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萬頃的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鹹水湖,宛如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鑲嵌在青藏高原東北隅。
2億年前,青海湖屬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自第三紀始新世至漸新世末,發生了劇烈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青藏高原隆起,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從而形成巨大湖泊。
青海湖衛星影像圖
藏語稱青海湖為「措溫布」,蒙古語稱青海湖為「庫庫諾爾」,都是「青色的海」之意。漢語中,青海湖古稱「西海」「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海北州因位於青海湖北岸而得名。
青海湖周長360千米,最深處達38米,2019年青海湖的湖面面積為4549.38平方千米。湖水來源主要為地表徑流和降水。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有40多條,主要有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哈爾蓋河、倒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青海湖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汽循環通道,是維繫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也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
漫步青海湖邊
美麗的青海湖一年四季不停地變換著華麗的外衣。
春夏之交時,是湖中盛產的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的洄遊季,湟魚洄遊景象壯觀,令人驚嘆。此時,大約30萬隻水鳥來到這裡棲息繁衍,儼然一座鳥類的天堂。
到了夏季,在青海湖畔眺望,遠山蒼翠,湖水碧澄,魚群歡躍,萬鳥翱翔。青海湖湖濱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上綠茵如毯,隨風飄蕩的油菜花香沁人心脾,牧民的帳篷星羅棋布,成群的牛羊飄動如雲。青海湖一帶所產的馬,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有名,當時被稱為「秦馬」。隋唐時期,這裡產的馬經過與「烏孫馬」「汗血馬」交配改良,發展為獨具特色的良馬而馳名天下。青海湖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滿了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
秋冬時節,寒潮到來,群山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青海湖開始結冰,浩瀚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青海湖開湖
每年4月,青海湖開始解凍。這時,「寶鏡」開始破裂,湛藍的湖水重現萬頃碧波,人們把這個解凍的過程叫做「開湖」。
開湖有「文開」和「武開」之說。文開湖即隨著氣溫漸升,湖面的冰逐漸變薄、破碎、融化,冰凍的湖面於無聲無息中變成連天碧波。武開湖場面非常壯觀,即隨著氣溫升高,厚重的堅冰在狂風的推動下互相碰撞、擠壓,發出石破天驚、萬馬奔騰的巨響。這排山倒海、驚天動地的氣勢,讓武開湖和龍吸水、海市蜃樓、湟魚洄遊並稱為青海湖四大奇觀。在青海湖、河湟一帶的民間傳說中,青海湖的武開湖場面被描述為西海龍王在舉行壯觀的閱兵儀式。
青海湖開湖
鳥島
鳥島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青海湖西北岸、布哈河口以北4千米處。鳥島的東部大,西部窄長,形似蝌蚪,全長約1500米。
鳥島上地勢相對平坦,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場所,被譽為鳥的天堂,列中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島上生活的大都是候鳥。每年4、5月份的鳥島,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漫天儘是比翼鳥,十裡能聞鳥鳴聲」的壯麗景象。到6、7月時,幼鳥羽翼豐滿、能獨立飛行後,島上的鳥兒就陸續開始向南移居,到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泰國、新加坡等國避寒。2018年,鳥島有記錄的鳥種增加至225種,分屬14目35科,總數在30萬隻以上。
鳥的天堂——青海湖鳥島
海西皮
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口以北6千米處,與鳥島同處於布哈河衝積灘地的頂端。海西皮東高西低,狀如跳板,面積比鳥島大4倍多,約為4.6平方千米。島上地勢較為平坦,生長著茂密的植物。島的東部懸崖峭立,瀕臨湖面;島的西部是緩坡,與鳥島緊相毗連;島的東北緣有斷層陡崖緊靠湖邊,陡崖外有一近似圓柱形的巖石屹立於湖中,島上植被覆蓋率在90%以上。
海西皮是鸕鷀(俗稱魚鷹)的繁殖場所,島上約有鸕鷀5000隻。鸕鷀每年3月下旬遷入青海湖,每巢產卵三四隻,孵化期30~31天。鸕鷀可以潛入三四米深的水中,捕到超過自身體重一倍以上的大魚。鸕鷀越冬地在雲貴兩省湖河區域,最遠可到達雲南、緬甸交界的瑞麗江畔。天氣晴朗時,站在海西皮上極目東望,可以看到青海湖海心山。
海西皮(鸕鷀島)
仙女灣
位於青海湖北岸的剛察縣境內的仙女灣溼地是鳥的天堂、大天鵝的故鄉。仙女灣聚集了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有頗具特色的三牲拉則(由自然死亡的馬、牛、羊的頭堆砌起來的祈福擺設)、神秘的祭海臺以及積澱了千百年的歷史故事。
仙女灣牽手青海湖,擁抱大草原。春天,仙女灣溼地上奔馳著普氏原羚;夏天,這裡盛開著不同顏色的野花,仿佛大地女神精心編織的花地毯;秋天,聖潔美麗的大天鵝飛來,在這裡起起落落,好像傳說中飄忽的仙女;冬天,大天鵝在這裡越冬,為冬日的仙女灣增添了幾分曼妙的魅力。躍動的湟魚、翱翔的鳥兒、安詳的牛羊是仙女灣流動的風景。這裡是觀海與觀天鵝的最佳地點,是野生動物繁衍棲息的理想家園。仙女灣的美是自然的純真美、空曠美、色彩美、動態美以及海西皮生態的原始美。
青海湖仙女灣
湟魚洄遊
「沙柳花開了,湟魚就來了。」這句諺語在剛察縣流傳已久。每年5月,青海湖畔冰雪消融、萬物復甦,沙柳河畔的沙柳盛開出一串串粉色的小花,青海湖裡的湟魚也開始進入沙柳河等河道洄遊產卵。
湟魚洄遊景觀在沙柳河中體現得最為集中、最為壯觀,也最具觀賞性。沙柳河發源於剛察縣境內第一高峰桑斯扎山南麓,全長95千米,流經縣城後注入青海湖,是剛察縣的母親河,因河道兩岸長滿沙柳樹而得名。湟魚洄遊時節,沙柳河流域呈現「半河清水半河魚」的奇特景觀。河道內,湟魚層層疊疊;正好此時也是鸕鷀、斑頭雁、棕頭鷗、魚鷗等鳥類到青海湖繁衍生息的時節,它們守候在河道裡捕食湟魚,享受豐美的湟魚大餐,形成「魚鳥大戰」的奇觀。
在淡水河中奮力洄遊的湟魚
金沙灣
由西海鎮沿環湖東路南行20多千米,就可以看到一片金黃色的沙丘群,這便是青海湖東岸有名的金沙灣。因其沙漠在夕陽照射下呈金黃色,故名。
金沙灣曾是湖內的水下陸地,後來因湖面下降才顯露出來,逐漸變成了一片沙丘地帶。來到金沙灣,踏上沙丘向西徒步一段路,就可以觀賞到沙山背後蔚藍的、風光奇幻優美的青海湖。
海晏金沙灣
來源:中國國家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