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綻放花千樹!《浙江日報》點讚橫店23年打造全域影視化的創新樣本

2020-12-11 東陽發布

浙江日報

今天《浙江日報》頭版刊發《23年打造全域影視化的創新樣本 橫店:光影綻放花千樹》一文,7版整版刊發了《山間腹地崛起文化產業,記者探訪橫店影視城——小鎮織就光影夢》一文,內容如下:

23年打造全域影視化的創新樣本

橫店:光影綻放花千樹

「叮噹——叮噹——」一輛舊式電車緩緩由老上海火車站出發,穿過南京路,路過花園小洋房、外白渡橋、國泰大戲院……「乘客」一路穿越回民國時期,覽盡十裡洋場風情。這個夏天,橫店影視城全新影視文旅綜合體——夢外灘(一期)景區試營業開放。

夢外灘影視主題公園總佔地面積500畝,總建築面積近4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5億元,整體建設分兩期進行,此次開放的是一期項目。和平飯店等外灘歷史建築都「搬」到了橫店。此外,橫店首臺大型水舞秀《百老舞匯》也將迎來首演。

這只是橫店眾多影視產業群的最新成員之一。始建於1996年的橫店影視城,目前已經擁有從春秋戰國到近現代的30多個大型影視實景拍攝基地,以及100多個室內攝影棚,各項影視拍攝配套服務體系完善。自2004年全國首個集影視創作、拍攝、製作、發行、交易於一體的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正式成立之後,橫店「規模最宏大、要素最集聚、技術最先進、成本最低廉」的產業鏈優勢愈加凸顯。

作為全國影視產業「金名片」,目前實驗區吸引1800多家影視企業和藝人工作室入駐,累計實現營收1257億元,納稅130億元;入區企業出品了《長安十二時辰》《琅琊榜》《甄嬛傳》《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一系列優質影視作品;「橫店出品」影視劇佔全國總量1/4;由橫店影視城制定的《影視拍攝基地服務規範》被列為國家標準,在全國推廣。

「橫店出品」

文旅融合步入新階段。借「影視IP」優勢,橫店逐步實現從看建築群到文化體驗的轉變,成為全國熱門旅遊目的地,2018年遊客突破1900萬人次。

發展影視產業23年,從大手筆造景到全產業鏈布局,橫店充分發揮影視文化產業的品牌優勢和集聚效應,「無中生有」、從大到強地寫就全域影視化的創新樣本。

山間腹地崛起文化產業,

記者探訪橫店影視城——

小鎮織就光影夢

無山水之奇、資源之勝,卻捧起文化產業的「金飯碗」——身藏浙江中西部腹地,東陽橫店影視城聞名遐邇。

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面對眾多頭銜,我們其實一直心存疑問:「在橫店,人們究竟如何定義影視城?」

8月下旬,再次步入橫店,我們得到了一個看似意外,卻叫人茅塞頓開的回應:「你能看到的地方都是啊!」

伴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號角餘音,橫店處處有戲:宏觀上,影視產業帶動一方經濟,為全國影視業發展提供了富有創造性的探索經驗;微觀上,影視文化打破空間界限,已然融入小鎮的角角落落。

影視興鎮

「這裡是最懂影視產業的地方」

工業起步,影視出名。在行政規劃的概念上,橫店不過是個鎮;但來了你就會發現,它繁華得不愧為城。

仿佛穿越一般,車子行駛過秦清路、清明上河圖路時,會路過數家裝修精緻的咖啡店、囊括各地美食的餐館。不巧碰上下班高峰,明清宮苑景區的廣場前還會堵車。

駕車的宣傳幹事郭靖是東陽本地人,眼見變化日日新:「小時候大家出門都說土話,現在得說普通話。外地人來得多,說土話太影響交流。」

「喏!追星的人從哪兒來的都有。」順著郭靖的視線看過去,是鎮中心的一排商鋪,鋪子外立面的LED屏幕閃爍著「8月朱茵明星見面會」的巨幅廣告。

不了解的人恐怕很難想像:40多年前,坊間還流傳著「有女不嫁橫店」的俗語;而今,這裡竟成了全國知名演員最集中出沒的區域,甚至不少人還在當地買了房。

上世紀末,靠著工業積累起「第一桶金」的橫店人,開始思考文化力的可能性。郭靖說,他最佩服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的眼光和魄力:「1996年決定建設廣州街時,人人都說『這裡交通不便、遍地荒山、鮮有文化,搞影視文化城就是痴人說夢』,誰想現在夢想成真!」

