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曆的11月14日,也是農曆的九月二十九,再過一夜之後的明天就是農曆的十月一,一年一度的寒衣節了。作為北方人,我也在早幾天就準備了寒衣和紙錢,要趕在明日寒衣節大清早的時候,去墳前送給另一個世界的父親。
寒衣節作為與清明節和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一樣重要的傳統祭祀節氣,在我們北方地區極為流行,也非常被重視。十月一燒寒衣也是有其說辭的,對於這種傳統的民俗知識了解清楚並記在心裡,也才可以依照傳統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對自家已經逝去的先人們的祭祀。
有關寒衣節來歷的版本很多,不過據說比較統一的認識是,寒衣節起源於周朝,最早是來源於周人的臘祭日。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在我們北方,每年到了農曆十月一之後,天氣也便一天天變得寒冷起來。此時,生者在為自己添加衣服、準備東西禦寒和取暖的同時,自然也不能忘了那些已經故去的先人們,也要為亡者送寒衣過冬。
即為寒衣節,那當然在祭祀時除了要準備一些食物、香燭和紙錢等一般供物外,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也是必不可少要有所準備的。在祭祀時,把冥衣焚化給祖先,那才與寒衣節送寒衣相匹配。儘管早前寒衣節燒寒衣的做法有了些許變化,不過近些年在農村也是有更多的人在尋求恢復傳統做法。
在我們當地有說法是,去世不到三年的人,是不用燒寒衣的。而為那些需要燒寒衣的先人們燒寒衣時,在墳前要清理好周圍的雜草等塵物,不在墳前就要選好一個地點,並勾勒出一個圓圈。燒寒衣的時候,也要一邊燒一邊禱告,告訴故人這一年裡自己家庭發生的一些事情,也好讓故人了解,免得其擔心。焚化的冥衣和紙錢講究要燒的乾乾淨淨,也才能被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被亡者使用。不然,就會前功盡棄。
寒衣節如果買不到寒衣,也可以焚燒一些象徵布帛類的五色紙,以便於亡者在另一個世界裡自製衣物,有備無患。
地方不同,習慣在十月一燒寒衣的時間節點也不太一樣。有的地方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祭祀,也有的地方習慣在上午9——12點之間陽氣最盛的時候祭祀焚燒。在家自然要上墳祭祀,而出門在外者一般會選擇在十字路口衝著自己家鄉的方向用粉筆畫個圓圈燒化紙錢和冥衣。如果在路口還是很不方便,那就要儘量選擇一個不會干擾他人的地方完成自己的祭祀。
不過,無論在哪裡祭祀焚化寒衣,都需要切記安全。祭祀後一定要徹底滅掉暗火,防止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