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獸歷史長達2500萬年,卻在兩個世紀內瀕臨滅絕,原因令人無奈

2020-12-23 寰宇科學新觀察

鴨嘴獸,是一種神奇的哺乳動物,它們長著鴨的嘴,海狸的尾巴,水獺的腳,腳後跟上還長著一根毒刺(用毒液自衛的哺乳動物非常稀少,鴨嘴獸是其中之一)。在18世紀後期,科學家喬治·肖在接收到一具鴨嘴獸的標本時,還以為是惡作劇,以為有人把幾種動物的身體部位拼湊起來送到他面前的。

別看這種動物長得挺「著急」,實際上它們已經有2500萬年的歷史了,而從我們人類出現到現在也不過是600萬年左右而已。然而,自從人類第一次在澳大利亞遇見這種原始的哺乳動物後,在短短兩個世紀的時間裡,鴨嘴獸的總數量下降了50%,淪為了瀕危物種。它們遭受過人類的肆意獵殺,如今它們還得面臨另外一個挑戰——氣候變化。

科學家在本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警告說,長期乾旱和氣候變化的其他影響正在推動澳大利亞獨特的鴨嘴獸種群走向滅絕。研究人員說,由於乾旱、森林砍伐、汙染和水壩的修建,這種生活在河流中的動物,它們在澳大利亞東海岸的棲息地已經減少了40%!他們預測,如果目前的威脅持續下去,鴨嘴獸的數量將在未來50年內再下降47-66%。

研究報告指出,如果考慮到氣候變化惡化的預測,到2070年,鴨嘴獸和卵生哺乳動物(比如針鼴)的數量可能會驟降到如今的73%。鴨嘴獸早就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動物」,如果這個後果真的出現,這個物種的命運岌岌可危。

新南威爾斯大學生態系統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說,由於多年的少雨和高溫對河流系統造成的破壞使這種動物的前景更加惡化。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吉拉德·比諾(Gilad Bino)認為:「這些危險進一步使鴨嘴獸面臨更嚴重的局部滅絕,它們沒有能力在這些地區重新繁衍後代。」

科學家們說,現在「迫切需要」進行風險評估,以確定鴨嘴獸是否應該被降級到「易受傷害」的狀態,並制定保護措施,「以儘量減少滅絕的風險」。這項研究是首次在鴨嘴獸棲息地建立所謂的「集合種群」模型,同時預測氣候變化對未來物種的影響。

鴨嘴獸後腳上的毒刺

這項調查估計,自兩個世紀前歐洲大陸定居以來,鴨嘴獸的總數量下降了50%。而2018年11月發表的一份早期研究報告估計,鴨嘴獸的總數量只剩下大約20萬隻。比諾在談到最新報告時說:「由於極端乾旱頻率和持續時間的增加,如目前的乾旱期,比預測還嚴重的氣候變化,預測的損失要大得多。」

在這項新的研究進行之際,由於乾旱和創紀錄的高溫,前所未有的森林大火肆虐了澳大利亞東部廣大地區。在那裡有10億野生動物葬身火海,倖存的野生動物們也不得不面對火災後的一片荒蕪,不得不在飢餓之中度過餘下的日子。而引起這場大火的罪魁禍首也有可能也是氣候變化。

