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45分鐘滿分:3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題。(15分)
囚鳥
秦羽墨
我在洞庭湖平原的某片產糧區監督收糧,住處被安排在一個糧站。這工作說閒不閒,說忙不忙,閒來無事我四處轉悠,我喜歡秋後湖區的這種厚重感。
烏鴉、麻雀、八哥以及未來得及南飛的白鶴,不失時機地佔領了大地所有的角落,天上到地上無所不在。有的稀稀拉拉在田裡鬧騰,有的整齊地排在電線桿上。最遠處,小山丘上金黃的橘子等著人去摘。這一切在夕陽的籠罩下渾然一體,像一匹綢子,聲色光影成了嵌在綢子上的花紋。這是一幅各得其所安然自得的景象,撲進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只是,作為旁觀者的我,卻是孤獨的,不自由的,懶洋洋的。
我準備開門。先是鑰匙轉動的聲音,緊接著是一陣翅膀發出的「撲撲」聲。推開門一看,只見一隻比麻雀大一點的灰褐色的鳥在臥室裡揮舞著翅膀。這間臥室空曠無比,是由糧站活動室臨時改造而成,騰出來給我住的。兩邊有十幾扇玻璃窗子,其中一扇半開著。顯然,這個不速之客是從那扇半開的窗子闖進來的。
它為我的突然出現所驚嚇,不停地尋找出口,情急之下慌不擇路,不斷傳來喙和爪子撞擊玻璃的聲音,頻繁而急促,並發出「嘰嘰嘰」的叫聲。我機警地把門合上,並把那扇半開的窗子也關緊。
「今晚有鳥做伴」,這是我的第一個念頭。一個多月來,我每天夜裡只有孤燈相伴,著實有些寂寞。我盡力擺出一種和平相處、互不幹擾的姿態,妄圖消解它對我的恐懼。它的逃離行動持續了大約十幾分鐘,在屢屢碰壁毫無結果之後,終於安靜下來。看起來它顯然有些洩氣,但並未絕望。它一會兒立在椅背上,一會兒又站到窗簾後面,躲躲閃閃的,不時試探著什麼。
無疑,眼前這隻鳥,在它看來自己是有生命之虞的。它的眼神告訴我,它有著這樣的擔憂。透過玻璃窗它能看到那個只剩下一半的太陽,還有在田裡自在覓食的眾多同類:一牆之隔,它卻面對著一個龐然大物——人!
一隻鳥飛進了臥室,飛進了一種緊張、恐懼,卻要故作平靜的等待之中。
失去了天空,空負翅膀,世界廣闊,但沒有一寸是自己的。有形的石子和無形的繩鎖(牆壁),哪一樣不致命?鳥之受困在於找不到出口,人呢,明知道路所在,卻不敢邁出步子,人的悲哀實在遠勝於鳥!
吃晚飯時這些想法一直在我心頭縈繞,晚飯味同嚼蠟,毫無滋味。我邊想著邊推開門,燈亮的時候,看見那個小傢伙,立在離我最遠的椅子上。顯然,此時的它,對我的存在已經習慣,只是對突然亮起的燈感到不適,百無聊賴地飛了半圈,又回到原點。一如往常,我早早地半躺在床上看小說。「孤獨即自由」,一個月了,我就這麼打發時間,挑燈夜讀已成習慣。
想起小時候放學回來,常到田間地頭幫大人做事,那時村裡還沒有通電,晚上做功課點的是煤油燈,母親借著燈光給我和哥哥做鞋、補衣。在母親看來,吃盡苦頭,終於等到我和哥哥大學畢業,以為將有一個轉機,徹底改變眼前的境況。沒想到,意外接連發生,先是哥哥的腿受重傷,因為沒錢耽誤了手術;再是父親離開了我們。工作的不如意,債務的煩身,我猶如臥室之鳥,越掙扎越是感到籠子的無處不在。世界寬廣無邊,天也無涯,出路何在?
