筆錢。」
薩維爾街,是世界上定製西裝終極境界的代名詞,這條有著兩百多年歷史的街道聚集著世界上最出色的裁縫。許多皇室成員、名人富豪的定製西裝都出自這裡。
薩維爾街建於17311735年間,因其原本是伯靈頓伯爵家族的地產,街道遂以第三任伯靈頓伯爵夫人桃樂絲·薩維爾夫人的名字命名。
19世紀時,英國的上流社會開始注重服裝。在攝政時期的男性時尚標杆——波·布魯梅爾的提倡下,西裝從奢華的刺繡和裝飾珠寶的正式禮服簡化為日常著裝。這揭開了現代西方男性著裝的新篇章。
布魯梅爾是伯靈頓區尤其是寇克街一帶裁縫店的常客。從1803年起,一些裁縫店就已經陸續出現在薩維爾街,只不過沒有一家存活到今天。
如今被認為是薩維爾街創立者之一的亨利·普爾在他的父親詹姆斯·普爾去世後,在1846年把店遷到了薩維爾街32號。後來因為租約過期且建築被拆毀,被迫遷到寇克街。不過在1982年,該店又遷回薩維爾街15號。
享譽全球的男裝工藝
薩維爾街出品的西裝有三種:成衣、半定製、全定製,成衣是店家按照自己的版型製作,直接出售;半定製是指顧客選定一套成衣,裁縫在成衣的基礎上根據顧客體型做修改,使之更貼合身材;全定製,顧名思義,是從量身、選布料到製版、試身和完工的一條龍服務,是薩維爾街200年來經久不衰的精髓所在。
以上三種服務價格均不菲,尤以全定製價格最高,一套全定製的西裝大概3800英鎊起。「如果顧客在倫敦的話,從量身、選布料到服裝完工,需要大概6周時間,」韋爾什&傑弗裡斯的高級裁剪師、目前為止薩維爾街上唯一一位中國老闆全英梅說,「但如果顧客在(英國)國外,尤其是遠一點的亞洲,製作周期就會拉長,有時候做一套衣服,前前後後需要花至少半年的時間。」
如果客人選擇了「全定製」,就等於選了一對一的服務。無論是選擇面料、確定樣式還是最後的量體採寸,每一個環節都周到得異乎尋常。
裁縫會問客人一些問題,例如職業、生活在哪裡、有什麼生活習慣和個人愛好等。了解客人生活環境的氣候,了解他未來的西裝是休閒還是正式場合穿,這其實在判斷顧客需要什麼樣的面料;詢問客人的生活小習慣和職業要求來確定上衣需要幾個口袋,或者褲子的口袋需要斜插的還是直插的;了解客人身材和體重變化來決定褲扣需要幾排;甚至細微到需不需要放鋼筆,等等。這些都會決定客人的西裝樣式。
裁縫既負責客人量體試身等環節,也負責剪裁以及縫製工藝的把控。在拿到西服前,客人必須經過至少27次不同身體部位的量體以便讓裁剪師傅們獲得精確的個體製衣數據。
薩維爾街定製服協會(Savile Row Bespoke Association,簡稱SRBA)對全定製有著嚴格的規定,只有完全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才能被稱為全定製:每件薩維爾出品的西裝,製作工時不得少於40個小時,95%用手工完成。
此外,SRBA還要求,以薩維爾街為中心,半徑100碼(約91.44米)以內的定製服裝店必須採用手工製作。這個100碼的範圍也可以稍加擴大,比如說,薩克維爾街6號的梅耶&莫蒂默及其鄰居特裡·黑斯特也以薩維爾街的裁縫自居。薩維爾街不只是倫敦的一條街道或者某個區域,它是一個享譽世界的品牌,不管用哪國語言來說,它代表的都是:手工縫製、優雅以及尊享的個人服務。
薩維爾街的定製西裝之所以享譽全球,不光是因為這裡有最出色的面料(這裡的店鋪都幾乎只選用全世界頂級的金羊毛標誌面料),更是因為這裡匯集了一批英國甚至是全世界最頂尖的裁縫。
兩個世紀以來,薩維爾街一直秉承「量體裁衣」、「純手工縫製」的標準。有評論家甚至曾做出這樣的評價:每一件薩維爾街定製西服都是一件集解剖學和藝術智慧為一體的手工藝品,並被賦予了穿著者的生命。
