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多多
1格桑花
2009年7月9日,我率一支九人的旅遊小分隊從成都出發,前往傳說中的香格裡拉——稻城亞丁。
飛機划過晴朗的蒼穹,我們只用40分鐘就到達了情歌故鄉——康定,作為康定機場的建設者,我們內心洋溢著其他旅客所不能體驗的自豪,同事們驕傲地在機場航站樓前合影留念。
前來接團的李師傅是個幹練而爽朗的人,四十開外,駕車技術嫻熟,車輛在他手下依山路起伏盤旋,讓人既覺得放心,又充滿刺激。
經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旅遊的第一站——新都橋,接待我們的酒店老闆是廣元蒼溪人,三十好幾的壯小夥子,臉上黑紅黑紅地透露出高原陽光經年撫摩的痕跡。在藏區經營生意的川人很多,恰巧地遇到家鄉人,卻也難得。
被世人譽為攝影家天堂的新都橋風光旖旎、景色迷人,讓我們這群平素裡蝸居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都市人忽然發現,原來天空不是樓頂分割的條塊,那一氣連貫到天邊的湛藍讓人恨不得化作一朵雲,那線條柔潤的遠山、寒洌清澈的融水、無垠廣闊的草原,把我們變成一朵朵格桑花,搖曳於清風中,沐浴在陽光下。
我們平時喜歡深情吟唱的格桑花其實是高原上牧民對各種不知名小花的統稱,總的來說是一種生長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細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風的樣子,卻能抗風御雨,曝日臥雪。它喜愛高原的陽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風寒,隨著季節變幻,顏色也會轉變,展現在眼前的就有白色、黃色、粉色、淺紫色,或點或片地點綴在翠綠的草原上。它們美麗而不嬌豔,柔弱但不失挺拔,傲世堅韌、卓立不群,不象我們在都市裡看到的那些團花錦簇,充滿繁枝褥節。
高原的花期是短暫的,所以它們在七月燦爛的陽光下傾力開放出一生中最美麗的絢爛,完成生命的交合;感受到它們衝破積雪後,在高原稀薄的空氣裡釋放出來的旺盛生命力量,讓人聯想到生活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堅韌民族,他們在清苦卓絕的環境裡生生不息地耕耘和遊牧,為全人類創造了這塊最後的精神家園,除了尊重以外,我們還應該充滿感謝。「格桑」在藏語裡是幸福的意思,「格桑花」就是寄託了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情感的幸福花。
此時的花朵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而山外的世界已步入盛夏,彼消此長,不由得想起大詩人白居易的佳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此情此景,十分妥帖。
步至黃昏,夕紅消退,驟雨來襲;是夜,犬不吠,人不寐。
2穿越,高山、草原和時光
第二天是一整天長達12小時的艱辛車程,我們清晨出發,依次翻越剪子彎山、卡子拉山、兔子山和海子山四座高山,其間的最高海拔是4718米,沿途浮雲比肩,清風繞指,每行至山頂,就會闖入一片讓胸懷開闊、讓思想淨化的藍天,藍天下遠處是連綿的群山、祥雲,近處是望不到邊的翠綠草原和草原上星星般開放的花朵。那驚鴻一瞥的高山杜鵑、惟妙惟肖的長耳朵兔子山、山腳下秀美安詳的藏家小寨,讓旅友們一路大呼小叫,忘卻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
途中的理塘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縣城,我們在這裡品嘗了美味的高原犛牛肉,縣城外的毛埡大草原是四川省有名的大草原,每年的8月1日都要在這裡舉行世界草原賽馬大會。理塘,藏語為"勒通",意為草地平整如鏡。走過了大大小小的草原,當毛埡大草原在車輛的一個轉彎後近乎震憾地出現時,我們依舊血脈洶湧,感覺驚豔無限:晶瑩泛藍的天空下,草原平整如鏡,連天展開,猶如無垠的綠的海洋;無數格桑花連綴成海面上的波浪,仿佛無數雲集的花仙子,在海面上舒展和跳躍,延綿到天邊,真正是花開成海,草漫連天;天空中流雲飛逝,光陰游離;藏於世外的自然以最原生態的面目呈現出奇異而瑰麗的光輝。草原上,馬犢在母親肚下拱來拱去,幾頭壯碩的犛牛正慢慢地淌過無量河,突然會有雄鷹從某個方向振翅飛起,在藍天和雪山的背景中飛隱了身形。我所理解的詩意和化鏡,大概也就如此吧。
