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太玩遊戲的電影迷來說,看著遊戲迷們得到一眾 VR 廠商 「侍奉」,苦等著 VR 電影的日子有點難過。但在 VR 電影真正到來之前,IMAX 巨幕電影的火力全開,或許能稍慰心靈。
周二,巨幕影院集團 IMAX 宣布與大連萬達集團旗下萬達院線達成協議,未來六年將在萬達院線新建 150 家 IMAX 影院,這是 IMAX 迄今為止籤署的最大一筆協議。
今日的協議預計將使萬達旗下 IMAX 影院數量增加 70% 以上,達到 360 家,其中大部分將在未來三年陸續開業。
和萬達合作的巨幕影院集團 IMAX 是全球最大的電影技術集團之一,一手包攬 IMAX 攝像設備和 IMAX 電影屏幕開發,甚至參與到 IMAX 電影發行。據 IMAX 官網數據,截至 2016 年 1 月,中國大陸有 293 個 IMAX 影院,全球 60 多個國家擁有 1000 多家 IMAX 影院。
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表示:「我們期待通過與 IMAX 攜手合作,以這種成功的模式在未來幾年促進中國電影產業的飛速擴展,將更多震撼大片帶給中國觀眾。」
除了作為一個公司名,IMAX (Image Maximum)本身指通過更大的解析度和底片來提供在更大銀幕上播放的技術,泛指能夠放映比傳統底片更大和更高解析度的電影放映系統。標準的 IMAX 銀幕為 22 米寬、16 米高,也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
當然,IMAX 遠不止屏幕大那麼簡單。和成本更低、更為流行的數字影片不同,IMAX 影片採用膠片拍攝,以特殊的 65 毫米底片及其專用攝影機攝製,再衝印成 70 毫米膠片。
IMAX 膠片的影像尺寸為 69.6 毫米 × 48.5 毫米,而傳統 70 毫米膠片的影像尺寸僅為 48.5 毫米 × 22.1 毫米。因此,IMAX 影片的每格畫面的感光面積是傳統 70 毫米膠片的 3 倍,普通 35 毫米膠片每格畫面的 10 倍。這讓 IMAX 影片畫質完全不是傳統影片可以媲美的。
IMAX 的頭號粉絲,是商業片 「大神」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2008 年上映的 《蝙蝠俠:黑暗騎士》是全球首部以 IMAX 攝影機拍攝的電影,當時導演諾蘭只在部分動作鏡頭使用了 IMAX 攝影技術,但其特有的沉浸感引發熱議。嘗到鮮的諾蘭也在續集《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繼續使用這一技術。
「我認為 IMAX 是目前最好的電影制式,是使其他任何技術都相形見絀的黃金法則。每當我看到用數位技術拍攝和放映出來的畫面時,那種影像效果都要比膠片或者 IMAX 遜色很多。」 諾蘭多次表達過對 IMAX 技術的鐘愛。
他甚至為此拒絕過公司高層使用 3D 技術拍攝的建議:「如果我用 3D 拍攝的話,公司會很高興,但我想用 IMAX 建立高品質的畫面,讓觀眾看到最震撼的影像,《黑暗騎士崛起》有著歌劇式的質感,必須 IMAX。3D 立體成像的尺寸太小了,在效果上很受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 「IMAX 粉」 的諾蘭卻在拍《蝙蝠俠:黑暗騎士》時不小心砸壞了一臺 IMAX 70 毫米攝像機,當時全世界只有 3 臺。
諾蘭毫不吝嗇的美譽,似乎解釋了萬達苦心布局國內 IMAX 影院的原因。但瞄上巨幕電影市場的,當然不只 IMAX 公司。
如果身處電影業較發達的一線城市,又仔細觀察過你的電影票,你會發現電影影廳分類非常多樣:IMAX 廳、4D 廳、4K 廳、杜比全景聲、中華巨幕廳、盧米埃 LD 廳等等。
其中爭搶巨幕電影市場的一對冤家,就是 IMAX 和中國巨幕(中華巨幕廳技術提供方)。
據中國巨幕公司(China Film Giant Screen)官網介紹,和 IMAX 採用的 70 毫米膠片不同,中華巨幕採用的仍然採用的是傳統的 35 毫米底片,但屏幕採用了 20 米寬、12 米高的 2.4 增益的進口巨型金屬銀幕,通過將原來的影像投放變大,達到巨幕的效果。
這樣一來,中國巨幕的成本優勢就變得明顯。由於 IMAX 訂立了一套前期攝製、後期製作到放映環境的標準,另外攝影機畫幅大小、DMR 專利轉制技術、影院裡雷射校準的音響等等都耗費巨大的成本。而且,中國巨幕的放映機器價格也僅為 IMAX 機器的十分之一。
票價是這些因素的最直接反映。不少影迷向愛範兒(微信號:ifanr)反映,中華巨幕廳票價普遍比 IMAX 低 30 到 40 元,這成為他們選擇的一個重要依據。
另外中國巨幕本土優勢也為他們贏得了更大的市場空間。由於授權的問題,中國的 IMAX 放映機器並不能直接播放普通 3D 片源,但幾乎所有的 3D 電影無需轉制就能在中國巨幕上播放。
憑藉這些優勢,中國巨幕在四年間進駐了全國 77 個城市共 150 家影廳。隨著本月 1 日在安徽省安慶市進駐的第 150 家影廳授牌,中國巨幕在近 8 個月以每月開 6 家的速度快速擴展。
一邊是擁有更高的國際聲譽和更成熟經驗的 「外鄉人」,一邊是坐擁本地資源的 「地頭蛇」,這個劇本我們看過太多次,最近也被 Uber 和滴滴刷了一次屏了。
從最近上演的劇本看來,儘管 「外鄉人」 敗給了 「地頭蛇」 的機率比較高,但萬達還是選擇了 IMAX,而且一籤就是 150 間。
萬達看中的似乎不只是 IMAX 在中國的影響力。萬達集團目前擁有美國第二大院線 AMC,還在上月宣布將以 9 億英鎊收購歐洲最大院線 Odeon & UCI,最近還將其對美國第四大院線 Carmike 影業的收購報價提高至大約 12 億美元。
一旦和 IMAX 開展深度合作,萬達進軍覬覦已久的海外電影市場將會擁有更足的底氣。
而對於 VR 電影的到來會不會 「滅絕」IMAX 電影的問題,IMAX CTO 布萊恩·邦尼克笑言他並不認為有這個可能性:
「因為我們認為人們還是有在影院感受群體性觀影活動的需求,其實是滿足人的一種社交需要,戴著 VR 眼鏡其實更多是自己沉浸在那個環境當中,這個概念跟 IMAX 提供的體驗還是不一樣的。」
題圖自:freehdw
插圖自:moviepilot、中國巨幕、huffingto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