相關焦點

  • 3種動物界中的活化石,生命力公認頑強,可惜瀕臨滅絕!
    3種動物界中的活化石,生命力公認頑強,可惜瀕臨滅絕!大約6500萬年前,一次大災難的降臨,致使恐龍一夜間銷聲匿跡,自此之後就再也看不見恐龍的身影。450萬年前人類的出現,地球才有了一片生機。3種動物界中的活化石,生命力公認頑強,可惜瀕臨滅絕!首先第一種就是鴨嘴獸。大約在2500萬年前,鴨嘴獸在地球上湧現,它作為一種哺乳動物,雖然並沒有進化完成,但它的生活習性卻很有特色,面貌也長得很特殊。
  • 3種動物界中的活化石,生命力公認頑強,可惜瀕臨滅絕!
    3種動物界中的活化石,生命力公認頑強,可惜瀕臨滅絕!大約6500萬年前,一次大災難的降臨,致使恐龍一夜間銷聲匿跡,自此之後就再也看不見恐龍的身影。450萬年前人類的出現,地球才有了一片生機。3種動物界中的活化石,生命力公認頑強,可惜瀕臨滅絕!首先第一種就是鴨嘴獸。大約在2500萬年前,鴨嘴獸在地球上湧現,它作為一種哺乳動物,雖然並沒有進化完成,但它的生活習性卻很有特色,面貌也長得很特殊。
  • 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動物鴨嘴獸瀕臨滅絕
    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鴨嘴獸列為瀕臨滅絕物種。今年 1 月,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和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氣候變化可能導致鴨嘴獸的數量在未來 50 年內減少多達 73%。
  • 在記憶裡已經滅絕的動物——鴨嘴獸,你見過嗎?
    這一政策的出臺,不禁讓我想到很多瀕臨滅絕,而又神奇的動物,希望我的文章能讓更多人了解它們,保護它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古老而又呆萌的動物--鴨嘴獸。2500萬年,也是當之無愧的活化石。原來,等幼崽出殼以後,雌鴨嘴獸會躺平,然後讓乳汁流到肚子中間聚攏,然後鴨嘴獸寶寶就會在媽媽肚皮上喝奶奶了。鴨嘴獸的生存之道
  • 研究:未來50年內澳洲局部地區的鴨嘴獸種群或將滅絕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澳大利亞毀滅性的乾旱對該國獨有的哺乳動物鴨嘴獸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報導稱河流乾涸將使鴨嘴獸陷入困境。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至少在許多地區,它們可能面臨真正的滅絕風險。
  • 鴨嘴獸——即將面臨滅絕的古老哺乳動物
    很多人認為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其實也不盡然,在澳大利亞,有一種神奇的動物叫做鴨嘴獸,它是卵生哺乳動物。是不是很神奇?更為特別的是,它也是「單孔類」動物。就是卵,尿,糞都由一個孔排出。可是,我們現在要面對的是,這2500萬年的古老哺乳動物即將結束在地球的旅程。沒錯,環境的破壞再一次讓我們面臨物種滅絕的處境,上一次我們面對的還是美麗的中華鱘,這一次就到了古老的鴨嘴獸。
  • 5種存在時間最久的動物,其中一個無限接近恐龍,瀕臨滅絕
    據科學家調查發現,在最早發現的猿人化石,經過鑑定後得知,我們人類在地球上最多生活了300萬年。300萬年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長,其實和有些動物比較起來,太短暫了。在我們周圍就生活著許許多多比人類誕生時間存活時間更久遠的動物,它們究竟在地球上存活了多久呢?來和五雲車一起看看吧。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面臨滅絕的物種不久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由於乾旱汙染等原因,澳大利亞標誌性動物鴨嘴獸恐面臨滅絕。
  • 存活8萬年之久,比最大的藍鯨還要大35倍的生物,如今卻瀕臨滅絕
    導語:存活8萬年之久,比最大的藍鯨還要大35倍的生物,如今卻瀕臨滅絕我們都知道,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草原象,成年的非洲草原象身高可以達到而還有一種生物,比藍鯨還要大35倍,而且已經存活了超過8萬年,如今卻瀕臨滅絕。我們都知道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大部分動物的生長都有一個極限,但是相比之下植物在體型增加上卻有更大的可能。這個比藍鯨還要大35倍的生物其實就是一株植物,它是位於北美的一棵金葉白楊。很多人來到這裡都會以為這是一片白楊林,因為這裡茂密的一大片都是白楊,而且看起來都是單獨從土壤中長出來的。