一個臥室,一個人,一盞燈,加一隻突如其來的鳥,這是一幅完美油畫的構成。夜是靜的,人是靜的,鳥是靜的,仿佛連燈光也顯出靜態來。但,靜不是這幅油畫的真實底色。畫的背面,壓抑著煩躁、恐懼,被束縛感,像是透過紙背面的顏料。一切的不安和恐懼都是由這背後的力量引起的。鳥飛進臥室,這是一場「安靜的戰爭」。
第二天我是被鳥叫醒的。其實每天都是如此,天一亮糧站就被鳥所佔據。太陽已經把光線擱在我的床腳,我起床,看見那個小東西又在用喙不斷衝撞玻璃。窗臺上到處站滿了鳥,對面房子上的爬山虎裡也有鳥在跳來跳去,其中不少是它的同類。幾根曲折的炊煙將大地搖醒過來,不遠的小山丘上,早起的農民已經在摘橘子。
那隻鳥肯定比我更早看到這些,我覺得自己有點殘忍,在這個飛翔和飽食的季節,將它囚禁了整整一晚。我打開窗子,只聽見「嗖」的一聲,它就飛了出去。我在窗前愣了一會兒神,它沒有劃出一條我期待的弧線,我想它可能太急於離開了。
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
(選自《華夏散文》,有刪改)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一段末尾的「厚重感」指第二段描寫的秋後湖區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各得其所安然自得」的狀態。
B.囚禁「我」的外在因素有「我」工作的不如意、哥哥的受傷、父親的離世、債務的煩身、家境的貧寒、母親的期望沒有實現等。
C.「我」對這隻鳥經歷了「今晚有鳥做伴」的喜悅,到因鳥被囚「空負翅膀」而引起「我」的煩心,到自覺「殘忍」負疚而放飛它等情感變化過程。
D.文章語言樸實,敘事簡潔,抒情自然真切,無論從鳥兒角度還是從自身角度展開的心理描寫,都具有撥動心弦的藝術力量。
2.對點題本文寫鳥實則寫人。請概括出文中所寫的鳥與「我」的相同點,並作簡要闡釋。(6分)
3.對點題鳥是被人囚禁的,而「我」卻是被自己囚禁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文中「我」囚禁自己的三種表現。(6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題。(15分)
那牽曳陽光的一縷亮腔
王劍冰
一
有哪一個縣名,是和一個劇種連在一起的?只有弋陽。弋陽腔因弋陽立身,弋陽亦因弋陽腔揚名。「弋陽」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麼,弋陽腔呢?
終於聽到了,那是在一場雨中。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聽曲。滿街筒子都是雨水,譁譁的聲音充斥著整個場地,場地裡已有不少人等在那裡。他們從弋陽的各個方位趕來,溼了鞋子,溼了衣衫,一個個卻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著鑼鼓開篇。戲是《珍珠記》,書生高文舉與王金貞悲歡離合的故事。據說是百年老戲,2017年才由弋陽腔劇團復排出來。
雨的聲音不時從門外傳來,場內的觀眾卻全然進入了戲中。八場戲環環相連,緊緊相扣,人們有時叫好,有時鼓掌,有時私下裡幫腔,直到遭強權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於公堂團圓,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氣。演出結束了,還有不少人站著遲遲不走。
