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市區河南岸金山湖湖心島的汙水提升泵站傳來喜訊:經過百日攻堅,金山湖湖心島汙水提升泵站主體和市政汙水管網建成。這意味著金山湖湖心島汙水收集輸送處理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我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進展。
將徹底解決湖心島汙水收集輸送處理問題
金山湖位於惠城區河南岸街道轄區,是歷史上形成的低洼溼地,周邊盤繞著原西枝江的古河道,西枝江改道後,形成湖泊。金山湖匯集了金山河、蓮塘布河、冷水坑河和河橋水4條河湧的來水,集雨面積達63.72平方公裡。
按照城市排水規劃,湖心島生活汙水匯集在南面汙水泵站加壓後經金山湖過江汙水管、縱三路南段汙水管,排入已建成使用的四環南路市政汙水主幹管輸送至金山汙水處理廠處理。
作為島內唯一的汙水提升泵站,金山湖湖心島汙水提升泵站為半地下式泵站,佔地面積約1969平方米,由匯水井、格柵間、集水池、機器間、控制室和附屬構築物組成。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目前汙水提升泵站已完成土建主體、內外牆裝修及設備安裝、調試等工作,已具備通水運行條件。在建設泵站的同時,湖心島內也已同步建成汙水管網12.98公裡。
「泵站內有五臺潛汙泵,一臺檢修泵,四臺用於提升汙水的水泵,滿足湖心島島內汙水輸送功能。」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工程二部副部長林鐵暢介紹,該泵站設計日處理汙水量約為3萬噸,主要是將金山湖湖心島內的汙水提升後最終送至金山汙水處理廠,將徹底解決金山湖湖心島汙水收集輸送處理問題。
工人加班加點搶抓項目工期
「整個項目建設工藝相當複雜,建設難度非常大。」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三級調研員邱木龍感嘆道。
受疫情影響,今年5月初,泵站第一根樁基打下。由於開挖深度近12米且臨近河道,在開挖過程中,施工人員遇到了約9米厚的流砂層,砂層遇水造成流動,給開挖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為防止滲漏、泉湧等情況發生,施工方在施工過程中採用兩臺14米長臂挖土機,採用拉森鋼板樁施工法,加班加點進行開挖作業,確保了施工安全和進度。
結構施工中,樁基礎在地下9米深處,剪力牆身間距僅有70釐米。「工人在淨空不足70釐米的情況下進行鋼筋、模板、止水材料等的安裝施工作業,施工難度相當複雜和緩慢。」邱木龍說,工人在地下室深基坑作業危險性大,空氣渾濁,工人們必須每隔兩個小時到地面上透透氣。此時正值夏季,基坑內溫度非常高,為防止工人中暑,他們增設了6臺大型鼓風機,不間斷往地下室送風,把新鮮空氣輸送到地下。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工人們仍加班加點搶抓工期。
「正常來說,我們的工期需要8個月至10個月的時間,但為了儘早解決湖心島汙水收集輸送處理問題,我們在保障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情況下,多次組織設計、監理及施工專班組優化施工方案,反覆研究論證,把工期大大縮短。」邱木龍說。
各方聚力攻堅助力項目建成
自開展百日攻堅行動以來,施工工地上,200多位工人忙著建設泵站、地下管網等,採取24小時三班倒模式,日夜奮戰不停歇。據了解,施工單位採取了一切能用的方法和措施,甚至在基坑周邊安裝擋雨棚,在下雨的情況下繼續施工作業。經過攻堅克難,金山湖湖心島汙水提升泵站主體和市政道路汙水管網終於建成。
工程背後凝聚著各方聚力攻堅的強大力量。在工程前期,徵地拆遷是一大難題。為此,惠城區政府組織河南岸街道和三棟鎮分別成立徵拆工作攻堅小組,評估、國土資源、財政等部門組成了一支力量強大的徵拆鐵軍,完成了影響汙水管網建設的169棟房子的徵拆工作。
作為金山湖湖心島汙水收集輸送處理關鍵節點之一,市水務集團積極推進新增的惠澳大道——金山汙水處理廠段汙水幹管的頂管工程,並於9月26日實現全線貫通,具備通水條件,為湖心島汙水收集配輸至金山汙水處理廠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市、區兩級住建部門開展「洗樓」行動,對湖心島內新建的9個小區、192棟樓樓內和樓宇間存在的管道錯接、亂接現象進行整改。
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做好汙水泵站後續完善工作,持續加快推進金山分區剩餘市政道路建設。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實習生王靖 通訊員匡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