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這句俗語是具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後半句「不敗也得亡」就描述得有些過於誇張了。「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是勞動人民對房屋修建有關的一句俗語。「樹夾屋」是不要在周圍樹多的地方修建房屋,「堂夾房」不要將休息的房間夾在會客的廳堂之間。
最淺層、直白地解釋「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這句俗語,我們也能從中看出一些道理,「樹夾屋」這段的意思可能一眼看上去有點不明白,但是「堂夾房」這段的意思一眼看上去就能明白一些原因,因為將睡覺的臥室布局夾在會客的廳堂、客廳中,容易打擾休息。所以這句俗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修建房屋的時候也能參考。
對於日常生活中說到的俗語我們並不陌生,相反還很熟悉。比如「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些通俗易懂的俗語相信我們也多少有聽說過。
俗語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經驗積累和一些感悟總結出來的一些語句,在大眾口中廣為流傳,因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也深受人們的喜愛,加上其簡練和形象化,不少俗語我們一看就能理解個大概。一些俗語還富有地方特色,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也有富有趣味性的俗語,因其種種的特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
有的俗語我們可以直觀的理解其中的意思和道理,就算不能完全理解,也能理解個差不多。但是一些俗語的因為我們接觸的東西還少,社會經驗有所不足可能一下子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或者俗語比較拗口,不通俗易懂,需要查閱一些資料,稍加解釋一下才能明白意思和通曉其中的道理,比如本文說到的這句俗語。
「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是關於房屋修建的一句俗語。而房屋可謂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有了立足之地,如果來連立足之地都沒有的話,那生活只能是在漂泊,沒有穩定的「後方」作為依靠,房屋也是人類生存的寄託,不僅是立足之地,在自己的房子裡可以避開外界一切幹擾,和自己的親人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房屋對我們的人生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一直有以房屋為本的思想,即使到了現今也深深的影響著我們。房屋也是一生中重要的資產,在現今更是和愛情有了關聯,有了房子愛情就有了一半,但是房子是個「大物件」,是重要資產,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不容易置辦的,也都為擁有自己的房屋而努力。
在現今的社會來看,尤其是大城市,房屋已經演變為樓房,樓層也越老越高,一些房屋建築更是成為了一個城市的地標建築,是由專業的人士來負責設計和修建。而這句俗語「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在一些大城市中基本已經不適用了,但是在一些偏遠的鄉鎮地區還是很適用的。
在一些鄉鎮地區,可能因為地域不平坦,不適合修建高樓大廈,或者紫陌所在的山西,因為一些煤炭資源的利用,也就導致一些地區的地下有很大的空隙,在地表上不適合修建樓房,還有一些鄉鎮地區比較偏遠,經濟和大城市沒得比,也沒有什麼吸引投資的地方等等原因,就導致高樓層的房屋無法普及。
樓房無法普及只能住平房嘍,而平房不像修建樓房那麼專業,注意的事項也就少了不少,不用太專業的人士也能修建,比如在一些農村也能見到,用一些磚塊砌牆,然後蓋頂,一個房屋的大體就搞定了。主要對於農民伯伯來說請專業人士來負責設計和修建是一筆不小開支,本身大多數農民的收入是達不到人均水平的。
加上在農村修建的房屋要求和樓房的要求差距還是挺大的,而一個鄉鎮雖然人數和大城市的人數無法比擬,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本什麼行業的人士都有,一些簡單的平房在一些瓦工、泥工、木工加上一些輔助的小工就能搞定,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修建平房還是比較簡單的,花費也較少,對農民來說負擔比較小,在現今一些地區也有自發組織修建房屋的情況。
