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梓是一座高峰,作為兒子,我的人生規劃至少要維繫他的高度;金利來是一座高峰,市場變化,我不能沿著它繼續往上爬升。在家族創業史裡,屬於我的章節,只能是另起爐灶的子承父業……
曾智雄:「我是叛逆式的子承父業」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俊才 張亮/上海報導
他的名片足以打滿一張A4紙,除了顯赫的中國世貿主席外,他還有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和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等眾多頭銜。
「社會活動搶佔了我的大部分時間,但是它有助於國際間交流,尤其是香港和內地的交流。」曾智雄笑著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不過,還有另一個更能引人關注的身份無法印在名片上,他的父親全國人大常委、蜚聲海內外的「領帶大王」、金利來集團締造者香港傳奇富豪曾憲梓。
10月11日,從香港飛抵上海虹橋機場,趕到賓館落座甫定,曾智雄就接受《中國經濟周刊》約定的採訪,高挑幹練,比上次見面顯得瘦削的臉上露出旅途的倦意。
「和父親比,我的影響小多了;和金利來比,中國世貿集團的名聲要小多了。」 曾智雄拉開一罐飲料,「曾憲梓是一座高峰,作為兒子,我的人生規劃至少要維繫他的高度;金利來是一座高峰,市場在變,我不能沿著它繼續往上爬升。在家族創業史裡,屬於我的章節,只能是另起爐灶的子承父業。」
再走曾式「偏鋒劍」
「金利來致力製造和零售業終端,而中國世貿集團瞄準的是商務會所、商務旅遊和投資顧問的服務業,這個跨越的確具有革命性,用香港人的評價,我是『叛逆』式子承父業。」 曾智雄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1982年8月,曾憲梓帶著曾智雄到廣州,創辦金利來。
2002年8月,曾智雄離開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常務董事的座位,離開名聲遐邇雄勢猶在的金利來集團,開始屬於全新的創業——和自己朋友一起成立中國世貿集團(China World Trade Corporation )。
在父親締造的這個公司,經營商務有20年的工作經驗,曾智雄目睹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感覺了祖國經濟騰飛。
「2002年,廣州中國世貿俱樂部來到我們廣州金利來大廈,商談與我們合作,成立世貿中心俱樂部,在香港上市的金利來在國內發展20年,不僅了解國內的商業狀況,也有著相當廣泛的國際資源,所以有助於搭建中國世貿集團這樣一個新平臺,」曾智雄說。
「早在2000年的時候,我就在琢磨我們家族發展的未來方向,我斷定,中國的國際化道路已經走到一個非常重要時期,廉價勞動力換來了內需的滿足,房地產改革中,一些房地產大鱷擁有第一桶金後,期望從房地產業的產業化方面追求全面發展,一個有著相當實力的國內企業,開始迫切需要到國外去投資、參股縱橫發展。」 曾智雄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自己的決策,「實際情況市是,這些在海外謀求發展的企業,有些是成功的,但是成本很高,有些不是很成功,甚至失敗,因為一旦走出國門,還有很多非商業因素,就是我們國家同國際化之間的一些問題。於是,我強烈地感覺到,一個與金利來截然不同的營商空間,就另起爐灶,決定做商業服務,當然,這也可能是機遇,也可能是危機。」
他回憶,當時,我就跟父親說,這次我們發展,絕對是一個商業服務業,和傳統是製造業零售業完全不同,父親認為,不適合在金利來旗下來做,我離開的時候,跟父親說,金利來不願意承擔風險有我個人來承擔,功過在我個人身上,於是就離開了金利來。當時父親也很支持我,他私人給我一定的支持,他經過很長時間考慮讓我出來做自己的事業,已經很不容易了。
中國世貿集團於1998年在美國註冊成立,為美國證券市場掛牌的上市公司,旗下有23家控股公司,業務涉及商務會所、商務旅遊和投融資顧問三大版塊。
「80年代,香港是世界品牌中心,這個時候,歐美的品牌更難匹敵,父親劍走偏鋒,瞄準國內,從老家廣州,1982年在廣交會門側開了一家金利來專門店,開始金利來的創業。」 曾智雄十分敬佩父親當年的創業智慧,「那個時候,廣州還沒有的士,中山裝是最時髦的正裝,這個時候,領帶是很難找到地方打;而且,一根領帶相當於內地一兩個月的工資收入,但是,後來的市場證實了父親的眼光具有獨到的智慧,金利來成為國內知名品牌,金利來公司成為我們曾氏一部家族教材。」
而從金利來到領帶王國到中國世貿的服務業,曾智雄的抉擇是曾氏家族再次劍走偏鋒。
把握中國的未來10年
