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月,新京報旗下每日旅遊新聞在百家號發表了題為《日本籤證簡化 有的人辦起來卻不簡單》的文章。
「具有籤證代辦資質的百程旅行網負責人介紹,旅行社辦理籤證有領區限制,除了一些大的旅行社在全國有分社並且都有送籤資質,其他代辦機構都要按照領區送籤。在該領區沒有送籤資質的代辦機構,就是二級代理甚至三級代理,即該代辦機構收件(消費者籤證申請)後,會再委託其他具有資質的旅行社辦理。」
看到這段文字,好奇心大起,就去日本使館官網查了一下資質的規定和有資質的旅行社名單。一查發現,百程的資質早已經被停了,至少在2019年6月14日前不具備資質。
真心不懂新京報的記者是怎麼理解「具有籤證代辦資質的百程旅行網」這個短語的,是漢語水平問題,還是不理解業務,還是文章背後有其他啥故事呢?
百程資質的事權且當個楔子,有了這個楔子,我們就聊聊日本旅遊籤背後的那些貓膩吧。
「1價格多種多樣,材料要求不一,令人眼花繚亂
2非使館指定社,照樣能辦籤證
3深挖申請人隱私,指定社一手包天」
價格多種多樣,材料要求不一,令人眼花繚亂
如果在網上淘日本旅遊籤證,種類和價格真是多種多樣,五花八門。先說種類,最少分三大類,分別是單次旅遊籤證、三年有效旅遊籤、五年有效旅遊籤。同一有效期的籤證,卻分出很多小類,括弧備註五花八門,什麼優質客戶啦、三年普通啊、三年簡化啊、什麼自訂機酒,價格各不一樣,有高有低。再多看幾家發現,日本旅遊籤的價格區間分布在幾十塊到2000塊之間。
分類不同,所需的申請資料就有差異。除了日本使館規定的簡化要求外,還有各種神奇的簡化籤,例:一線城市戶口簡化,兩次歐美記錄簡化,等等。自然,價格上又不同。總體而言,簡化的要比不簡化的貴。此外,有時在這家問的結果是不符合簡化條件,到了另一商家再問,就符合簡化條件了。神奇~
帶著這些問題去瀏覽日本大使館的官網,發現日本旅遊籤證的官方收費僅分為兩個檔次,單次和多次,對應的金額分別是200元和400元。那麼,市場上那些從幾十塊到近千元的價格又是怎麼回事兒?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麼豐富多彩的價格體系?為什麼申請同樣的籤證,申請資料會隨著商家的不同而不同?
非使館指定社,照樣能辦籤證
日本使館官網上寫著「由各指定社代為申請」。使館也給出了指定社的名單,但在市場上,很多不在名單內的旅行社和商家都在銷售這類商品,而且價格有時候還比指定社的好,所需的申請資料也可能更少,服務可能更到位。有時候申請人打電話到指定社問,被告知不符合申請條件,但換到另一家非指定社,最終籤證就辦下來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兒?
深挖申請人隱私,指定社一手包天
同一個申請人,在A旅行社辦日本籤證被索要一堆文件,甚至TA工作的單位都會接到電話調查,而換另一家旅行社就不用那些文件,交錢交護照就拿到了籤證。籤證申請人所在單位為什麼會接到電話調查,如果是使館調查也還算合理,調查竟然來自於同樣是商業單位的旅行社。旅行社經常會要求申請人提供使館規定文件之外的其他文件。比如,使館官網上並未要求提供社保繳納記錄等文件,但通常情況下旅行社都會要求社保繳納記錄,甚至要求給出社保網的用戶名和密碼,指定社會登錄網站核實。有時資料齊全了,核實完畢了,還會拒絕為申請人辦理TA要求的那類籤證,建議申請人辦有效期更短的籤證。如果申請人拒絕,旅行社就退還其申請資料,不為其向使館提出申請,一副拒籤代理人的形象。遊客如果想繞開旅行社,直接向日本使領館申請籤證或諮詢,會被使館拒絕。使館一律推給指定社。
