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管理早市有沒有比關閉更好的辦法
晉安北路的洋下早市,是福州最早、最大的早市之一,種類豐富的蔬果攤,十幾年來給周邊居民提供了諸多便利。今年9月底,為不影響市容市貌,洋下早市被要求關停,如今,附近市民關心早市何時恢復。對此,晉安區茶園街道表示,洋下早市因噪音擾民、影響路面交通等問題,頻被投訴,目前已確定,洋下早市以後不再開設。(《海峽都市報》11月19日)
應該說,將零散的攤點集中起來管理本來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既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又有利於城市管理,同時還能解決相當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可說是一舉數得的好事,可現在有關街道卻以「擾民」為由一關了之,這未免叫人難以理解和接受,引起爭議和相當一部分市民的不滿,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實際上,福州早市存在的佔道經營、衛生狀況差、擾民等問題在我國各個城市都普遍存在,其一關了之的做法也是各地城管的常規動作,可問題是,這種輕率取締、關閉早市的做法並不可取,值得城管部門認真反思。
早市存在的這些問題,恰恰是需要相關街道和城管部門著力解決的,也是政府部門的分內事,現在放著這些問題不去好好想辦法解決,而是簡單地加以關閉,這固然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卻暴露出相關部門的懶政和遇到問題繞道走的習慣。
更何況,城市城市,原來就是既有「城」又有「市」,而這個「市」其實就是各種各樣的集市,它不僅是城市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同時更影響一座城市的繁榮和活力。現在有關部門毫不留情地取締、關閉它們,說明他們對「市」的認識存在某種偏見和誤區,也暴露出某些城市管理者思維的僵化。
無論是佔道經營,還是噪音擾民、影響環境等問題,並不是什麼「不治之症」,只要有關部門肯動腦筋,肯下功夫,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洋下早市已經存在了十多年,這個事實也說明早市完全可以管好,也完全可以與城市和諧相處。
因此,竊以為,在對城市蔬果、早點、小百貨等攤點的管理上,城管部門先不要急著判決它們「死刑」,而應該多問問商販,看看他們是怎麼想的,有沒有比較好的解決辦法,相信他們在飯碗即將被打碎的情況下,肯定會有服從管理、共同維護好早市經營秩序和環境的意願;同時還要多聽聽市民的意見,看看他們對早市到底是什麼態度,在管理上有沒有比較好的建議。
其實,在上述新聞中市民唐先生提出的一個建議就比較可行:對佔道影響交通問題,採用拉警戒線圈定場地的辦法,將賣菜、買菜者限定在固定的範圍活動,同時嚴格限定閉市時間,這樣就完全可以減少對交通的影響。這麼好的辦法,有關部門為什麼不能付諸實踐呢?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對城市攤點的管理同樣應集中群眾的智慧。真心希望各地的城管部門能從這次福州關閉早市引發的爭議中汲取教訓,切實推行開門辦城管,充分徵求民眾對城市管理的意見,使城市管理更貼近民眾、更尊重民意、更為群眾所接受。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