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6年前的一次生態轉型,石材產業一夜謝幕,藍莓產業後來居上,東港區陳疃鎮轉身向「藍」,一躍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藍莓生產基地、「中國藍莓之鄉」。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於批准開展2019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的通知,批准全國298個鎮(鄉)開展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東港區陳疃鎮因「藍」而位列其中,成為日照市唯一入選鄉鎮。
曾經的陳疃鎮,每年1.2億元左右的產值,數百萬元的地方財政收入,石材產業是經濟的頂梁柱。面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2013年,東港區果斷決定,全部關停位於日照水庫上遊的石材產業。倒逼之下,陳疃轉型。 向「藍」發展,這不是拍腦袋決策。早在2005年,陳疃鎮就進行了藍莓種植的探索。
當年,研究藍莓種植的王賀新教授在西尚溝村流轉了40畝地,種下了日照市第一片藍莓。兩年後,試植取得成功。時間驗證,搞藍莓,準成!
8月12日,一陣雨過後,藍莓苗又長高了不少,綠油油地把陳疃鎮新和社區以西那整片嶺坡山坳覆蓋得結結實實,山東金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義一臉喜悅:「再過一年就能坐果了,效益肯定錯不了!」 在建築界打拼了30年,又在北大讀過EMBA,這位40多歲的漢子一直想到農村創一番事業。去年冬,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陳疃鎮新建的一批藍莓扶貧大棚基地要對外發包。李義的眼睛為之一亮。
目前,他在陳疃鎮共承包了1300畝藍莓,包含4個藍莓園。購苗、添置全自動施肥機、支付勞務費,李義已經將1100萬元投進了田野。 而在陳疃鎮,像這樣的藍莓生產企業共有16家。經過幾年的發展,陳疃鎮的藍莓栽植面積已發展至2.5萬畝,擁有16個標準化藍莓種植基地,栽植面積佔全國的三十分之一。2018年,全鎮藍莓鮮果產量達到7200噸,產值達3.6億元,帶動農民增收6000餘萬元。
種藍莓,雖然是門外漢,但李義並不愁技術。前不久,陳疃鎮請來吉林農業大學果樹學教授李亞東,合作進行技術攻關、品種選育、生產推廣。莓農不出鎮,就能隨時接受權威專家教授指導。引進的珠寶、綠寶石、公爵、藍豐、萊克西等早熟、晚熟多種品種,綜合利用溫度、生物控制,讓原來只有一個月成熟期的藍莓能採上大半年。
銷售也不用擔心。該鎮組織轄區20多家藍莓大戶成立專業協會,實行信息共享、技術共享、價格共享、品牌共享,攥緊拳頭打「莓美噠」品牌。目前已申報、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藍莓成為繼「日照綠茶」之後的又一地方名優特產。 雖說鮮果供不應求,但陳疃鎮並沒就此止步。
位於駐地北部,在一處石材廠舊址,蘭香食品有限公司異常繁忙。公司自己研發的藍莓麵包、藍莓蛋糕、藍莓月餅等系列藍莓產品,陸續走下生產線,走進市內外各大超市櫃檯。公司負責人許家金向記者「訴苦」:日銷售額近8萬元,手頭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只能加班加點。但是,質量必須保證。 10多年來,陳疃鎮一條「藍」路走到底,而莓農也在發生變化。 2013年,陳疃鎮辦起了首屆藍莓採摘節。一開始聽說辦採摘節,不少莓農就嚷嚷開了:「管好藍莓,能有個好收成就行了,搞這花裡胡哨的活動有什麼用?」
沒想到人氣挺高,遠近的親友都來看熱鬧。一個藍莓採摘節,不但全鎮的藍莓預定出大半,而且還吸引了北京、上海等外地人的目光,遊客來了一撥兒又撥兒。陳疃人樂了,這一活動一辦就是七屆,好多村裡人還當起了藍莓形象代言人。
一度被埋沒的青山綠水開始綻放光彩。 既「育藍莓」又「種風景」,陳疃人瞄準「藍莓+」,傾力打造「莓鄉小鎮」。2017年以來,該鎮對石寨河流域進行了全流域治理,整理沿線土地,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發展藍莓栽植。依河布局的美好時光藍莓基地、新港藍莓園、莓香河畔等特色產業觀光片區,嵌入一村一景,將陳疃鎮變成了「一日遊」「兩日遊」全域藍莓主題公園。春賞花、夏採摘,城裡人樂在其中。
即將建成啟用的山海西路遊客服務中心項目集藍莓集散中心、產品展示中心、電商銷售服務中心於一體,融合休憩、購物、餐飲、住宿多業態,與1971研學基地、日照水庫精神記憶館(陳疃)相映成趣,延伸著鄉村旅遊的鏈條。 從一「石」獨大,到一「藍」崛起,再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棵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的「產業大樹」正在盡情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