從以上的三大現象判斷,日本旅遊籤市場至少存在著使領館——眾多指定社——更多渠道商和零售商——遊客這個金字塔。
經過對多方面資訊的綜合分析發現,這座金字塔是日本政府一手打造的。日本政府以擔保代辦制度為主線,讓這座金字塔層層矗立起來。日本旅遊籤的擔保代辦制度,養活了一批大陸的代辦機構,於是就有了各種不同的資料要求和各種籤證價格。
下面我們就深入地探究下這座金字塔。
上文提到了「擔保代辦制度」這個詞。日本對旅遊籤證的申請,採用的就是這種擔保代辦制度,更準確地講是依靠第三方的擔保代辦制度。
先說說第三方怎麼理解。在日本社會,有其獨特的信用體系。日本是個熟人信用社會。無論是日本企業還是個人,在進行重大交易時,更傾向與已有的、熟悉的對象合作,不輕易接納陌生人。如果需要,會通過自己信賴的組織或熟人去接納。日本人在重大交易中,特別看重第三方。有時,即使交易兩方已經熟悉,也會需要第三方的參與。在很多情況下,日本人都喜歡引入保人或中介等第三方。據一位老師講,TA在日本租房時,即使出租方和求租方相互認識,也會請第三方參與談判,傳遞信息,撮合交易,同時在籤合同時必設置擔保人。由此可見日本人多喜歡有第三方的參與。
基於這樣一種信用習慣,第三方的作用就很大,不僅傳遞信息,甚至被授權委託處理相關事宜。在日本籤證這個領域,第三方的作用和影響就更大,這裡的第三方就是指旅行社。準確的用詞,應該叫「指定社」。所謂指定社,根據日本使館的規定,是指:「旅遊籤證必須通過使領館指定的旅行社申請。」本文中的「指定社」三字,就是日本使領館所說的「指定的旅行社」的簡稱。
日本的指定社,比起歐美國家的籤證中心擁有更大更多的權力。歐洲和北美的國家,如加拿大和歐盟國家,普遍設立籤證中心。籤證中心雖然也是第三方,但只起到接收文件,傳遞文件的作用。籤證中心隱瞞申請人信息的可能較小,擁有的信息紅利較少。指定社則不然,除了剛才說的「申請籤證」功能,還被日本使館賦予了「擔保」和「管理遊客」的職責。指定社要對籤證申請人的身份進行擔保,要對遊客在日本的旅行全程進行管理。遊客在日本的違法行為(如非法滯留,業內黑話叫「跑人了」),為該遊客申請籤證的指定社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於是,相比歐美的籤證中心,指定社至少在1審查權和2拒絕權上,擁有更大的權力。這就可以解釋籤證申請人所在單位為什麼會接到來自旅行社的電話調查。
除調查外,有些旅行社經常會要求申請人提供超出使館規定範圍的文件。使館官網上並未要求在申請時提供社保繳納記錄等文件,但現實業務中,很多指定社及其合作的旅行社,都會要求遊客提供社保繳納記錄,甚至是在線查詢社保繳費情況的用戶名和密碼,然後再登錄進網站核實社保繳納單位與在職證明上的單位是否一致。使館未必要求這麼做,只是由於指定社擁有擔保的責任,又有拒絕申請人的權力,就主動提出了這些要求。當然,遊客有拒絕提供的權利。但如果指定社覺得申請人不安全不可信時,就會拒絕為其向使館提交申請,遊客也就只能另找一家旅行社。如果所有的指定社都不為其向使館提交申請,約等於拒籤。這種情況,最常見於申請人在日本有過非法滯留的歷史。一般說來,這樣的遊客,哪個指定社都不會收其資料,更不會為TA向使館提交申請的。
由於採用了這種指定社擔保的代申請模式。日本使領館就可以偷懶了。因為有指定社擔保,「跑得了遊客跑不了指定社」。於是,使館就放寬了對指定社提交文件的要求。這裡再稍微多少幾句「放寬」。一方面,日本使領館在網站上公布了申請各種籤證對應的資料清單。收入證明或財產證明,還有證明收入配套的在職證明都是使館明文規定必要申請文件。但另一方面,使館對指定社的要求卻是,只要把護照、照片、申請表等文件交進使領館,審核無誤後,會按照指定社申請的類型給遊客發放籤證。對於收入證明或財產證明、在職證明,只要求指定社審核,妥善存檔,需要時可調檔查閱,並不要求在申請時就要交進使館供籤證官查驗。使館能這麼做,就是基於擔保制度。