李師傅說,到賽馬會時,成千上萬的白色帳篷駐紮在草原上,蔚為壯觀,成為季節性奇景。在理塘的人文歷史中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六世達賴喇嘛,出生在西藏南部門隅的倉央嘉措,十四歲時剃度入布達拉宮為黃教六世達賴喇嘛。這個情竇初開的少年難以接受宮廷和寺院裡黃卷青燈、清規戒律的束縛,常用"宕增旺波"的俗名混跡民間,寫作浪漫的情詩,他寫道:潔白高翔的大雁啊/請借我凌空的雙翼/我不要遠飛/只去理塘一轉就回。在理塘出世的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被認定是倉央嘉措的轉世靈童。觀看六世達賴在詩歌上的修為,遠甚今人,其中最著名的是「那一天」和「見或不見」。
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神王,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與神聖,他卻有勇氣展現一個有靈有肉的凡夫的一面,這在近乎為神的光環下殊為不易。透過他的詩歌表現了人性的光輝,對此世人頗有讚揚,在西藏,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而唱的最多的卻是倉央嘉措的情歌,沿途都有牧民背誦他的詩句。為了理想中的情人,他寫道:我修習的喇嘛的臉面/不能在心中顯現/我沒修的情人的容顏/卻在心中明朗地映見;在那東方山頂/生起潔白的月亮/瑪吉阿米的臉龐/漸漸浮現在我心上。瑪吉阿米,就是他心愛的情人,對情人的思念與迫切之情,躍然紙上。
最後翻越的一座山是海子山,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高山。海子山是古冰川遺址,近五千米海拔的高山上,有大大小小上千個海子,更為醒目的是滿山連片成海的石頭,鋪天蓋地、千奇百怪卻又形神兼備的天然石雕令你震顫又恐懼,這些巨石在古冰川時代浸守在寒冷中,經過自然變遷,隨冰川隆升上高原,歲月在它們身上斑駁地浸入褐色、黃色等彌久的印記,它們就象頑強的士兵堅守著隊列,任歲月的苔痕布滿全身。這時候天空下起了大雨,大雨和瀰漫的霧氣交織,漫山遍野的巨石在略帶陰霾的天空下蟄伏著,讓人感受到一種沉默隱忍的力量。一千年對於它們而言或許並不漫長,從海底到山頂,或許只是它們造世壯舉中的一個回合。
晚九時許,糾纏著夜和雨,我們終於到達和入住亞丁山口一家名叫「桃源」的藏寨,說是藏寨,其實是漢人在經營,只是夥食和住宿實在不敢恭維,老闆還拉近乎說是廣元老鄉,那略帶狡黠的微笑讓人看出他在說謊,這是在旅途中經常遇到的伎倆,到是可以理解。這一整天的高原車程,隊伍中有些同志是生平第一次,加上較大的高原反應,其艱辛和疲憊,可以想像。
亞丁的夜,短暫而清新,夢中恍有佛光引我拾階而上。
3香巴拉不再遙遠
亞丁,是稻城一個只有十來戶人家的優美小村,是傳說中最後的香巴拉。穿越了頭腦中的想像和旅程的艱辛,我們終於站在了她的入口。一大早,我們步行進入景區,遠觀清晨的亞丁,籠罩在薄霧微嵐中,錯落而暗淡的山峰與白霧相互浸染,山峰就象是遠山投射在薄霧上的剪影,山形隱約,顏色清淡,跌宕悠遠,黑與白相互勾勒、浸漬,活脫脫一幅真實的水墨浸染畫,讓人感嘆造化的妙筆。外秀於形,是我對亞丁的第一評價。
進山的途中,大大小小地矗立著很多瑪尼堆,古人和今人碼上去的石塊壘加在一起,有的堆已超過千年的時光。閉上眼,撫摩堆上那些年代久遠、刻有經文的石塊,仿佛能感受到一千年前,一位虔誠之子正沿著我撫摩的方向努力地鑿下一筆一划,傳遞到今天,世事已萬千變換,而向真、向善之心依然。
「香巴拉」是藏語的音譯,又譯為「香格裡拉」,其意為「極樂園」,是佛教所說的神話世界,為時輪佛法的發源地,是人類持明的聖地,有經書說其形園、狀如八瓣蓮花,中心的邊緣及葉子兩邊環繞著雪山,葉子之間由流水或雪山分開,雪山、草山、林山和花果山、湖泊、樹木及園林等都安排得令人陶醉傾心,這裡沒有貧窮和困苦,沒有疾病和死亡,也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更沒嫉恨和仇殺……這裡花常開,水常清,莊稼總是在等著收割,甜蜜的果子總是掛在枝頭。這比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更讓人嚮往和具有神明的力量。
亞丁主景區,就是在雪山環繞下的一大片廣袤明麗的草原、森林、冰川、湖泊和流水,這裡天空湛藍、冰川靜謐、草原柔綠、流水婉轉、格桑花多彩多姿,比我們前兩天所經歷的更壯闊和亮麗,有幾家牧民散落在草毯上,帳篷上方炊煙嫋嫋,牛、馬在遠處靜靜地站成一尊尊雕塑,天地人的和諧天成,確實有如傳說中香巴拉的布局與神韻。但這不是最震撼人心的,亞丁的最大魅力是雪山!
