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浩浩黃土之上
體悟來自天地間的雄渾壯美
誰還會在意婉轉江南的,絲竹小調與碧水青山呢?
大約在八萬年前,黃土高原是一片汪洋的湖泊,其西起青海的日月山,東到河南洛陽,南至陝西,北到陝北長城,湖面遼闊,水如汪洋,面積有如今的六個渤海之大,可稱其為黃土高原湖。在這巨大湖泊的西岸,是一片廣闊的沙漠,南邊和東邊是一片荒蕪的山,那時期,地球上的天氣乾燥而寒冷,到處吹著強勁的狂風,狂風吹起地上的沙土和塵粉,漫天飛揚的沙塵被吹落到黃土原湖湖泊,把湖水攪得十分渾濁。
慢慢地,沙塵沉到湖底,一點一點,一層一層的累積起來,天長日久,經過上萬年的積累,湖底的積塵日漸豐厚起來,積了幾百米乃至上千米,由於這一地質期十分寒冷,大路上吹的是幹寒的西北風,所以風沙塵粉多是由西北向東南運行,在塵粉的運行過程中,大的顆粒總是先落下來,中小的和小的依次而落,落進了廣袤的黃土原湖,這樣在這湖泊的底部就形成了以西向東,泥土由粗到細的格局,靠近西北部的地方,泥的顆粒較粗一些,靠近東南部的地方,泥土顆粒依次較細。隨著千萬年的風吹,湖底的泥土愈來愈厚,在水面浪湧的感應力和重力作用下,泥沙顆粒排布也越來越緊密,這就為以後黃土的堅硬打下了基礎。
地理位置:黃土高原位於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處,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長約700千米。它東起太行山上,西至吳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部分地區,總體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黃土分布的70%,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沉積區。
入選理由:黃土高原以另一種姿態直擊人的心靈深處。雖然它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卻也因此造就了溝壑縱橫、沙塵漫漫的恢弘景觀。
最佳旅行時間:4-10月
旅行指數:★★★★
寧武:寧武,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向世人展示著她的美貌。境內山川秀麗,景色迷人,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深厚,是不可錯過的旅遊勝地。
窯洞:窯洞是黃土高原上最具有特色的民居。如果你能有機會來到黃土高原上做客,你大可以放棄豪華的五星級酒店,淳樸的鄉親會租借他們乾淨而整潔的土窯,讓你倍感溫馨,如同回家般的溫暖。
人們說,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而在中原大地上平均海拔講究2000米的黃土高原,可謂是「中原之上的屋脊」,這裡有著世界最大規模的黃土分布,因此形成了難得一見的自然風光。
當你從衛星地圖來看,這裡是一塊被黃色覆蓋的地域,整個黃土高原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它們猶如一層明暗相接的黃紗,輕輕披在這片古老的高原之上。
與此同時,不得不提的由於這裡廣泛分布著極易遭侵蝕的黃土,所以在此地夏季多暴雨的特徵之下,便形成了世界上最為嚴重的水土流失。每當炎炎盛夏,置身在這片黃黃之上,你會看到洶湧的暴雨裹挾著泥沙一起怒吼,一同奔湧。這就是黃土高原所面臨的生態危機。
千溝萬壑,是黃土高原最顯著的特徵,這樣複雜而神秘的景致,讓人仿如置身於一個特大級的自然迷宮之中,難以抽離。而隱藏在這千溝萬壑的自然景觀背後,正是由於嚴重的水土流失所致。由於缺乏之輩保護,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猶如一塊塊被切碎的豆腐,這便是黃土高原最為神秘魔化的特色之一。但在久遠的古代時期,這裡曾經是中華名族誕生的搖籃,這裡也曾留下無數輝煌的鉛華。這片高原也曾水草肥美,植被茂密。眾多朝代的君主都曾在此走向了興盛的道路。
但由於各個朝代的君主在這裡大肆建造大興土木,樹木被砍伐嚴重,同時加之戰事侵擾,久而久之,這裡的植被大部分都遭到了破壞,而來自北方的大風,呼嘯著攜黃沙而來,給這塊高原披上這層「黃紗」。
都說「九曲黃河萬裡沙」,古老的黃河攜著滾滾泥沙東流入海,而在途徑黃土高原之時,它才有來自這抹黃的印記。高原上的泥沙和原道而來的黃河融為一體,它們從高原之上許許多多的支流裡堆積,然後相互連接,最終不約而同的匯聚到黃河的懷抱之中,帶著黃土人民的情深厚誼,遠赴遙遠的海洋。
人們都說,一個有閒心看太陽的人,一定是個浪漫的人。日出日落,每一天都在這片無邊的黃色土地之上演繹著,而山丘與山丘之間有著阻隔,當陽光灑在小溪之間時,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一縷光芒所照亮,浪漫而可愛。當你陪伴著你的愛侶,一同坐在黃土高原上的某一個不知名的小土丘上,仰望無垠的天際,讓心靈同遙遠的宇宙相接,想起來就覺得是人生的一件愜意之事。
這裡雖是一片貧瘠之地,也恰恰是中華名族奮起的地方。自古黃土地上英雄輩出,蒙恬、李廣等名將的家鄉都在這裡。李自成是米脂人,在米脂中學的校園裡,依稀可找到頗為簡樸的李白自成行宮,和他留下的興盛一時的痕跡。中國共產黨也是從這裡走出來困境,她攜帶這高原積蓄的千年力量,為中國革命的成功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在以成為現代都市的延安,至今還可以見到許多陝甘寧邊區舊址。這些作為文化古蹟,將永久地保存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之中。
人們留戀這裡,不僅僅是因為這裡有著漫無邊際的黃土,這裡有著淳樸的鄉親,它那種粗狂無邊的壯麗,讓遊客把心交給了這浩無邊際的自然之中。它貧瘠,它荒涼,可它卻獨守著一顆自然不羈的心靈,靜靜地回首著它曾經的一世繁華,默默地期待著遠方它美麗而悠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