在這種制度下,指定社不按要求操作不認真審核資料,一旦遊客非法滯留,指定社要承擔責任。於是,使領館默認,指定社提交的申請都合規,申請人均具備合法真實的身份和相應的經濟能力。於是籤證官的審批速度提升,籤證發放的效率就比較高了。日本使館規定,籤證申請5個工作日內審結完畢,這樣的效率背後也有指定社擔保的貢獻。
日本人喜歡控制過程把握細節,覺得在擔保制下,只要過程控制住了,結果就不會有問題。可是,他們忽略了中國人的機智。他們以為中國人會像日本人一樣思維和行動。他們忽略了指定社的自由發揮空間。當然,從商業角度來講,叫利潤空間更合理。上文說了,既然指定社對使館的義務比較重,審核甄別的權力又比較大,自然就會想著能用的資源別浪費,怎麼在不出事的情況下,把錢掙到手。一方面,向甄別查驗合格的遊客收取相關的服務費,當然這是使館賦予的權力。另一方面,指定社對於那些認為會按期回國不會在外非法滯留,但收入不合格,資料不完整或者不符合使館要求的遊客,就利用其送籤權和使領館只查驗部分資料的優勢,幫助遊客拿到籤證。當然,指定社對這類遊客收取的服務費,肯定是要高於資料俱全的遊客的。
說到實際案例,大家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什麼單次普通籤和單次簡化籤,三年普通籤和三年簡化籤,包括現在見不到但以前常有的五年簡化,都屬於這種情況。這裡簡化籤不是日本使館公布的收入證明簡化,而是中國人發明的簡化籤。是相對於普通籤而言的。普通籤就是指具備使領館所要求的資料,完全合規的申請,嚴謹地說應該叫合規籤。簡化籤,通常就是指不具備某些資料,如收入或資產不合格的申請,既然文件不齊,那遊客就要多付錢了。簡化籤的價格往往要比普通籤貴幾百塊。由此可知,申請人能否獲批日本旅遊籤,指定社的作用很大。
與其說,指定社是在代辦籤證,不如說指定社向日本使領館推薦申請人,為申請人擔保,請使領館發放籤證。從這個角度看,指定社有一定的尋租空間, 應該能在代理費上狠狠賺一筆。確實,早期(200N年)能辦理日本個人籤的旅行社,收取的代理費都比較高。後來,由於日本使館增加了指定社的數量,競爭激烈了,再加上網際網路讓比價成為可能,指定社才逐步降低費用。但對於收入不合格的申請人,指定社還是會藉機加收的。3年前,市場上的2999元五年簡化日本籤證,就是基於這個原理面市的,後來降低到999元左右後,一下子賣得還很火。
此外,對於合規的申請人,信息隔絕也是指定社增加收入的方法之一。最有代表性的是收入證明和免籤證費事宜。雖然籤證發放權在使領館,但是申請文件不能被遞交進使領館的話,就沒有什麼審核發放可言。而遞送資料(術語叫送籤)則是指定社一手包辦了。使館要什麼文件,不要什麼文件,遊客都要諮詢指定社,日本使館把這些事都推給了指定社,不會為遊客提供諮詢服務的。於是遊客就不能核實指定社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能是指定社要啥就提供啥。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指定社就可以藉機製造門檻。比如在日本使館要求的「經濟能力」這項上,使館的要求是或者提供收入證明,或者財產證明,二者任選其一即可。但很多指定社都會要求必須提供收入證明才算是合乎標準的申請。只能提供財產證明,那就走簡化籤吧,花簡化籤那份比較貴的錢。
