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裡塞進手機、單反、iPad、名牌口紅、名牌包包等等,能不能抽到,就看你夠不夠幸運。近來,蘇城一些商場、車站等地,出現了不少「福袋機」,相比常見的抓娃娃機,抽一次花的錢更多,當然大獎也更加誘人。現場,很多人經不住誘惑,一次又一次去碰運氣,雖然是一次次失望,但還是忍不住抽了還想抽。
拆「福袋」抱回一堆小商品
自從小區附近的商場裡有了「福袋機」,嚴先生的兒子每回去都要抽一次。因為「福袋機」上的廣告很誘人:我把手機、iPad、單眼相機放在盒子裡了,要就來拿吧。兒子想要個iPad,如果花30元就能抽一臺,幹嘛不碰碰運氣?於是,父子倆抽了一次又一次。然而手機、iPad的影子沒摸著,卻往家裡抱回了一堆小商品,「質量還不怎麼樣」。
除了嚴先生家附近的商場,在平江新城萬達廣場、觀前商圈以及蘇州火車站等地,均能見到「福袋機」,有的叫「許願吧」,有的叫「幸運福袋」、「月光寶盒」。「福袋機」看上去和飲料機差不多,只不過擺在裡面的是一排排禮品盒。「開啟你的小幸運」、「想要就來拿」、「中獎率100%」,機身上的廣告很誘人。
說有大獎卻沒見有人中
昨天中午,在平江新城萬達廣場,「福袋機」前不時有人停下來看一看,有人忍不住抽一個碰碰運氣。記者看到,兩臺機器的貨架上,已有一半宣告「售罄」。蘇州火車站的「福袋機」中,也有多個貨架被買空。
選一個貨架號,掃一掃二維碼,用手機支付30元後,記者也拿到了一個「福袋」。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個保鮮盒、一支染眉膏和一個香包。換一臺「福袋機」再試試看,這次抽到的是一個充電寶。
蘇州火車站的「福袋機」上,還貼著不少人們中大獎的照片,獎品有iPhone X、五糧液、中華煙等。不過旁邊便利店的店員說,要中這些大獎可沒那麼容易,她還沒看到誰中過呢,「剛才還有人連著抽了兩個,都是小東西,充電寶、洗面奶什麼的」。
做「生意」當然不會想賠錢
有人說「福袋機」也叫「好好先生」,創意最早源自日本,本就是一種促銷方式,雖然中獎率不高,但給到消費者的商品還算是等值的。近來,國內也冒出了不少「幸運盒子」、「驚喜盒子」、「幸運福袋」等,運營的商家也越來越多。在蘇州,可加盟的「福袋機」品牌就有好幾家。
記者也說想加盟,一家「福袋機」的代理商彭女士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運營模式。「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的,只要不斷地給人誘惑,刺激大家不斷地買不斷地買。」彭女士開門見山,她說最大的誘惑就是iPhone、iPad、單眼相機等獎品,還有小朋友喜歡的遙控玩具。
可是,一臺iPhone就要好幾千元,這麼送獎品還能只賺不賠?對此,彭女士承認,大獎看著誘人,其實中獎率是很低很低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因為全是要算到成本裡的」。作為加盟商,支付了設備押金和服務費後,還要補貨,即向代理商購買「福袋」。一個標價20元的「福袋」,批發價是12元,加盟商可賺8元差價;30元的盒子批發價是20元,加盟商可賺10元。「就是跑量,賣得越多,賺的差價越多。」然而彭女士也發現,如今做「福袋機」的商家太多了,很多「福袋」給人的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同樣賣30元,裡面的東西,成本幾元錢都不到」。
「好奇」往往「害死貓」
不少人玩「福袋機」,受的是好奇心的驅使。這些包裝精美的小盒子裡有些什麼呢?拆拆看,真有種過生日時拆禮物包裝的感覺,這可比拆快遞包裝刺激多了。在採訪中,就有人告訴記者,自己好像是對「福袋機」上癮了,拆了一個又一個,雖然不喜歡裡面的東西,但喜歡上了拆的感覺,總想看看下一個盒子裡會是啥。
除了利用人們的好奇,當然還有各種套路。記者發現,有商家除了大肆宣揚iPhone等大獎,還在「福袋」中插入了集卡任務,集滿幾種卡,就能馬上兌換一部iPhone X。「和我們小時候買乾脆麵一樣,想要兌獎集了很多卡,可就差那一張,總是不甘心呀,一買就停不下來了。」有加盟商打比方說。 姑蘇晚報記者葉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