環抱亞丁有三座雪山,仙乃日神山(藏語稱觀世音菩薩),夏諾多吉神山(意為金剛手菩薩),央邁勇神山(意為金文殊菩薩)。
能完整地看到神山是個人一生的造化,我們初到山腳的時候天氣並不好,有雨而且陰霾,挨得最近的央邁勇雪山都是雲遮霧罩,不露崢嶸,偶爾只看見山腰上終年不化的積雪泛著寒光。數十分鐘後我們看到天邊有一小塊湛藍開始浸泛,並聽到有人在吹響召神海螺,知道陽光就快出來了,於是焦急而激動地等待,隨著藍色的擴展和陽光的穿透,夏諾多吉神山和央邁勇神山,漸漸嶄露出她們偉岸的身軀和神秘的容貌,尤其是央邁勇神山,在現身的過程中,自始至終有一團圓形發亮的雲朵緊貼在山頂的耳後,象佛祖頭上的光環,神秘高遠,讓人心生敬畏;當陽光普照,天空蔚藍,神山英姿畢現,滿山的積雪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其巍峨與莊嚴、神秘與雍容,一瞬間使人醍醐灌頂,穢念畢除,感到百鳥齊鳴、百花盛開的聖潔景象。我們這才領會藏民何以稱之為神山,據說在以前,神山是要用活人來祭奠的。
神山是矜持的,從現身到隱退,只有幾十分鐘光景,頃刻又有雨鋪天而下。這中間有件事情頗有意思,初到山腳的時候天氣不好,大家都擔心神山不眷顧我們啦,另一支規模較大的旅遊團隊的導遊是個藏族小夥子,他在草地上的一個很大的神爐裡點燃了幾支松枝,在白色的松煙貫天而上、天地連通的時候,他號召大家隨他祈禱和叩拜,禮畢,他從包中掏出一個很大的海螺,仰天吹響,嗚嗚的號角聲在草原和雪山間傳遞。然後,他告訴大家,神山聽到了祈禱和號角,會眷顧大家,太陽很快就會出來。果真不久就陽光乍現,神山顯靈啦。以前我在文章中看到過類似的描述,今天親眼得見,這其間的神秘與韻味,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遊覽亞丁,是對心胸的開闊和靈魂的洗滌,但我們也痛苦地知道我們無法擺脫生活的那個世界,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賦予我們太多的欲望,我們在此只是匆匆過客,誰也無法在這片詩意的土地上長久地生息,草原外的現代文明,能讓高山讓路、河流改道,卻不能給心靈找一個擱置的地方,多少年來,人們仍趨之若騖,這是文明的進步還是變異;與花草為伴、與天地相親的自然景象漸漸成為遙遠不可企及的夢想,或者只能在象徵文明的文字裡尋找那些景象的隻言片語,文明是否成為了一種嘲諷,而我們會以怎樣複雜的心情唱起「香巴拉並不遙遠……」。
五天的旅程,三天半在車上,真正是風景總在人跡罕至之處。以一句話作為遊記的結尾:如果你恨一個人,請帶他(她)去稻城亞丁,一路的艱辛能使他(她)憔悴;如果你愛一個人,請帶他(她)去稻城亞丁,迷人的風光會使他(她)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