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子 威廉·布萊克

2020-12-12 每日一首中外詩詞

A Grain of Sand

William Blake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lower,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And eternity in an hour.

譯文:

一粒沙子

威廉·布萊克

從一粒沙子看到一個世界,

從一朵野花看到一個天堂,

把握在你手心裡的就是無限,

永恆也就消融於一個時辰。

作者簡介:

威廉·布萊克(1757-1827):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

主要詩作有詩集《純真之歌》、《經驗之歌》等。早期作品簡潔明快,中後期作品趨向玄妙深沉,充滿神秘色彩。他一生中與妻子相依為命,以繪畫和雕版的勞酬過著簡單平靜的創作生活。後來詩人葉芝等人重編了他的詩集,人們才驚訝於他的虔誠與深刻。接著是他的書信和筆記的陸續發表,他的神啟式的偉大畫作也逐漸被世人所認知,於是詩人與畫家布萊克在藝術界的崇高地位從此確立無疑。

作品賞析:

布萊克本人是十分有名的偉大詩人,不過這首詩在歐美卻並不出名。這首詩節選自長達132行,名為《天真的預兆》(Auguries of Innocence)的長詩,是開頭四行。這首長詩似乎並不重要,沒有收錄在布萊克的幾本主要詩集中,評論家也幾乎沒有談論過,甚至很難找到寫於哪一年。但是這首詩在中國卻受到很多讀者喜歡。

豐子愷在《漸》譯為:

一粒沙裡見世界,

一朵花裡見天國;

手掌裡盛住無限,

一剎那便是永劫。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恆存在亙古不老的原始哲學。「把無限放在掌心,讓永恆收藏剎那」是生命永恆存在亙古不老的原始見證。

無限的人類歷史可以由有限的人類個體來串織;無極的時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來度量,永恆的筆端能夠記錄人類文明的變遷。歷史的書卷可以承載歲月滄桑的巨變。當歷史的車輪碾過人類的發展足跡,會有無數的文明在道路兩旁綻開;當宇宙的塵埃在這些文明上落定,又一個美麗的春天即將烽成。如果這樣,那有限與無限的概念是否可以交換,或許就根本無所謂有限無限的概念了。那麼,有限的將是歲月時空不已的輪迴,無限的卻是人類靈魂深處那有力的羈絆。當有限與無限已無所謂界線,那人類便無所謂永恆與收藏了,更無所謂個體的生與死,這才是真正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境界。

