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夜雨丨互評丨生活是用來咀嚼的——讀《泥土之上》 - 胡雁冰

2020-12-11 上遊新聞

生活是用來咀嚼的

——讀《泥土之上》

胡雁冰

11月25日,《重慶晚報》「夜雨」副刊頭條,刊發了《泥土之上》一文,引來一片讚揚。更是引起幾個六〇後、七〇後資深作者的感嘆!

主要感嘆的是,描寫鄉情鄉愁的文章可謂如過江之鯽,但這一篇卻有些與眾不同!而作者只是一個九〇後女青年。感嘆者更是說,自己也寫過不少這類文章,但怎麼就不及呢?

我沒法感嘆,雖然也屬感嘆者,因為寫得少,更因為寫得不好,只好偷偷嘆氣。嘆氣之餘,反覆讀了幾遍,不妨說說自己讀後的一點粗淺感受,權當另一種感嘆吧。

縱觀此文,洋洋灑灑三千二百餘言,總體感受是:娓娓道來,敘述從容,情感細膩,內斂厚重。有情節、有故事;有歷史、有傳統;有哲理、有啟示。記錄鄉愁,咀嚼生活,反思當下,重新出發。

此文通過對曾祖母及曾祖父一生的回憶,通過「在米飯上插立筷子象徵墓碑」「老人在壽宴上是一種象徵性的存在」「一棵櫻桃樹的枝椏和一顆櫻桃」「一張桌子是顧家的象徵」等具象,栩栩如生地刻畫出祖輩的克制和堅守、無奈和隱忍、付出和犧牲以及收穫和回報。以一顆九〇後年輕的心,感知鄉情、揣摩鄉愁。讀來令人唏噓、默然含淚!

竊以為鄉愁,只有與鄉村關係緊密的農村人、從農村進入城市的第一代人(城一代)以及部分第二代人(城二代)才感受強烈,而且會隨著代際下傳而遞減,直至消解。只是注意承續傳統的家庭,會消解得慢一些。因為隔離農村太久的城市人,會「好了傷疤忘了疼」,甚至「沒有傷疤不知疼」!

但作為農耕文明傳承了幾千年的中國,鄉村文化的脈搏還需要繼續跳動。所以與鄉情、鄉愁有關的文章,會不斷應時出現。

據說一些有「經驗」的寫手,會在每一個時令節氣到來之前,提前書寫相關的文章,以應各類媒體之需。但年年都寫,恐怕要寫出新意也比較難,特別是對於一般普通作者而言。

還想說一點,文章的厚度與張力,不完全與年齡有關。其實,年齡大有生活是優勢,但咀嚼不多,反芻不夠,急於求成,沉澱不下來,加上探索新的方式不足,就會成為突不破模式的老套的東西。

