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播出的《歌手》第六期中,徐佳瑩演唱了自己的第三張專輯《理想人生》中的單曲《不難》。這首典型的「徐氏情歌」,極盡了徐佳瑩聲線的溫柔和聲音的氣質,卻只得到排名第六的成績。其中所反應的問題,到底是徐佳瑩不求變,還是大眾評審聽不懂音樂?
《不難》毋庸置疑是一首好歌,一首好作品。這首在整張專輯中並不是主打的歌,被徐佳瑩發掘出來,帶到《歌手》的舞臺上,實際上帶了徐佳瑩的一點點私心。在當下,好歌沒人聽已經是見怪不怪的現象了。如今談起徐佳瑩,大眾的印象裡似乎只有《身騎白馬》和《失落沙洲》。當一位歌手被定性,當一位歌手的風格被固定住,再參加《歌手》這類競技性的音樂節目,反而並不是一件好事。
既想突破觀眾對自己固有風格的偏見,比如徐佳瑩第四期演唱的《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又想把自己的風格更多地留在這個舞臺上,比如《言不由衷》、《不難》,這真的是一件很難又很糾結的事。
《不難》由徐佳瑩作曲,葛大為填詞,鄭楠編曲,陳君豪擔任製作人。徐佳瑩和葛大為的配合一向很絕,再加上鄭楠的編曲,完全的展現了徐佳瑩悽美、細膩、感動的特質。沒有炫技的高音,也沒有在原曲基礎上做太多改動,很顯然,這首歌是奔著「走心」來的。但是很遺憾,500位大眾評審中似乎並沒有太多人get到這首歌。
故事性的歌詞,看似平淡,卻字字誅心。「當初越喜歡,越是惡性循環。」《不難》所傳達的,是對分手卻還未放下的人的安慰。正如徐佳瑩所說:「時間終究會站在我們這裡。」再多的心碎,再多的不舍,最終會隨時間而消散,傷口總會癒合。
這首歌對於有故事或者感情細膩的人來講,徐佳瑩真正唱到人心碎,最後一段的安慰「時間終究會比愛強悍」給予人勇氣和力量。作為一首情歌,它的內涵很深刻,傳達的情緒也很到位,徐佳瑩想表達的愛情觀也顯露無遺。
對於這首歌,「徐佳瑩是否是不求變」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徐佳瑩的風格就是「徐佳瑩風格」,她能把自己的歌唱到極致,把別人的歌唱出自己的味道。《不難》是一首走心的作品,在歌手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風格是理所當然的,做自己也是理所當然的。筆者認為,徐佳瑩帶來這首作品的目的已經很明確了,去探討求不求變的問題顯然是沒有意義的。
徐佳瑩的作品會驚豔一些人,也會讓很多人單曲循環很久很久。歌手的競演是快速的,是直接出結果的。在聽眾的經歷無法理解歌曲的內涵時,就簡單的對其做出評價,很顯然《不難》的名次不會太高。
情歌的意義不只在於好聽,更在於撫慰人心。不管大眾評審對於這首歌的評鑑是簡單的好聽,還是覺得沒有打動人,那說明這首歌本就不是唱給你聽的。《歌手》是一個受眾很廣的舞臺,總會有人聽到這首歌時,眼淚不自覺地就掉下來了。如果有這樣的聽眾,也肯定有這樣的聽眾,他們心裡還裝著一個人,擁有一段放不下的故事。這首歌一定會給予他們最深的安慰,那麼徐佳瑩的初衷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