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分布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中之重,卻又是難中之難。許多同學被這部分內容搞的暈頭轉向說:老師,我全都搞混了。o(╥﹏╥)o學姐認為其實氣候類型其實並不用死記硬背,記住老師說的經驗就可以,自己學會以溫定帶(根據溫度判斷熱帶,溫帶,寒帶),以水定型(根據降水量確定具體氣候類型)然後根據自己的認識來推。
學習過程多看看氣候曲線圖,各個大洲氣候分布,重點城市在哪個大洲平時關注一下,氣候類型的記憶不要刻意去記,要結合它的成因自己分析,氣候類型難就難在它的綜合性比較強,但是這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當你根據洋流,地形,溫度帶,風帶,熱容比等等很多因素分析出一個地方的氣候類型時,你會發現地理真的很有意思。還有,跟氣候類型最相關的就是植物帶,這個也不用刻意去記。比如地中海時候的植物是硬葉,這裡的硬葉和亞寒帶針葉林的硬葉不同,因為地中海氣候區夏季高溫少雨,植物為了適應環境,防止自身水分蒸發,所以表層附上一層蠟質層。這樣的例子很多,你要自己去發現,才記得清楚,地理這門學問很人文,很常識,學好地理,你才能看懂這個花裡胡哨的世界,才能通過行萬裡路證實你的萬卷書得出的理論。
點擊我的頭像,發送【地理27】列印完整版
建議列印電子版,堅持理解性記憶
點擊我的頭像
發送【地理27】列印完整版學習
~~~~~~~~
作為一個經歷過高中三年艱苦學習辛辛苦苦高考上岸的學姐,真是深知高中學習的「苦與樂」。在上大學之後,有了更多時間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想了很久,決定在這裡給大家分享高中的「學習心得」和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夠給還在為高考努力的同學一些幫助!
專注有溫度,有態度的高中資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