二
我來弋陽腔劇團的時候,部分人員正在排戲,排的是新挖掘出來的傳統劇目《蘆花絮》,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忠孝內容。
我就和舞臺總監楊典榮聊了起來。老楊75歲了,說話有些漏風,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鑠。喜歡了大半輩子弋陽腔,人老了,還在團裡操心。老楊說,弋陽腔是元末明初的時候,浙江的南戲經信江傳入弋陽一帶,結合當地鄉語和民歌滋生出的一個全新地方腔調,後來,崑山腔、弋陽腔、餘姚腔、海鹽腔被稱為「四大聲腔」。弋陽腔是高腔鼻祖,京劇、湘劇、川劇、秦腔等四十多個劇種無不受到弋陽腔的影響。清康乾時代,內廷都以弋陽腔和崑曲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壽,點的就是弋陽腔。
排練休息時,我見到了《珍珠記》中扮演王金貞的徐小芳,這位1987年出生的鄱陽人,讀初二的時候上饒藝校去招生,就進了藝校。四年後畢業,考到了新建的弋陽腔劇團。「這個團是新團,年輕人多,同學多,風氣正,最重要的還是覺得弋陽腔有前途。」她說。她在這裡認識了愛人操正。操正在《珍珠記》中扮花臉,扮相讓人印象深刻。小芳說,團裡的人現在說起來還年輕,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十年就四十上下,很快的。我想起演老僕的演員,她說她叫黃青南,才32呢。哦,演得真好,把一個善良的老奴演活了。
弋陽古戲臺數量的眾多,是我所想像不到的。一個個抱得十分緊密的村莊,竟然收藏著典雅精緻的秘密,守護著村子長久的信仰。戲臺多數是清代的,也有的從明代堅持到現在。
這些老戲臺,就像固執地開放在鄉野的花樹,不僅安撫了生活,也閃亮了歷史。
變化的時代,總會有一些不變的理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樣老的唱曲,還頑固地統治著農村的喜好。戲臺與戲曲也是一種未盡的情緣,當鑼鼓聲從內裡響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賜予的浪漫。有些戲臺的牆上還留著當年演出的劇目,不僅有《三國傳》《水滸傳》《嶽飛傳》《封神傳》,還有《金貂記》《賣水記》《花蝴蝶》《借親配》。看著那些戲臺,你會覺得弋陽腔的調子已經滲入各個細部,在許多個夜晚翩衣舞袖,牽扯迷離的月光。
是的,那一個個戲臺,總為一襲長衫虛席以待,敞亮的空間,也最適合裝下青春的夢想。
三
信江舒展地流著,這是一條母親河,無私地養育了弋陽。
遠遠地就看見了粉牆黛瓦、飛簷翹角的戲樓,風風雨雨多少年,依然光彩屹立。村裡的孩子幾乎都集中到了這裡,在戲臺上瘋耍瘋鬧,說詞唱曲。
你會見到這種情景,飯盆湯碗在那裡放著,戲裝粉彩在那裡擺著。弋陽腔一開唱,男女老少個個仰著臉笑著、呆著或恨著。聽戲本身,也是一個美好的故事。風吹起來,場邊的樹枝在搖動,一顆果實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種深刻的響,又一顆果實掉落了,竟然沒有誰在意,他們在意著戲裡的事,每個人都要從戲裡去窺一窺自我。有的淚水掛在臉上,不擦也不抹,就那麼隨著戲,感同身受地將自己敞開在這個世界裡。婆媳關係不好的,或許會在這一刻各自有了觸動;夫妻關係有裂痕的,或許會從劇情裡看到各自的毛病。失去的還會回來嗎?錯位的還會復原嗎?