(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一粒沙子 威廉·布萊克
    譯文:一粒沙子 威廉·布萊克從一粒沙子看到一個世界,作者簡介:威廉·布萊克(1757-1827):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主要詩作有詩集《純真之歌》、《經驗之歌》等。
  • 威廉·布萊克 老虎!老虎!
    ▲ 威廉·布萊克(1757—1827)十八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
  • 威廉·布萊克:天真的預言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
  • 從一粒沙子看一個世界,從一朵野花,看見一個天堂
    許多詩人喜歡威廉·布萊克,是有道理的。布萊克是西方近代著名的「現代派詩人」之一。在課堂裡,老師介紹說:布萊克的詩歌雖然缺少幾分柔美與華麗,但是其中蘊涵的的哲學思想,耐人尋味。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許多人為之傾倒了。
  • 威廉·布萊克的詩作選譯 第二千八百零八期
    1825年開始,布萊克陷入疾病的折磨,之後他決意要在死去之前有限的時間裡,完成為但丁神曲插圖的工作。可是直到死去,他也未能完成這一浩大的工程,但其仍有大量的著名畫作傳世。布萊克是他家的次子,家裡共有四個男孩,一個女孩。只有他的弟弟羅伯特對威廉的一生有重大意義,因為他能和他分享對藝術的忠誠。
  • William Blake / 威廉·布萊克
    ·布萊克的詩,似乎也情有可原。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很多很多年之後,世人才認識到威廉·布萊克的價值——他被譽為偉大且獨一無二的英國詩人,在浪漫主義詩人的隊列裡,他的名字跟華茲華斯、柯爾律治、拜倫、雪萊和濟慈排列在一起。
  • 祁曉亮:在一粒沙子上打個結
    祁曉亮:在一粒沙子上打個結學生記者 潘正道  研討會上,祁曉亮的學術報告別出心裁地以「To make a knot in a grain of sand」(在一粒沙子上打個結)為題,頗有深意。他解釋說,這裡「a gain of sand」借用了威廉·布萊克《從一顆沙子看世界》中的詩句「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寓意科學的精妙常隱匿於簡單和平凡之中;同時在沙子上「打結」也恰好比喻其研究的拓撲絕緣體的奇妙性質——沙子本是絕緣體,但在其表面「打個結」(電子自旋軌道的耦合作用),就可以從表面通過電流
  • 威廉·布萊克|搖籃曲
    如果相愛那是無限的——威廉·
  • 威廉·布萊克的視覺狂想
    在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舉辦的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回顧展預告中,用三個詞概括威廉·布萊克的藝術,即「反叛」、
  • 不可思議的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展覽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正在展出中。這是藝術家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展覽,展出了300多幅原創作品,包括他的水彩畫,繪畫和版畫。
  • 威廉·布萊克的力量與狂想
    與布萊克同時代的人大多認為他古怪又平庸。然而,拋開技術層面的弱點,布萊克的創新手法使他躋身於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平面藝術家之列。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威廉·布萊克特展將持續至2020年2月2日。布萊克的神話寓言《烏裡森之書》序言頁(1795)1818年2月,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收到一本《純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這是威廉·布萊克在三十年前出版的首冊插畫詩集
  •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
    接著是他的書信和筆記的陸續發表,他的神啟式的偉大畫作也逐漸被世人所認知,於是詩人與畫家布萊克在藝術界的崇高地位從此確立無疑。威廉·布萊克1757年11月28日出生於倫敦一個貧寒的襪商家庭,未受過正規教育。14歲當雕版學徒,後於1779年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美術,1782年結婚。不久以後,布萊克印刷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PoeticalSketches。
  • 孤獨的先知 | William Blake 威廉·布萊克
    威廉·布萊克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於18世紀所創作的神啟式畫作,在宗教氛圍濃厚的年代,有著深遠的意義。偉大的紅龍取自《啟示錄》第十二章第一節:「天上現出種種異象:一婦人披日踏月,頭戴十二星冠,正在分娩的痛苦中呼喊;一頭紅色巨龍,七頭戴七冠長十角,尾拖三分之一星辰,在婦人前欲吞吃那將娩出的嬰孩。婦人生下一男嬰,立即被提到上帝寶座那裡,將來他用鐵杖轄管萬國。
  • 研究資料(19) || 威廉·布萊克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虔誠的基督教徒。主要詩作有詩集《純真之歌》、《經驗之歌》等。威廉·布萊克1757年出生於倫敦一個貧寒的襪商家庭,未受過正規第一本詩集--Poetical Sketches教育。14歲當雕版學徒,後於1779年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美術,1782年結婚。
  • 文藝復興的「吹哨人」聊聊英國浪漫主義第一人——威廉·布萊克
    威廉·布萊克,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虔誠的基督教徒。早期的作品簡潔明快,中後期作品趨向玄妙深沉,充滿神秘色彩。布萊克是一個「遠離塵世」的瘋狂天才,他的藝術創作內容完全不同於其他畫家。
  • 西方藝術史:英國美術浪漫主義畫家 威廉·布萊克的詩意繪畫
    ——詩人 威廉·布萊克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是英國浪漫主義畫派最重要的人物,同時也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出生於倫敦一個小商人家庭,14歲時跟隨一名雕版家當學徒,沒受過專業美術訓練。
  • 賞析威廉·布萊克的《黑皮膚的小男孩》
    作為一名特立獨行的詩人兼畫家,聞名於世的威廉·布萊克(1757-1827)在小的時候卻沒有同我們一樣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或許是貧困、階級和戰爭等的磨難,這位詩人成為了英國文學史上最複雜、最具個性的詩人之一。布萊克深受法國革命思想的影響,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反對奴隸制度和種族歧視。
  • 威廉·布萊克作品(素描)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英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偉大詩人之一
  • 【畫倉】英國詩人畫家 威廉·布萊克
    ▲ 你有高山,我有流水 William Blake 1757–1827 British, English 威廉
  • 英國藝術家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人體藝術作品欣賞
    藝術家名: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生卒日期:1757年11月28日 - 1827年8月12日 國籍: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