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1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文旅戰「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以優秀的文藝作品宣傳政策、穩定人心、推廣典型、鼓舞鬥志就是文旅工作者的責任。面對命令,平涼文化旅遊工作者將以手中的筆、照相機、麥克風、樂器、剪刀為利器,以書畫剪紙作品、戲劇歌聲舞姿等多種文藝形式記錄抗疫之戰中的點點滴滴,書寫新時代的精神圖譜,為奮戰者畫像、為逆行者立傳、為奉獻者明德,用心用情合唱一曲英雄讚歌,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勝利。
從2月5日起,平涼文旅將整合涇河藝術劇院的涇河大戲臺、市文化館的文化大舞臺、微遊平涼的網上觀景臺、市博物館的線上博物館、市圖書館的線上圖書館等五大平臺,連續推出文旅戰「疫」暨復工復產專題欄目。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
●
網上觀景臺
之暢遊平涼篇
(第三十五輯)
雲崖寺國家森林公園
雲崖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平涼市莊浪縣東部,隴山山脈西麓,關山深處,西距縣城28公裡。漢武帝時,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數十條支道通過莊浪縣境,將莊浪與外界聯繫了起來,讓莊浪的石窟藝術隨之欣榮。
莊浪的石窟寺開鑿於西秦,發展於北魏,到唐朝時達到鼎盛。在歷史上曾與崆峒山、麥積山、仙人崖等勝地齊名。是一座雄居奇峰秀嶺中的歷史悠久的石窟群,有北魏以來就是僧道隱士嚮往之所。
雲崖寺以山崖懸空如雲而得名,以北魏石窟群而聞名。雲崖寺開創於北魏,後經北周、金、元、明、清歷代擴建,已形成八寺、三洞、一灣、一潭的奇觀異景,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
從山下沿便道步行一個小時左右,就來到雲崖寺主峰腳下。遠遠望去,山呈麥垛狀,與周圍群山呼應連綿。正面山峰絕壁陡立,絕壁中央部位分布著三層建築,錯落有致,看上去像是嵌在峭壁上,懸空而立,令人驚嘆不已。
雲崖寺公園山色秀美,奇峰高突、密林遍布、小溪清幽、窟龕星布、雀舞鶯啼,處處飛紅流翠,滿目怪石林立。園內主要樹種有華山松、油松、落葉松、紅樺、白樺、山楊、梅樹等。主要動物有金錢豹、鹿、麝、狍、野豬、紅腹錦雞、環頸雉等國家二、三類保護動物。
雲崖寺所在的隴山山脈是六盤山山脈的一支,地形地貌複雜多變,懸崖峭壁,奇峰險嶺舉目可見。雲崖寺所在山峰、被眾山環拱,懸巖如廈、絕壁如堵,寺覆巖下,雨不能及。以主山白雲洞為主的雲崖寺周圍有四臺,東臺觀音山,似仙妹擎天,上有湘子洞;南臺龍山,如青龍橫臥、蔥鬱蜿蜒,又名「試斧山」;西臺羅漢崖,又稱「仙人頭」,怪石壘壘,似羅漢排坐;北臺棋盤嶺,四臺之外,還有麥垛山、獅子嶺、羅漢洞、鞦韆架、筆架山、竹枝峰、姊妹峰、三仙崖、餘洪鞭、響鈴洞、行軍峰、狐仙洞、石垛子等奇峰異嶺。
雲崖高出,上飄白雲,下俯海水,景色十分秀麗。雲崖寺現闢有八寺、三洞、一灣、一潭。雲崖寺眾山環拱、一峰突起,其峰三疊,高達150米。
石窟雕像分布於三層懸崖之上,共有雲崖6龕,石造像55尊,壁畫16平方米。
題記三處,明碑2塊,其第一層為「白雲洞」,「其洞朝夕多雲,而雲多白,洞上盤雲,洞前雲駐,洞底雲擎」,因而得名。
第二層洞窟較多,有西洞殘留北魏、北周石造像12尊。其中有一座高3.2米的塑像,造像端莊古樸,雕像嚴謹功精,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第三層有一深10米、寬5米的大洞,洞中有明萬曆十二年石碑兩塊。
這些塑像造型生動、做工精細、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紅崖寺洞大佛多,其中千佛洞,文五百子洞以其陣容龐大,造型優美而著稱。真是「雲扶石崖崖扶雲;佛依山寺寺依佛」。
這裡是景在下,山在上,佛像在壁崖深處,讓人感受到山水、石窟、佛像之間的相互依存,而每座山每尊佛每一座石窟的背後,都值得去一一解讀。
來源:甘肅日報
編輯:市文旅局信息統計科
現正式向廣大讀者徵稿
徵稿方向:參照本平臺以往發布稿件類型;
徵稿形式:可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h5等。
原標題:《平涼市文化旅遊五大平臺聯合吹響戰「疫」暨復工復產集結號:網上觀景臺(三十五)》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