薩維爾街的裁縫們幾乎量過英國和歐洲大陸國家的每一個王室成員、貴族的身材尺碼,19世紀中期他們發明了圓頂硬禮帽和無尾半正式禮服,基本定格了現代男性的形象。帝國的探險家們進入圖坦卡蒙金字塔時穿的是諾頓父子花呢外套,直到今天,英國的軍官還會去薩維爾街定做制服、帽子、徽章和劍,高級別的地方行政官員也會在這兒定做官方正式場合穿的禮服。很多店鋪裡都掛著王室授予的徽章、軍隊勳章,作坊有著嚴格的制度。
隨著歐洲王室的衰落,電影明星取代王室、貴族,成為薩維爾街最重要的主顧,特別是20世紀中期,加利·格蘭特、克拉克·蓋博、弗蘭克·辛納屈等好萊塢明星必來這裡。
當今許多英國著名設計師也深受其影響,薇薇安·韋斯特伍德設計的標誌性元素海力斯粗花呢、獵裝、皇冠標識來自薩維爾街。著名的時尚品牌湯姆·福特和拉爾夫·勞倫定期去安德森&謝潑德,只為一窺首席製版師約翰·希契科克的手藝;亞歷山大·麥昆從16歲開始在希契科克手下當學徒,後來成為女裝界傑出的剪刀手。
在薩維爾街做學徒,製衣最少學五年,做褲子至少三年出師,而要成為獨當一面的首席裁縫,則需要大半輩子的時間,用亨利普爾老闆安格斯·康迪的話來說,這要「比學當一名醫生還久」。
更為重要的是,在幾代人的經營中,許多店鋪的基本結構能夠保持不變。尤其是,這些店裡沒有專門的銷售人員,當客人打電話來的時候,接起電話的都是裁剪師或裁縫本人。這種私人服務在本質上也包含社交因素。
「客人喜歡與你見面,而且,有必要的話,客人甚至可以在滿世界飛的途中享受到裁縫的服務。」凱薩琳·薩金特說。她是薩維爾街上第一位女性裁剪師老闆。
不過,這種高端服務的缺點也很明顯,定製男裝的價格多在3500至5000英鎊之間,其產出量以全球男裝市場來看,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以薩金特為例,她一周能製作2到3件衣服,對這條街上一些中型的公司來說,一年做出200~300件衣服已經是比較理想的數字了。
革新的壓力
薩維爾街衰落已經很久了,如今形勢更為嚴峻。
義大利設計師喬治·亞曼尼曾嘲笑薩維爾街是「迷失在過去的喜劇」,形容那些男裝是給財主的兒子們縫的長袍馬褂。「太過時了,這些裁縫們根本不做市場調查,不發展、不革新,他們沒有腦容量裝新東西。」
近年來,一邊應對成衣工業蓬勃發展帶來的競爭壓力,一邊應付房租節節攀升導致的生存壓力,薩維爾街正經歷一場內外夾攻。
在薩維爾街隔壁,便是全倫敦最熱鬧的牛津街,眾多成衣品牌沿街鋪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選擇這些物美價廉且名氣大的成衣,高級定製與成衣品牌的競爭也在這條街上愈演愈烈。
薩維爾街的最北端開著美國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連鎖店,最南端還有美國休閒裝品牌阿伯克倫比&菲奇的大型連鎖店,裡面掛著健美明星般的半裸男人照和高顴骨的金髮女郎廣告,街道上混雜了很多不做定製服裝的店面。
外來快銷品牌的入駐給薩維爾街敲響了警鐘。照這樣的趨勢,不出20年,這條街將像世界上隨便一條街道一樣,布滿零售商店,銷售那些可以從東京、馬德裡或是杜拜等任何一個城市購買到的潮流服裝。
2013年起,薩維爾街的裁縫鋪只剩下十家,就在這十家店鋪當中,還有一半在探索成衣市場。裁剪師、設計師魯比和皮埃爾·拉格朗日收購了Huntsman,並著手拓展成衣的規模。
的確,在這個品牌主導愈演愈烈的世界,成衣業務如果處理得當,可以預先為定製業務培養客戶。因此薩維爾街主打高級定製的安德森&謝潑德也在克裡福德街開設了一家成衣店。
但是魯比和拉格朗清醒地認識到,全定製才是他們的核心業務,「成衣不是主要業務,我也不認為將來它能夠成為主要業務。但是,假如你走進商店後,看中了某件衣服,我希望你能夠直接把它拿起來試穿。所以成衣可以作為一種補充,而不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