▲上世紀90年代末,建設中的秦王宮景區拍攝基地

▲上世紀90年代末,建設中的清明上河圖景區

目前,橫店已累計投入數百億資金,搭建起橫跨春秋戰國到近現代的30多座大型影視實景拍攝基地,設有100多個室內攝影棚,累計接待中外劇組超過2500個,拍攝影視作品64000多(部)集。

火熱的影視產業,引來無數人追星,也迎來無數人追夢。

午後的烈日,照在以「橫漂」聚居、創業聞名的雅堂村。村口,三兩小年輕在樹蔭下聚集。陽光越烈,他們放聲高唱《海闊天空》的歌聲越響。

本以為夏季人乏力,宜休息。誰想,按著他們的指引來到演員公會才發現,「橫漂」的熱情遠比想像中滾燙。

我們遇到的貴州打工仔,在橫店生活多年。他說:「盤子刷得夠多咯。不試試,你啷個知道我不能演戲?」趁暑期,北京表演專業大學生前來追夢:「我就想好好演戲。這裡管理規範,不怕被騙。」

口碑是橫店影視產業的生命線。近年來,我國影視產業經歷重重挑戰。變局中,橫店優勢尤為凸顯。

「這裡是最懂影視產業的地方!」7月中旬,國家電影局在橫店召開調研座談會。席間,調研過全國多處影視基地的開心麻花董事長張晨再三表示,今年上半年入駐橫店的選擇非常正確。

那天,橫店集團影視文化產業服務中心主任黃雷光也在現場。「影視產業熱度急劇上升,帶來大量資本湧入。但來過的人都相信,橫店模式很難複製。因為我們有『規模最宏大、要素最集聚、技術最先進、成本最低廉』的產業基地。」被業內人認可,黃雷光認為最是難得。

機會多,人氣旺。演員公會註冊人數達7.8萬,累計入駐影視企業和藝人工作室1800多家,營收1257億元,納稅130億元……自2004年全國首個集影視創作、拍攝、製作、發行、交易於一體的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正式成立,橫店各項產業相關的數值都在連年創新高。

從前總覺得「橫漂」特指群演,採訪中卻被「橫」了近7年的四川小夥張澤糾正:「千萬別小瞧橫店的『肚量』。」他說:「我以前是農民,現在當演員、投網劇,還做藝人培訓、演員經紀。整個『樂不思蜀』!」

張澤的職業升級,折射了影視文化產業的輻射強度。當群眾演員、出租房屋、給劇組開車、賣盒飯……藉助於影視延伸出的服裝、化妝、道具、演員經紀等產業鏈,全鎮就業率達到百分之百。

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我國文化建設在曲折中恢復。而今,我國迎來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期。橫店就是最好的例子:2018年,橫店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0%,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多倍,甚至超過一些發達國家。

古希臘哲學家歐裡庇得斯說:出生在一座著名的城市裡,是一個人幸福的首要條件。「有的農村留不住人,橫店是連外地人都趕著來紮根!」聽著當地人的「炫耀」,我們感受到影視產業給當地帶來活力,自成一齣好戲。

居高見遠

「不斷補上專業人才稀缺的短板」

能力越大,責任越重。橫店是全國影視產業的模範生。身居高處的同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才是先行者應有的姿態。

清晨,明清民居博覽城裡綠樹蔽天。走過斑駁的石橋、穿過古樸的木廊,一棟百年古宅之中,隱匿著首家入駐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紅點影視主營影視後期製作業務,擁有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內首條高科技4K-3D(超高清解析度和立體電影拍攝)影視生產線。

踩著木質階梯來到雲計算機機房,幾臺巨大的主機儲存著後期渲染、剪輯的影片;推開一扇木門,聲效混錄棚裡工作人員正為影視劇調音;再推開一間房,高解析度投影幕和環繞立體影像,堪比大影院配備;介紹企業歷程的一面牆上,張貼著各式的榮譽和獎狀。

與古樸環境形成強烈反差,最新的科技成果在這裡十分突出。

「硬體條件已不是問題。」聽罷總裁丁善軍的話,我們不由嘖嘖稱讚。談話間,對企業取得的成績,丁善軍一語帶過。他談得最多的,是當前國家影視產業的挑戰。「我們曾請過國際級的後期製作專家,可目前橫店的高端後期製作量還不足以『養活』國外專家,最後他只好回到了美國。」他認為,產業瓶頸在於專業人才的稀缺,這塊短板要及時補上。