自娛不讓別人樂,也算是一種罪過。

文章最後有一句話:「我的家族裡有一些什麼東西,也隨著曾祖母一起丟失了。」令人一震,發人深思!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上遊•夜雨丨黑山谷專題丨簡雲斌:黑山四季
    上遊•夜雨丨黑山谷專題丨簡雲斌:黑山四季
  • 上遊•互動丨「開放兩江、智慧之城與區域價值」主題徵文 | 在...
    {"title":"上遊•互動丨「開放兩江、智慧之城與區域價值」主題徵文 | 在兩江,智慧之光閃耀詩意生活 - 曹新", "url":"https://www.cqcb.com/yuedu/hudong/2020-12-11/3403977.html", "image":"https://image2
  • 上遊•互動丨融媒新時代 夜雨薈群英一一重慶晚報「群英薈」五...
    這些作者從山村溫軟而餈糯的泥土走來,從大學中學小學走來,從工廠、從機關,從各行各業走來。既是建設者、時代變遷的參與者又是抒寫者,他們創作的小說散文詩歌,無不文字簡煉,內蘊深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迴蕩著這座城市的脈動和心跳。「群英薈」功德無限。「群英薈」是重慶作家和廣大讀者的共同福音。
  • 上遊•夜雨丨新書發布丨蔣嶺: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讀...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讀曾維惠長篇小說《你好,四面山》有感蔣 嶺讀一本書,你關注的是什麼?是作者本身的經歷?也許,以上的林林總總,你都有;也許,你對於閱讀就是「讀」,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說到這裡,我知道你要問我什麼。哈哈,是不是「你關注什麼?你在意什麼?」告訴你,我關注的是作者,在意的是作者描述的故事的來源。比如,我閱讀了兒童文學作家曾維惠老師的《你好,四面山》(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之後就是如此的「思考步驟」。曾老師為什麼要寫《你好,四面山》?
  • 每經10點丨人民銳評:倫交所的拒信,香港該怎麼讀?央視:炒鞋有風險...
    每經編輯:胡玲1丨人民銳評:倫交所的拒信,香港該怎麼讀?據人民日報,作為機會的中國,是一個整體,無論香港或上海,不可能脫離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以獨立原子形態談發展潛力。但正如前些天國務院港澳辦所言,除了中央支持,「香港自己也要努力」2丨央視:炒鞋有風險 有暴漲就有暴跌據央視新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商家打出聯名、定製、限量的宣傳口號,並採用飢餓營銷,利用消費者購買鞋的急迫心理,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炒鞋」這一行業。
  • 上遊•夜雨丨峨眉山的雲 - 張玫
    雲之上:雲上金頂,世界峨眉。普賢菩薩神聖的道場。「撥開雲霧見青天」期待那一輪萬丈光芒拂去心中的塵埃。每一個虔誠的靈魂攜裹深秋與淺冬的氣息。雨渺渺斜打在身上,呼吸流喘在山巔,遙遙的山路蜿蜒逐上。拾階艱難,不坐安逸華麗的轎子,仿佛此舉褻瀆了真誠的抵達。風吹蝕磨礪山谷的神秘蒼鬱,萬物無聲地陷入自然的迷濛。「淡掃峨眉朝畫師,同心華髻結青絲。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這九首詩詞,說盡中年滋味
    中年,有生活之累,也有家庭之美;有人生之樂,也有世事之悲。這八首詩詞,適合中年人讀。中年人的生活,平平淡淡沒有波瀾就好。回家,有孩子的問候,有妻子的熱茶,足以熨帖人心。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電影《山河故人》裡說:沒有人可以陪你輩子,只能陪你一段路。人到中年,我們終於明白,歡聚是幸運,離別是常態。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相聚時,大聲歡笑,離開後,彼此懷念。
  • 上遊•夜雨丨黑山谷專題丨龍鱗石海 時間的光芒乘風破浪 - 鄭勁松
    進入石林,就進入過於遠古的章節我像一尾意念的小魚 在沒有文字的天書上爬行 看見一場奧陶紀的童話看見一個個比石頭還古老的祖先與獅子、大象、猴子、犀牛、老虎當然也有蛇、蟲、蝴蝶與鮮花和諧共生 相依為命一起曬太陽 一起聽流水一起咀嚼天上的白雲和山間的蟬鳴
  • 郭輝專欄丨東風破
    ▲一種生活有偌大一朵,帶著淺藍色的體香與心事,不偏不倚逕自降落在我的鼻尖兒上----這聖潔的一吻呀該是,來自於一處遙遠的夢境那裡東風漸暖,江波之上燕輕飛,淺草們有著目不睱接的遠方我心有佛,但此刻不是如來而是江南一隅,裴公亭下,那修行多年的白鹿!
  • 青海丨仙界之下,凡塵之上