修建房屋不僅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有一定的講究,比如深受人們認可和喜歡房屋走向是坐北朝南,住宅坐北朝南可以避風向陽,免受風雨的侵擾。還有南北通透的要求,有「坐北朝南,冬暖夏涼」的說法。在農村修建住宅就需要離水源近一些,方便日常生活中的用水,還有建房奠基,民間俗稱「下屋基」,如一些房屋前面有一塊刻「泰山石敢當」的鎮宅符。
在農村修建房屋雖然相對簡單,但需要注意的要求還是不少,就如本文中「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這句俗語,就是修建房子是的禁忌。在修建房屋的時候不要在周圍樹木多的地方修建,尤其是一些葉子大的樹木,如果在夏天,枝葉繁茂的樹木會將房屋的光遮擋住,導致房屋的採光不好。這樣房屋的光線就會陰暗,不明亮,感覺陰森森的。
人們要是長期在這種的房子裡面居住的話,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是有影響的,因為房屋的光線弱,導致房屋的環境是陰冷的,是不適合人們居住的,長期居住只會引起身體不適,即使很健康的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居住久了,身體也一樣吃不消。
在冬天的話,雖然大多樹木的樹葉掉落了,但是樹木多的話,枝杈還是很多,如果是在北方,在一些下大雪的情況下,在房屋周圍樹木很多的情況,容易出現積雪的情況,相信我們也見過一些大學將樹枝壓折壓斷的情況,這樣容易將房屋損壞。如果樹上積雪過多,人們在進出房屋的時候掉落下來,容易將人們砸傷。
還有雷電、大風大雨的天氣下也不安全。加上周圍樹木不斷地生長,樹下的各種根系會向四周不斷延伸,也會影響的房屋的地基,導致房屋的安全出現隱患。而且樹木也會吸引一些蚊蟲和其它動物,不利於家裡人的安全,所以房屋是不利於建造在四周樹木多的地方。
雖然種植樹木能改善環境和空氣等作用,但是我們可以種植一些小樹苗或者花花草草,較遠的地方也可以種植一些有果實的樹苗,比如果樹、梨樹、桃樹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僅不影響房屋安全,影響人們,還可以品嘗美味,改善空氣。
「堂夾房」的堂是廳堂的意思,在現今就是客廳,房就是休息的地方,也就是現今的的臥室。「堂夾房」字面意思是說,並排建造的兩處房屋,在室內布局上,其中一家的臥室在兩處堂屋之間。而這樣的房間布局是不合理的,因為客廳是一家人活動最多的地方,也是接待賓客、朋友的地方,是比較嘈雜的環境。
臥室的是人們休息的地方,相信誰也想在一個安靜沒有打擾的環境中休息,但是將臥室布局夾在客廳之間,要是客廳一直有人活動,在這個臥室的人也就不能安靜的休息,這樣的布局會影響人的休息,時間久了整個人都估計要暴躁了。而臥室相對來說是一個私密的地方,尤其是對於女性。
如果臥室的布局是夾在客廳之間,私密性會存在很大的影響,畢竟客廳經常有人路過,如果臥室內有家人換衣服忘記關門了多尷尬,而且在農村的房屋布局客廳一般是在房屋的正中間或者正前面,不僅距離家人的臥室都都近,也方便接待賓客,相對來說一家人在客廳呆的時間較長,在中間布局採光也好,如果臥室布局在這裡看起來是不倫不類,也不美觀。
所以房屋不能修建在四周樹木較多的地方,房屋的布局也要合理,不要讓客廳夾著臥室。而「樹夾屋,堂夾房」這句俗語也是很富有一定的道理,在一些自建房的情況下也有採納之處,但是後半句「不敗也得亡」說的就有過分,不怎麼切合實際,可能是古人想用誇張的形式引起人們的注意,讓我們有個深刻的影響吧!
俗語雖然大多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和感悟所得,也因為通俗易懂、形象精練是熟語之一,被廣泛流行,一些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都是俗語,但是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一些俗語任然蘊含人民對生活獨特的理解和經驗總結。但是一些俗語到了現今已經並不適用,我們應做到取其精華。
「樹夾屋,堂夾房,不敗也得亡」這句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也能看出老祖宗還是很有講究的。大家對「樹夾屋,堂夾房」這句俗語還有什麼其它的解釋和看法沒?下方留言探討。這句俗語在各位讀者的地區是否還適用呢?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