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歲至,西方的新年比我們提前抵達。聖誕節作為西方的新年,與中國的春節一樣,過年就要買年貨,買得越多,意味著對新年的祈福越多。它們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祝福。
在聖誕前夕,風塵僕僕的遊子提前趕回家中。平安夜的時候,早已擺好聖誕樹的小夥伴們會在夜晚來臨前把彩燈掛好,孩子們睡前,父母們會把聖誕節禮物悄悄地放在長筒襪裡。到了聖誕節這一天,全家人都會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如今,聖誕節也在中國紅紅火火。吃蘋果、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聖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翻開日曆,發現聖誕節正好是我們農曆十一月的最後一天,十一月過後馬上就是臘八、小年,我們的新年也正在風風火火的趕來。漢朝應劭《風俗通義》載:「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也就是說,這時候,人們會獵取禽類、獸類祭祀祖先和神靈。英國人在聖誕節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聖誕碎肉餅等。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僕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澳大利亞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 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餐宴餐桌上的食品種類繁多,豐富多彩,而其中最主要的一道菜就是必不可少的傳統佳餚——烤火雞。在西方人眼裡,沒有烤火雞的晚餐就算不上是聖誕晚餐。1620年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樸裡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於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火雞,又名七面鳥或吐綬雞,體形大,生長迅速,抗病性強,瘦肉率高,被譽為「造肉機器」。因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在西方社會很受歡迎。
美國人吃火雞的習俗是將火雞的腹內裝填各種材料,放入烤箱內烤熟。等烤熟後將整隻火雞端上桌,再用刀叉把烤好的火雞分切一起享用。換句話說,他們吃的是「全雞」。
我們春節吃
餃子年糕春卷雞鴨魚肉
元宵吃湯圓餃子麵團子生菜
端午吃粽子艾餈
中秋吃柿子桂花芋頭
.
只要你不怕胖
365天,都不帶重樣的
你們說呢?
帶著心出發,
整個世界都是你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