再比如,只要遊客去衝繩和東北地區的部分縣市旅遊,使館現階段會免除籤證費,這條規定在官網上都有公示。但遊客一般不知道這個規定,指定社還是可能按照普通的日本單次籤和多次籤去收費。這裡還有個手法,有些旅行社的網店會拋出低價到幾十塊的三年籤,吸引遊客去購買或諮詢,然後再利用資料審核遊客身份和收入的機會,指出遊客的文件不符合要求,無法辦理該低價籤證,轉而推薦其他。此外,使館並無加急申請需要另付加急費的說法。但在天貓上看,都有加急收費。加急是5個工作日,不加急是6個工作日。再急也只能到這個程度了。
根據上述現象來看,擔保代辦制使得日本籤證官離不開指定社。畢竟,使館沒有那麼多人力物力去親自核驗每一個申請人,中國赴日旅遊市場又這麼大,如果因為籤證發放效率低,導致赴日遊客減少,日本的經濟損失就高了。所以也只能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指定社的權力,賦予了他們謀利的空間,有時他們就是閉著眼睛賣籤證。2015年到2016年,各指定社看到999元五年籤好賣,就都開賣。賣的太多了,肯定就會出事。被日本人察覺到了,使館就開始重新篩查發放的籤證。當時有一個真實的案例,筆者在微信群裡聽到一個遊客講述,日本使領館打電話給他,要求他直接向使領館提供收入和銀行流水等證明。那時,他已經獲得日本三年籤證好幾個月了,並且已經去過日本兩次了。使領館明確表示,如果他不按照使領館要求去交文件,三年籤可能被註銷。於是他只好老老實實地去交了文件,回來後在微信群裡吐槽日本的奇葩。
這件事發生後,還是有指定社不收手。並且愈演愈烈,最終,在2016年底,日本使領館被迫親自審核5年籤證的收入證明,不再信任中方指定社,於是市場上無需收入證明的5年簡化籤這個產品就沒有了。現在,5年日本旅遊籤的資料要求是50萬以上的收入和納稅證明直接進入日本使領館接受籤證官查驗。而三年籤和單次籤的審核工作依舊放手給指定旅行社,但加強了對旅行社的問責,停掉了一批指定旅行社的送籤業務,用暫停的方式,警示處罰了一批使館曾經信任的指定社。
這個情況,只要登錄日本使領館官網,在首頁 >> 赴日本旅遊籤證 >> 團體觀光旅行 >> 旅行社名單的欄目中就可以看到。有些旅行社名字下有一行紅字「***年**月**日至****年**月**日停辦送籤業務」,這就意味著該社雖然被日本大使領館選中,成為了有申辦資質的指定社,但因為自己經辦的業務有問題,比如他們作保申請下來的遊客到日本後非法滯留,而被罰暫停業務。
通常來講,指定社做籤證的底線就是遊客不會非法滯留日本。只要不滯留,按期回國,使館就不會找指定社的麻煩。於是,指定社對資料審核也就不會那麼嚴,畢竟拒絕為遊客提供服務自己也掙不到錢。在實際操作中,不合規的遊客只要不提交假的資料,又肯多掏錢一般都可以買到日本籤證。此外,指定社對熟人和不熟悉的人,在審資料時的尺度上還是有小小差異的。其出發點就是,只要是指定社更相信熟人,對熟人的資料的要求就少,審核就寬鬆。如果覺得申請人有問題,就像剛才說的,社保、電話調查一個都不能少。而對於其他旅行社帶來的申請,基於多年合作相互熟悉的背景,再加上銷售人員可以寫擔保,做背書甚至交押金,保證不出問題,就為其代辦了。
還有些指定社,就是為了掙快錢才辦日籤,管它什麼合規不合規,有無合法身份,是否會非法滯留日本,給錢就賣,幾乎沒啥資料審核。使館停了資質,改賣其他產品。在這個行業,還有一種普遍的做法是,用保證金賭遊客是否會在國外滯留。收取最少十萬保證金,遊客如果在國外滯留不歸,十萬的保證金最起碼賺到手了。
對使領館而言,發放籤證的前提是沒有非法滯留,這個大目標都在中國無法實現,日本大使館提出的其他小希望和細節就更是擺設了,全都成了空話。比如,使館規定「一律不允許非本館指定的旅行社等形式的代理申請。」剛才說了,在中國,大家都這麼幹,遊客找到哪家便宜的旅行社就找TA家申請。遊客都不知道這個規定,因為使館把信息傳播的渠道給封死了,全讓指定社一手包辦了,連宣講解釋籤證政策的機會都給指定社了,指定社能不演繹政策並發展下線嗎?