  • 鴨嘴獸處境艱難,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攝影:DOUG GIMESY 撰文:HALEY COHEN GILLILAND 19世紀初,大英博物館的自然歷史藏品管理員George Shaw看到一份從澳大利亞運到英格蘭的動物皮毛,那一刻他驚呆了。看上去就像是有人把鴨子的蹼足和喙,縫在了毛茸茸的四足哺乳動物身上。
  • 火山塑造地球歷史 人類曾差點被火山噴發滅絕
    火山噴發給地球降溫  據英國廣播公司4月16日報導,1991年,距離菲律賓首都西北部90公裡的呂宋島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噴發出10立方千米的火山物質,使其成為20世紀第二大火山噴發事件。火山灰上升到大氣層中,短期內對全球氣候產生深刻影響,因為火山灰阻擋部分太陽光線射入地球。此次火山噴發事件導致全球氣溫平均下降0.4到0.5攝氏度。
  • 進化最極端的哺乳動物:兇猛麝香牛已滅絕
    5月13日消息,據《生命科學》報導,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NH) 將於2009年5月16日舉辦「有史以來最大、最小和最令人震驚的哺乳動物」展,兇猛的麝香牛、樹袋熊、蜜熊等多種奇特的哺乳動物將與參觀者近距離接觸。
  • 繁衍生息7000萬年 中華蜜蜂瀕臨滅絕
    蜂學專業科班出身的90後川妹子尹平,就在這裡保護中華蜜蜂(以下簡稱中蜂),「中國是世界上較早馴化蜜蜂的國家之一,在現代中蜂卻走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平時大家看到的蜜蜂,大多是義大利蜜蜂。」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說。蜜蜂世界裡的物種戰爭也發生在成都平原。「田間地頭,那些飛入我們視線的蜜蜂,幾乎不可能是土生土長的野生中蜂。」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面臨滅絕的物種不久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由於乾旱汙染等原因,澳大利亞標誌性動物鴨嘴獸恐面臨滅絕。
  • 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
    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英國《衛報》指出,據11月11日發表在學術期刊《動物學研究》上的研究顯示,波巴葉猴(Trachypithecus popa)得名於緬甸的一座死火山,該地為它最大的棲息地,約有100隻生活於此。研究稱,波巴葉猴已經存在了至少100萬年。
  • 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2020-11-11 19:1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何路曼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圖片拍攝於2018年2月26日、緬甸波巴山,一隻成年雌性波巴葉猴和一隻小波巴葉猴在一棵樹上。德國萊布尼茨靈長類動物研究所於2020年11月10日供圖。
  • 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有哪些?原因有哪些?
    >等等原因。其實生物滅絕這樣的事,的確不是人類出現之後才發生的,地球生命史到今天可能已經接近四十億年了,曾經出現過的物種至少98%都早就滅絕掉了,這當中除了一些物種自身演化的失敗被自然淘汰之外,短時間內發生的大批物種稀裡糊塗快速滅絕的事件也曾經發生了二十多次,而一次性滅絕一大半生物(甚至更多)的大滅絕就有過五次,這些集群滅絕的原因五花八門,有的是火山活動,有的是氧氣含量波動,有的是氣溫的劇烈波動,
  • 奇異動物-鴨嘴獸
    鴨嘴獸仗著這一利器,在水中尋找食物和辨明方向。嘴內有寬的角質牙齦,但沒有牙齒,幼體有齒,但成體牙床無齒,而由能不斷生長的角質板所代替,板的前方咬合面形成許多隆起的橫脊,用以壓碎貝類、螺類等軟體動物的貝殼,或剁碎其它食物,後方角質板呈平面狀,與板相對的扁平小舌有輔助的「咀嚼」作用。
  • 全球2500種語言面臨滅絕(圖)
    本報綜合報導 我們能否像拯救一座古代寺廟或是瀕臨滅絕的動物那樣來拯救一種語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日在巴黎發布了2009年世界瀕危語言圖譜,稱全球近7000種語言中共有2511種語言處於脆弱、危險或非常危險的境地,面臨從世界上消亡的風險。
  • 史上生命力最強的魚,高溫下也能存活,可惜已經瀕臨滅絕!
    史上生命力最強的魚,高溫下也能存活,可惜已經瀕臨滅絕!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的習性都是截然不同的,就比如海洋和陸地上的生物,海洋中的生物必須在水的推動下才能生長,而陸地生物就不一樣了。即便沒有水,它們也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