「父親的金利來瞄準的是製造業時代的中國真空,經過90年代的產業結構調整,中國已經成為相當成熟的製造業高地,如果我在死盯著製造業,打一場金利來保衛戰,是相當不合時宜的。」 曾智雄侃侃而談,「目前,中國是工業發展帶動農業轉型,尤其是加入WTO,意味著中國完全與世界接軌,我看到的是未來10年中國的發展之路,而不是眼前,從2000年到2010年,中國的發展潛力不可想像。金利來是一座高峰,我不能沿著它繼續往上爬升,香港是一個平臺,服務業在香港有深厚的積累,我應該揚長避短,我應該跟上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
「現代世界經濟一體化時代,政府都很重視服務業,政府間的國際溝通也很多,但是企業自己跟進,往往效率不高,失敗的也很多。」他指出。
「現在國內工業發展基礎已經形成,科研及智慧財產權已經成熟化,世貿這個平臺,充當中國企業國際化有效催化劑,幫助海外企業在中國市場謀求更多的發展機遇,是我們的新定位,也是我們新的業績增長點。」 曾智雄笑著說,「一個進來,一個出去,我們要建立一個有價值的橋梁,其實政府已經在做,但是政府是大方向,我們是具體化,我們要做的就是影響他們將要執行的商業計劃,同時實現我們自己的利潤。」
他透露,商業發展是社會發展衍生出來的,這點很重要,到2008年,除了廣東之外,中國世貿要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設立自己的分部。
「目前,世貿集團已經在美國成功上市。順應我們國家新經濟模式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過程而設定的一系列商業化服務,在中國與世界互動中捕捉商機,營運空間相當巨大。因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潛力無限。」 曾智雄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全世界的陽光將高度匯聚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近些年,世貿中心會員和世貿CEO俱樂部的會員不斷來中國考察,我們就不斷思考該怎樣去做,不斷培養人才,我們瞄準的是中小企業,而不是大企業,大企業有自己龐大的網絡系統,有很多專門人才,我們的操作還是揚長避短。
300多個城市,300多個會員,廣州、北京的世貿中心就是我們做的,我們用漸趨成熟的網絡服務於供應商。
「創新,絕對創新,才是一個企業繼續成長的關鍵,中國世貿集團已經成立4個年頭,在資源整合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商旅、旅遊在中國未來有著很大的空間,增長率很高,我們最後的目的:內地企業、國際企業和我們三贏局面。」曾智雄說。
穿遊改制「縫隙」
2003年,中國世貿集團收購了華南地區一家規模較大的商旅服務,使該集團成立不久就在華南衍生出自己的業務,從此,中國世貿將觸角延伸到中國各地。
5月1日,中國世貿和江蘇蘇州吳江籤定協議,是中國世貿集團與政府雙方的強勢結合。「同裡開發,瞄準的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我們準備整體包裝,滾動式開發」曾智雄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長三角也是會務頻繁之地,我們做的旅遊公司,整體設計就是一串珍珠,價值鏈是其實就是一根紅線,以聚集人氣帶動關聯產業。」
家族的脈承關係
曾智雄坦稱自己「是一艘不會停泊在港灣的船」,「該做的事情就要立即去做,很多機會都潛藏風險,也會耗去很多娛樂享受的時間,人都要有自己的追求、目標和理念。」
他對《中國經濟周刊》強調,和他父親一樣,在做出新抉擇的時候,有幾點是一點不含糊的,就是,一,看清大趨勢,看得模糊或者看不清楚,逆勢而行是很難成功的;二,做生意先做人,誠信很重要,這樣會換來「人和」商業環境。三,人才戰略,世貿中心在廣州擁有330個城市資源,不僅需要強大的資本支撐,還需要很多的人才來運籌。
事實上,金利來為為之奮鬥了20年的曾智雄的創業提供了相當堅厚的資源,在經驗、資金網絡方面根基已經牢靠。「站在金利來這座高山上,中國世貿集團態勢雄猛。」
更重要是,在曾憲梓辛苦網織的社會網絡也為中國世貿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父親是人大常委,很多高級官員經常到我家談中國的未來發展,我自己在國內20多年的經歷也告訴我,把握好,這是讀書永遠也讀不出來的」曾智雄對《中國經濟周刊》說,「我父親開創的家風,我必須繼承,那就是國家利益和責任感,在利益面前先國家而社會再企業而後個人;同時,因時而變的商業遇見很重要,這依賴與學習,我每天都在學習,每天都在充電。」
採訪結束,聽說照相,曾智雄特地到賓館套間裡戴上領帶,穿上深色西裝,此時,室內的溫度28度。這種風格頗像曾憲梓。
(責任編輯:胡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