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遊走香港,感受不一樣的文化維度
香港的小巷也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漫不經心地遊走期間,無意間就會發現很多地道的美食、有創意的畫廊和咖啡館。生活在彈丸之地的香港藝術家,卻擁有無限的空間和想像力,這樣的文化藝術精神,賦予了香港這座城市無盡的生命力。
赴港體驗「藝術盛事」,或將成為香港遊新趨勢。
香港作家廖偉棠曾這樣講過,購物之外,香港也有一種波希米亞精神潛藏其中。「一般人認為,香港是旅遊購物的地方,而我想把香港的另一面展現給大家。而這一面又是特別變化多端的,有點像歷史上的波西米亞民族或波西米亞藝術家一樣。」喜愛藝術或更喜歡有趣事物的人,會愛上這一面的香港。
活力之都,此時彼刻的文化景象
香港的演出季、音樂季一般都在每年的11、12月,這個時候到訪香港,可以盡情感受到香港獨特的藝術氛圍。今年,香港的文化藝術旅遊季更是前後延續近半年,活動一直會持續至2014年4月。
香港旅遊發展局大中華區總監葉貞德介紹,香港政府對文化藝術十分重視,各類本地、國際的藝術盛事幾乎貫穿全年。在演出方面,法國五月藝術節、義大利節享譽國際;匯聚崑劇、粵劇等戲曲界翹楚的中國戲曲節則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每年一次的巴塞爾藝術展也落戶香港;而亞洲規模最大的香港書展,已成為帶動全城讀書熱潮的重要文化活動。
據了解,11月29日至12月1日,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的Clockenflap音樂&藝術節拉開帷幕,這個國際級獨立音樂及藝術節,每年都齊集了香港和世界各地的知名音樂人和藝術家,將中西音樂與藝術共冶一爐,映射出香港東西並存、文化融合的鮮明特徵。
與此同時,香港的舞臺劇也成為香港文化藝術最受歡迎的一股力量。近年來,香港話劇團、藝穗會、風車草劇團都以各自清晰的定位和高水準的演出,使得香港話劇在文化藝術中獲得一席之地。香港風車草劇團創辦人梁祖堯介紹,香港的視覺藝術和戲劇藝術的生力軍特別多,先鋒藝術在慢慢佔上風,體現了香港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度。
提到香港的文化藝術生態,百老匯電影中心自然繞不開。雖然香港亞洲電影節已經在此落幕,據百老匯電影中心總監麥聖希介紹,該中心一年四季不間斷地上映著各種主題的世界電影,商業的、小眾的、文藝的電影都能在這裡看到。
而香港的藝術展覽,也是頗具影響力的文化藝術活動,2013年安迪·沃霍爾作品展「安迪·沃霍爾——十五分鐘的永恆」首站選在香港藝術館。展覽展出了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人物安迪·沃霍爾468件作品,包括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多件繪畫作品,其手稿、攝影、絲網印刷、原稿和素描作品只在香港展出。
文化地標刻畫一個城市的生命輪廓
葉貞德表示,文化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之所以在今年的旅遊季舉辦期間展現香港的先鋒藝術,就是希望遊客來到香港不僅僅是購物與觀光,而是能夠像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一樣,有時間欣賞香港的藝術文化。
「除了能在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文化藝術活動外,遊客來到香港,還可以參觀正在不斷湧現的文化藝術聚集區。」葉貞德介紹。香港有不少新建和在建的藝術區域,如正在建設中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除此之外,中、上環和尖沙咀等地也是非常方便的文化旅遊區。位於中環的藝穗會,位於上環的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和藝術空間,都經常會舉辦不同類型的國際展覽、舞臺演出及音樂會。此外,毗鄰星光大道的香港文化中心,經常有音樂會、歌劇、話劇、電影等上演,隔壁便是太空館,而不遠的尖東就矗立著香港歷史博物館。
而香港藝術最好玩的部分,要數體現最地道的香港藝術的工業區。正如廖偉棠所說:「香港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它始終『在野』,但又感染著主流,這就是香港的另一個文化維度。」如今,香港的工業已逐漸被人們遺忘,香港龐大的地下樂隊群體租下這些便宜的工業廠房,將其改建成演出排練室。在香港廢棄的老工業區觀塘、葵芳,就有很多樂隊聚集排練、聯合做演出,香港的年輕人是他們最忠實的樂迷。
香港本土還有一個知名的「夥炭藝術區」,位於新界東部的沙田區,這裡原本是一個廢舊的工業區,便宜的租金吸引了大量香港當代藝術家聚集於此,尤其是視覺藝術家,這裡已經有規模不等的上百個藝術工作室,成為香港規模最大的當代藝術家工作室聚集區。香港也正在盡力保留了這種藝術區「野生」的狀態,如「夥炭藝術區」每年都會有一個月的開放日,遊客可以進入藝術區和藝術家工作室,體驗他們的工作狀態,觀賞他們的創作。
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則是另一種面貌。2008年,香港賽馬會通過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了9440萬港元,將石硤尾一棟空置的工廠大廈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為本地的藝術家和團體提供租金便宜的創作空間,讓他們能夠專心創作、展示創作的作品,或進行實驗表演。這裡聚集了大量的香港攝影師,還會舉辦大型的攝影跳蚤市場,可以在這裡買賣古董相機等。
文化藝術再造香港下一張城市名片
香港旅遊發展局相關統計顯示,2012年,訪港旅遊人數超過4860萬人次,較2011年上升了16%,其中,內地遊客達3490餘萬人次,比2011年上升了24.2%。在2013年,隨著自由行的推進,內地赴港自由行的旅客越來越多。
「遊客對香港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他們除了購物、品嘗美食外,還希望感受到更深入的旅遊體驗,如選擇赴港參加藝術節,看藝術展,看電影和演唱會等。」葉貞德說。
她表示,隨著兩岸三地經貿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廣泛深入,赴港旅遊的內地遊客數量不斷增多,香港旅遊發展局也將文化藝術遊作為重要的推廣策略,並希望藉此次機會,更深入地了解內地遊客對香港旅遊的新需求,從而洞悉旅遊業的發展方向與前景,發現香港旅遊業新的機遇和動力。
在葉貞德看來,香港是一個開放性和包容性很強的城市,許多非主流的文化藝術創意都能夠在香港這片土壤上生長。「藝術的培育不應該只發生在令人敬畏的大劇院、博物館和畫廊中,它應該更多地融入生活、走進社區,這也是香港對藝術不一樣的態度。」她表示,香港的藝術氣質獨特,值得大家去發現和感受,為香港之行賦予藝術內涵。她預計,赴港體驗「藝術盛事」將成為香港遊的新趨勢。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