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薛冰冰
10月21日,香港國泰航空集團(00293.HK)公布企業重組方案,計劃削減約8500個職位,相當於集團職位總數約24%,同時,停止運營旗下國泰港龍航空公司,國泰港龍大部分航線將由國泰航空及旗下香港快運航空營運。
企業重組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整個集團會削減約8500個職位,相當於集團職位總數約24%。集團經過凍結招聘,加上自然人手流失,已將實際削減的員工減少至約5900名 (約佔集團職位總數的 17%)。其中包括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外約600名非駐港員工亦可能受到影響,但須視乎有關地區的監管規定而定。
二、國泰港龍航空(集團旗下全資附屬區域航空公司)將即時停止營運。集團擬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國泰航空及旗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快運航空營運國泰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
三、國泰航空將要求駐港機艙服務員及機師同意更改其服務條件,以達至包括令薪酬更貼近生產力及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目標。
四、公司將於2021年全年繼續實施現行的高級管理層減薪安排,並於明年上半年向非機組人員員工推出第三輪自願性特別休假計劃。所有員工於2021年將不 獲加薪,亦不會獲發2020年度的酌情年終獎金。
據悉,此次重組成本約港幣22億元,將以公司內部資源支付,公司將就重組作出港幣13億元的遲延稅項資產減值,在編織國泰航空集團2020年度經審核財務報表時,將考慮計入其他減值及支出。
針對國泰港龍的停運,國泰集團方面表示:「過去35 年來,國泰港龍航空在其優秀團隊的努力下,憑藉出色的服務和熱誠的待客精神,贏得實至名歸的信譽。儘管國泰港龍航空停止營運,公司將確保國泰港龍有足夠資金履行其承諾及責任」。
公開資料顯示,國泰港龍是中國香港第二大航空公司,以中國內地和亞洲區內其他目的地為主要市場,屬於區域性航空公司。作為國泰航空全資附屬公司,歷年財報中,國泰航空集團都將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業務表現進行數據合併。
2018年年度報告指出,當年兩家航空公司客運收益約為港幣731億元,同比增加10.1%,可載客量增加3.5%,反映新航線的推出及現有航線的班次增加;收益率提升6.7%,反映頭等及商務客艙的客運需求、燃油附加費及收益管理措施有所改善。
從2019年起,受香港社會事件影響,國泰航空集團營收能力出現下降,兩家航空公司客運收益約為港幣720億, 同比減少1.3%;運載率下降1.8%,收益率下跌3.9%,尤其八月至十二月的進出境旅客量大幅下跌,集團只能依賴受影響相對較小但收益率偏低的過境客運。
2020年又遭遇突如其來的疫情,整個上半年,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客運收益僅為港幣103億元,同比下滑72.2%;運載率亦大幅下降,由2019年上半年的84.2%降至67.3%,四月及五月份平均每日運載僅五百位左右乘客。
港媒報導稱,對於國泰航空集團結束「國泰港龍航空」營運的決定,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在當前緊迫的財務狀況之下,國泰實在沒有保留兩個品牌的必要。而另一名消息人士則稱,國泰仍會儘可能保住港龍航空的員工,儘管港龍品牌將會結束,但是港龍航空的人力等資源都會與國泰航空合併在一起。
國泰航空在重組計劃中明確表示,會為受影響的員工提供遠高於法定要求的離職方案,公司亦會延長醫療福利及員工機票優惠的期限,提供輔導和工作過渡支援服務,有關的遣散費將不會以退休金供款作對衝。
集團行政總裁鄧健榮指出,集團已經採取了一切避免裁員的措施,包括因應需求而縮減航班、 推遲新飛機交付、暫停非必要開支、凍結招聘、實施高級管理層減薪以及安排兩輪特別休假計劃。
「即使我們作出多番努力,國泰航空每月仍然消耗15億至20億港元現金,長此下去將會難以為繼。今天公布的變動,將使我們的現金消耗每月減少約5億港元。」 鄧健榮表示。
關於重組以後的發展預期,鄧建榮稱,我們對國泰航空和香港作為航空樞紐的長遠前景,以及香港在大灣區及其他地區擔當的重要角色絕對充滿信心,集團將會充分利用國泰航空的優勢,提供優質顧客體驗,並發揮旗下廉航香港快運航空的潛力。
不過,香港快運航空目前境況也不容樂觀,業績報告顯示,香港快運2020年上半年錄得嚴重虧損,該公司於三月中因新冠疫情及相關旅行限制而暫停航班運作,近期只重新開通部分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