戲真好啊。那一場場戲,就這麼看了下去,一直看到鬢霜須白,看到地老天荒。
明白了,弋陽腔就是弋陽永久的代言,是弋陽百姓永久的感念。此後再提到弋陽,就會想起那牽曳陽光的一縷亮腔。
(摘自《光明日報》2018年9月28日,有刪改)
4.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弋陽腔借弋陽縣立身,弋陽縣也因弋陽腔名聲遠揚。作者在首段運用了設問和反問的修辭手法,引人注意,強調二者的相輔相成。
B.文章中提到舞臺總監楊典榮75歲了,說話有些漏風,但還在劇團操心,這從某個方面表現了老楊對戲曲的喜愛。
C.文章寫變化的時代總有一些老唱曲「頑固地統治著農村的喜好」,「頑固」一詞作者貶詞褒用,寫出了農村人對地方戲曲的由衷喜愛。
D.文章的題目《那牽曳陽光的一縷亮腔》,描寫形象,意蘊豐富。「牽曳陽光」,既聯繫了弋陽縣,又蘊含弋陽腔富有發展前途的意思。
5.請分析「這些老戲臺,就像固執地開放在鄉野的花樹,不僅安撫了生活,也閃亮了歷史」這句話的含意和作用。(6分)
6.對點題文中描繪的地方戲曲弋陽腔有哪些方面的特點?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答案與解析
專題突破練12散文閱讀
(概括分析題)
1.A解析A項以偏概全,「撲進眼眶的大地之物」不等於「所有的人和事物」,「我」和「被我囚禁的鳥」一時間就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安得其所。
2.參考答案①都被囚禁。鳥誤入房間被囚於房內,「我」大學畢業卻被不如意的工作囚於糧站、不如意的生活囚於困境。②都在努力掙扎。鳥努力找出路想逃離囚房,「我」為不如意的人生苦苦掙扎,都「越掙扎越是感到籠子的無處不在」。③都需要有自己的天空。「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
解析此題考查對兩個形象共同點的概括。鳥的特點是顯性的——被關在房內,苦苦掙扎找不到出路,需要自由的天空。「我」的特點是隱性的——被困在說閒不閒、說忙不忙的糧站,寂寞孤獨;「我」家庭貧困,在困境中掙扎,找不到出路;「我」也需要自由的天空。
3.參考答案①認識不到位。對工作不安心,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對工作中的問題、對人生的變故沒有理性地看待。②工作不勤勉。睡到被鳥叫醒,人是「懶洋洋的」,業餘時間閒逛、閒看,沒有深入思考研究工作。③精神不積極。在困難面前沒有積極作為,抱怨多於行動,「明知道路所在,卻不敢邁出步子」。(其他答案或其他說法,合理都可得分)
解析從文中看,「我」的「被囚禁」主要是「我」認識上存在問題。對工作不熱情,認為糧站的工作是「說閒不閒,說忙不忙」;對工作不勤奮,溜溜逛逛,睡到被鳥叫醒;對困境的抱怨多於擺脫的努力,雖渴望自由的天空卻沒有走出勇敢的一步。
4.A解析A項,手法判斷錯誤。錯在「運用反問的手法」。第一段中「有哪一個縣名,是和一個劇種連在一起的?只有弋陽」運用了設問手法。「那麼,弋陽腔呢」只是一般疑問句,沒有運用反問手法。
5.參考答案①含意:這句話把老戲臺比作花樹,形象地反映了弋陽腔生命力的頑強和在當地的普及程度。「安撫了生活」,寫出了弋陽腔對人們生活的充實和滋養,「閃亮了歷史」則寫出了弋陽腔的歷史悠久,影響深遠。②作用:總結上文,突出主旨。與前文寫人們聽戲及寫弋陽腔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照應,形象表現了弋陽腔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這句話使用了比喻和擬人手法,本體是「老戲臺」,喻體是「花樹」,這兩者的相似點都是「固執地開放在鄉野」,形象地反映了弋陽腔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普及程度。「安撫了生活」是擬人手法,反映了弋陽腔對當地人的生活所起的作用,「閃亮了歷史」,是說弋陽腔歷史悠久,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具有深遠的影響。
6.參考答案①歷史悠久。弋陽腔元末明初形成,歷經明代清代,至今不衰。②備受歡迎。弋陽腔的觀眾多,戲台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劇目多樣。③劇情引人入勝,富有教育意義。劇目內容多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忠孝內容,有的故事歷經悲歡離合,常有團圓的結局。④高腔鼻祖,影響深遠。弋陽腔是高腔鼻祖,京劇、湘劇等四十多個劇種受到弋陽腔影響。
解析此題考查概括分析文章的內容要點,本文從歷史、影響、劇種、劇情、受歡迎程度等多方面介紹了弋陽腔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