    青海湖丨PHOTO其實它並不沿海,它矗立於高山之上。可魯克湖丨PHOTO賈同學青海很大,大到我現在依然對它充滿嚮往。東部地區更接近甘肅甚至陝西漢族的風土人情,而西部地區則更接近西藏新疆的少數民族人文生活。兩種截然不同甚至相互衝突的文化形式,古時候的國家自然不會將他們規劃為統一區域。直到清初,雍正設立西寧辦事大臣這一職務,青海省的雛形才慢慢顯露出來。
  • 上遊•夜雨丨邢秀玲專欄丨憑弔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人看到退讓沒有出路,以慷慨赴死的決心作了最後的抵抗,男人們把每一塊可以找到的廢鐵都用來鑄造武器;婦女們剪下美麗的長髮擰成了弓弦;孩子們撿來打擊敵人的石塊······他們緊閉城門,嚴守城牆,一次次打退羅馬軍團的進攻,整整堅持了兩年之久。終於,寡不敵眾,城池被攻破,當然,羅馬人傷亡也很慘重。為了報復,他們焚燒了迦太基城,又在廢墟上用犁翻了一遍,表示這個城市永遠不得重建。
  • 上遊•互動丨頭條大賽(第6季)丨巴山夜雨的詩性存證——讀首屆...
    秦廷富/攝巴山夜雨的詩性存證——讀首屆縉雲詩會著名詩人北碚行採風作品選鄭勁松巴山夜雨地,溫泉故裡遊。只要你來過北碚,在縉雲山下嘉陵江畔有那麼一次寧心靜氣的漫步,而且又恰逢一場夜雨,誰也無法否認:北碚最具「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意境。那就來一場「再話巴山夜雨時」如何?跨越千年,循著李商隱的大唐詩韻,為北碚的詩意或詩意的北碚存證。
  • 上遊•夜雨丨筍子蟲 ​- 樊小毛
    只不過,書包不是裝書,而是用來裝筍子蟲。筍子蟲真多。有在竹林間飛舞著的,有在竹筍上爬著的,也有正在吸吮竹汁一動不動的。耳旁是一陣又一陣的蟬鳴,和幾聲鳥叫。沒想到,筍子蟲的如鋸子鐮刀般的前爪把我的手傷了。我一氣之下,把它的腳爪扯掉,把它的長細嘴轉動一整圈,再扯掉它堅硬背殼以及翅膀,這才甩進嘴巴中,嚼起來居然「喀嚓」作響,像吃炒胡豆。
  • 詩詞行旅(14)丨唐詩的美麗
    他要表達什麼,不言自明,僅僅二十個字,其中一個「沒」,一個「寒」,把詩人所有的思想情緒表達得幾近完美,讀來溢滿悽愴之色。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語言蒼勁,情感蒼涼,寥寥四句,朗朗上口,既大氣雄放,又悲憤沉鬱。那是一種壯士的情懷,借著一個古老樓臺,綻放得霞光滿天。
  • 上遊夜雨丨擁抱2021丨李曉:2021,我有一座老院子
    丨擁抱2021丨2021,我有一座老院子李曉遠遠望去,老院子安臥在青山隱隱中,宛如歲月裡打下的一塊結實補丁。這塊補丁,到底打了多久,老院子裡的人誰也說不清楚。不過到老院子去居住,是我內心一種小清新的生活,我時時騰起青煙一樣的鄉愁,有了一個著陸之地。侯石匠家的青磚黛瓦房,幾年沒人住,確實老了,牆體上厚厚苔蘚,屋裡昆蟲蹦達,老衣櫃裡還有了一個耗子築的窩。院子裡的張大嫂喊上幾個婦女,幫我打掃乾淨房子,我再搬來了電腦桌椅,一個老院子裡的家,在我心裡落成生長了。妻來看了幾次後,覺得在這裡沒商場可逛,再也沒興趣來了。
  • 上遊時尚丨嚇人!日本的一顆瓜子比手掌還大?
    {"title":"上遊時尚丨嚇人!日本的一顆瓜子比手掌還大?", "url":"https://www.cqcb.com/xinshishang/zixun/2020-04-20/2342094.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xinshishang/zixun/2020-04-20/f588fe5f32f3eff58d576a90f694e1b4.jpg",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 上遊•夜雨丨王福梅專欄丨毗鄰而居
    鄰居覺得羞愧,並通過詩歌認識了程阿姨,十分欣賞阿姨的生活態度。程阿姨熱愛小區,是小區行吟詩人,她詩情浪漫,心裡駐著繆斯女神,凡塵的詩人食人間煙火,把生活過成詩。她寫了七本詩集,寫景物、人物,寫身邊發生的故事。寫平凡的人們,如保安,社區工作者,讚美他們的品質,鼓勵人們前行。她的詩歌有感而發,情真意切。
  • 世界觀丨月亮之上
    總監製丨駱紅秉 王姍姍監 制丨耿志民製片人丨韓任偉主 編丨彭鈺淇編 導丨姚禕婷剪 輯丨金釗視 覺丨黃子俊 高凌瀟>統 籌丨楊波翻 譯丨許飛
  • 親愛的生活丨最好的相見
    白天時,與初次相見的友人,從咖啡館到地鐵,再到烤鴨店,一路相隨的——由起初小小的侷促到熱烈而談,隨性吐出的言語,如霧霾後的朵朵雲,在冬日的暖陽下閃閃發亮。而時間這個催促者早已不復存在。 猶記得烤鴨店裡的服務員奶奶,掛著微笑的魚紋訴說安於平淡的生活:兒子已成家,上有耄耋老人,下有小孫子,如今出來掙點錢,為孩子減輕負擔。
  • 上遊•夜雨丨難忘端陽節趕娃兒場 - 龐國翔
    當我十二三歲的時候,就不存在每年去趕一次「娃兒場」的事了,因為我讀的村小搬到了場上。我天天去上學,就等於我天天在趕場。不過,這個時段我最為盼望的仍是過端陽節這天,街場下場口的河上會划龍船。我們的街場在綦河邊,河面寬,水流緩,划船較安全。這些年,端陽節這天鄉上都要舉辦划龍船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