再比如,使館還規定,遊客需通過指定社預訂酒店和機票。在日本使領館網站查詢首頁 >> 赴日本旅遊籤證 >> 「團體」與「個人」觀光旅行「1.什麼是中國人赴日旅遊籤證 」項目下,可見這一條中日雙語的明文規定。「赴日旅遊籤證制度是由旅行社來為赴日中國人做身元擔保。因此,赴日機票船票以及住宿設施必須由旅行社來預訂。」(指定旅行社が日程を管理する必要があるため,航空券やホテルの手配は指定旅行社が行わ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雖然說日文的表達,比中文稍加婉轉,但使領館這樣規定,其出發點可能是,旅行社將起到對遊客的管理和掌控的作用。三五年前,一批親日的指定社還真是嚴格執行此規定。他們還會堅持申請人必須接受他們代訂的機票和酒店,並以此為藉口,拒絕掉自訂機票的遊客。
但是,現在的市場中,大部分指定社既不去履行這一義務,也無法履行。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消費者愛自由、愛比價,在網際網路比價的衝擊下,消費者更傾向於自己去買機票和預訂住宿。這樣,指定社為了利潤,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遊客不出現非法滯留,指定社樂意冒著違規操作的小風險給遊客辦籤。前提是,自訂機票酒店的遊客肯多付籤證服務費。這樣,我們在網上就能看到,有些日本旅遊籤商品,同樣都是單次或三年,卻分出很多小類,括弧備註自訂機酒,有時寫作無機酒,價格與普通籤證可能略貴。通常,遊客只在指定社申請籤證,不要指定社提供的機酒時,籤證價格會略高於由指定社代訂機票和酒店的申請價格。現在,由於競爭激烈,在北京上海廣州地區的旅行社,都不再要求遊客購買旅行社代訂的機票和酒店。如果還有指定社這麼辦了,真是把TA自家的活路給堵了,連同行都不會過來合作的。
這些現象,相信日本使領館也了解,但沒辦法。「法不責眾」,一家外國的政府,更不能管理中國市場的秩序。如果把所有的指定社都停了,中國出境遊這塊大肉就徹底不要了嗎?
日本旅遊籤市場的熱鬧,市場中的種種套路,都應該歸功於日本政府的日本式的中心化控制理念和信用擔保體制在中國市場的運用。日本希望把日本式的清晰可控的秩序用在中國的旅遊籤申請和赴日遊客管理上,希望通過在華培養指定社的體系,來實現中國赴日遊客的管理。但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市場,要做到依靠熟悉的信用關係來控制很難。而日本的這套信用和擔保體制,又必須建立在熟悉彼此了解的關係上。於是,就造成了當前混亂的局面。此外,這裡還有一個矛盾。日本希望有更多在華的代理人,同時又要求代理人熟悉可信可控,而不是用數據等標準來規定準入條件,不實行準入制度,那麼代理的數量自然有限。而看到日籤業務的利潤,目前,想成為指定社的中國旅行社很多,但和日本有關方面不熟,得不到信任,也沒有機會。
說到此,有個例子,足見指定社資質有多難獲得,或者說指定社的牌照大約值多少錢。有個旅行社老總跟我訴苦,他們做日本旅遊籤業務多年了,幾次向日本使領館提出申請,請求成為指定社,日方也來考察過了,但一直沒批。他問,能不能出幾十萬的交際公關費,把這個資格拿下來。從我的角度看,不排除花錢買照的可行性。但如果從日本式的思維考慮,還是源於日本政府有關單位對這家旅行社的不信任。而如何建立這種信任,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一個長期考察的過程。
日本旅遊籤的這種迂迴曲折的擔保代辦制度,造成了信息不通暢,養活了中國市場上的一大批代辦和代辦下線。當然,這套制度下,籤證審批效率確實高,比起加拿大等國而言,確實高效準確得多。這套制度,短時間內也不會有大的變化。
此處延伸一下,其實不僅日本籤證,由於東方國家普遍存在著「關係」——「熟人」——「信任」的思維習慣,實行這種不直接接受申請而由代理申辦模式的,還有韓國和我國的臺灣地區。而從地域文化和長期發展的角度看,這種模式也不會大變。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找個陌生的指定社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簡單說來,找個熟悉你了解你的旅行社幫你,是最靠譜的。
雖然說,最終都是指定社幫遊客向使領館申請下來籤證。但如果按照使領館名單直接打電話過去聯繫,也許就是伸著腦袋等人宰。現在網上的價格都那麼透明,還打電話問。那麼在陌生人間,或者就是懷疑該申請者的身份,再者就是看在錢的份上,張開血盆大口要個好價錢。
而且,指定社大都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和合作夥伴,給到銷售夥伴的批發價遠遠低於一個散客去問的零售價。如果銷售渠道肯為遊客背書,遊客有可能省去了很多文件,節約時間和精力。在日本籤證辦理上,有熟悉、信賴籤證銷售更容易幫遊客實現輕鬆獲得日本旅遊籤的目標。別忘了申請的原理,是熟悉信賴和擔保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