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 18:08:40
2002年早春,在香港保健品行業闖蕩多年的陳恩德向命運發起挑戰,與家人商量投資幾十萬港元(單位下同),共同成立了一家名為御藥堂(00932)的保健品公司,主營板藍根銷售。
2003年,駭人聽聞的SARS在粵、港兩地爆發,而小小的板藍根也被「謠傳」能根治該疾病,一夜之間,包括御藥堂在內的所有板藍根銷售大戶均成為藥業市場的「熱門」,其訂單紛至沓來,甚至要24小時不間斷地找貨源供給連鎖零售商。
後來雖然醫學證實了板藍根無法治療SARS,但因前期的瘋狂,不僅讓御藥堂積累了大量財富,還讓該公司在2013年10月成功登陸港股創業板。掛牌上市後,陳恩德開始擴大御藥堂業務,積極參與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的分銷代理。發展到2015年3月,該公司營收增加至2.27億,較同期上漲34.2 %。
看到業務板塊逐漸成熟、營收不斷上漲,2015年,陳恩德向港交所遞交轉版申請,並在同年11月下旬得到「批准」,改股票代碼為「00932」(創業板原代碼為08185),按陳恩德的說法,新代碼與廣東話「搞生意」同音,是自己精心挑選的。
在陳德恩「搞生意」的基調下,這兩年,御藥堂的確在生意場上動作頻頻。如2016年11月22日,該公司以450萬出售了從事產品分銷業務的附屬40%權益;2017年1月9日,該公司宣布擬5000萬收購Star Root100%股權;4月11日,該公司與財付通達成協議,擬收購線上支付業務。
資本動作不斷,也帶動了御藥堂的股價上漲。智通財經根據月K線觀察到,該股自2016年11月開始,便處於猛漲狀態。截止目前6個月間,該股累計上漲127.48%,成交量約56.46億股,涉及金額接近300億。無論是股價、成交量、成交額皆是過去的幾倍。
活躍的二級市場,或許並未讓陳恩德滿意,4月25日大早,御藥堂再發公告,為滿足日後收購,公司配售3億可換股債券。
配售是為未來收購準備「錢」
智通財經獲悉,在此前「吹風」的基礎上,4月25日大早,御藥堂發布公告稱,於2017年4月24日,配售代理富匯證券有限公司與公司訂立配售協議。據此,配售代理同意盡其最大努力促使承配人按換股價4.65元認購本金總額最多3億的可換股債券。
公告顯示,換股價較股份於本公布日期在聯交所所報收市價每股4.33元溢價約7.4%。可換股債券自發行日期起按年利率6%計算票息,每半年派息一次。
智通財經經過估算,若御藥堂可換股債券已獲悉數配售,於可換股債券按未經調整的換股價獲悉數轉換後,將發行最多6451.61萬股換股股份,在考慮相關開支的情況下,配售所得款項總額及淨額估計分別為3億及約2.81億。因此,假設可換股債券已獲悉數配售及所有可換股債券的換股權均獲行使,配售的淨價為每股換股股份約4.36元。
縱然配售每股價格溢價了7.4%,且每半年派息一次,但在二級市上,御藥堂股價並沒有得到正面上漲。截止4月25日收盤,該股下挫0.23%,報4.32元,成交量3881.2萬股,涉及金額約1.16億,每股較上一個交易日減少0.05元。
搭訕大粵網或為轉型做電商
按御藥堂配售的所得款項來看,其中,約90%用作公司日後可能進行收購,餘下約10%用作集團一般營運資金。用如此大的佔比作收購,是否存在問題?
實際上,自御藥堂轉板以來,其先後已經做了多起「非正業」的收購。如2017年1月9日,該公司表示同意收購從事線上廣告代理業務的Star Root Limited(目標公司)100%股權,代價5000萬。
一家從事保健品的企業收購另一家廣告公司,這個跨度似乎有點大。其實,深看御藥堂的此次收購不難發現,該公司只是看中了Star Root Limited擁有大粵網及大粵網香港站的獨家運營權而已。
用御藥堂自己的說法,是鑑於香港零售業表現疲弱,公司擬透過不同的媒體及渠道加強多方面的市場推廣策略及進一步擴充於中國的業務。而訂立收購協議是公司與大粵網合作及接洽的良機,以拓展該公司產品的銷售及推廣渠道,此舉符合上述業務計劃。
不過,御藥堂這一解釋並未消除投資者心底的疑問。消息醞釀2個交易日後,1月11日,該股下跌6.87%,最低報3.09元。
就在搭訕大粵網不久,御藥堂又與財付通「傳情」。4月11日晚間,公告顯示,該公司與在香港從事向財付通(綜合線上支付平臺)及零售商戶提供微信支付境外收單解決方案服務的財付通籤訂諒解備忘錄,並以現金100萬作為建議收購事項的可退還誠意金。
二連三布局「網際網路+」板塊,也讓業界紛紛猜測,其或是為了發展大健康以及電商業務。因為御藥堂在獲得大粵網香港站的獨家運營權後,其勢必會為自己的大健康產品做足宣傳;在實現消費者引流功能後,配合當前付款的電子化趨勢,向電商業務轉型。
同首次與Star Root Limited合作類似,在二級市,御藥堂因存在「不務正業」之嫌,股價再次遭遇下跌。4月12日,該股開盤便持續向下,截止當日收盤,報4.29元,跌幅超過2.5%,成交量3537.6萬股,涉及金額約1.5億。
財務流動比向好難抵大股東套現
而對於大手筆加入網際網路業務,業界還認為,「這或許已對御藥堂的財務形成了一定壓力,否則不可能會為獲得充裕的現金做配售。」
據智據通財經觀察,御藥堂營收與淨利潤雖處於下滑,可財務狀況還並未發展到需要藉助外界資金來支持運營的階段。
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6個月,御藥堂收益9617.4萬,同比減少1.1%;擁有人應佔溢利743.2萬,同比減少29.63%;每股盈利0.0144港元,不派息。其中,保健產品應佔收益增加約60萬至8030萬,增幅0.8%;美容補品及產品應佔收益則減少約150萬至1520萬,減幅9%。
而現金流方面,期內,御藥堂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約1.11億(同期:1.02億)。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在2016年9月30日為3.72倍;資產負債率(即借款總額除以權益總額)約16.5%。
可令人意外的是,儘管御藥堂現金流方面表現穩定,但該公司的主要股東卻自2016年7月開始多次套現,減持。
以陳恩德為例,其在2016年7月13日,向兩名第三方出售合共5060萬股,相當於約9.8%,每股作價為每股1.78元,涉及金額9006.8萬。出售完成後,控股股東合共持有該公司由約69.67%降至約59.87%。
隨後,陳恩德又在該年8月11日以及21日分別減持4000萬股、50萬股,合計套現約7202萬,變動後持有權益2.691億股,於公司已發行股份佔比50.91%。
綜合御藥堂新收購的業務與原有保健品以及美容補品業務,並依據當前4.32元的股價、目前0.01的ESP以及大股東不斷減持等背景來看,該公司能否獲得大作為,仍還有待時間考驗。(田宇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