丁善軍語重心長地說,想要趕超歐美影視製作水平,挖角不是長久之計,育才是關鍵之舉。「我們願意為相關專業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過幾天就有300個學生要從北京過來。」他說,產業路子要走穩,少不了教育這條腿。

在橫店,「影視」二字一頭連著城,另一頭連著校。

2006年,橫店集團出資籌建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與影視城「一個娘胎裡生」,學校定位於培養影視產業急缺專業人才。聯絡學校採訪,卻被校方告知,「現在來學校,只能看見大工地」。原來,為了不耽誤教學,學校正趁暑期升級改造,日夜趕工。

行走在腳手架和各式板材之間,校人事中心主任施紅峰帶著我們在教學樓繞了一圈。留心一數,吃了一驚:不算大的校園裡,由不同專業專屬教室組成的實訓樓佔了整整4棟。甚至連車庫都改造成了舞臺與美術製作專業的道具房。新樓屬於學生,原本就少的教師辦公樓反被「擠」到了老樓。

「今年又新招了3000多個新生,學校在校生將突破歷史新高。影視專業操作性強,與其讓學生聽課,不如讓他們動手,實訓基地必不可少。」施紅峰深諳職校定位。

學校大刀闊斧的改造,是基於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目前,全校24個專業中有20個面向影視產業;去年,各院系還進行戰略調整,重新組建了影視表演、影視美術、影視製作、影視旅遊、影視經濟等5個二級學院。15年來,學校累計為影視城輸送人才超過1.5萬。

走出校園,越來越多查漏補缺的工程正在上馬。比如,橫店影視產業園,這是一項總投資30億元的省重大產業園項目。

▲橫店影視產業園鳥瞰效果圖

「建築的外觀會復原具有當時時代特色的建築群,彌補國內現代戲場景拍攝基地的空缺;內部則將建設29個國際標準高科技攝影棚,其中一座全球最大攝影棚面積超過12000平方米。產業園『外景+內棚』的設計,不僅提高空間使用效率,也將與目前國內其他影視基地差異化競爭。」產業園工程部經理杜衛良平時雖多和磚頭、鋼筋打交道,分析起產業路徑竟也頭頭是道。

大投入透露著大格局;大格局決定了大眼界。聽著杜衛良邏輯清晰的介紹,看著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我們相信,未來橫店建設「全球最強的影視產業基地」的雄心定會穩穩落地。

文旅融合

「影視產業的紅利溢滿整個小鎮」

產業與消費共同升級的當下,文旅融合的趨勢與橫店影視城「影視為表、旅遊為裡、文化為魂」的經營理念契合。

熒幕中,影視城在演員們的戲裡;熒幕下,普通人也能做一回劇中人。

明清宮苑是《甄嬛傳》的取景地。我們走過門口一間名為「華妃的鋪子」的食品店,恰好碰見幾位一身旗服打扮的遊客。在幾臺攝影機的包圍下,他們正在一間陳設為上書房的房間裡「商議國是」。

「到橫店只有拍一場戲,才不枉到此一遊!」他們專程從安吉趕來團建,穿上戲服是清宮人,脫下戲服是白領。通過語氣大可判斷,這是他們最期待的行程。

「微電影拍攝」是橫店影視城2016年推出來的文化旅遊項目,每年有6萬人次遊客來體驗。導演張金泉告訴我們,旅遊旺季時,團隊每天要承接四五十部微電影的拍攝任務,「影視城內向劇組開放的一切場景,也向遊客開放,還有編劇提供定製劇本服務。」

早年,橫店以拍攝基地的特色聞名業界;而今,小鎮已成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2000年,橫店影視城實景基地向劇組免費開放。看似「吃虧」的決定,吸引了大量影視作品取景,跟來「打卡」的遊客數量連年上漲。1996年到2018年,橫店的總遊客量為1.5億人次,2018年更是突破1900萬人次。

「人們對旅遊需求的層次已不再是過去那種簡單的遊山玩水、走馬觀花。」橫店影視城有限公司董事長桑小慶認為,「影視IP源源不斷為旅遊提供新鮮的文化元素,我們的旅遊產品就有了深厚的基礎。」 因而,微電影拍攝成為眾多沉浸式旅遊體驗中的一個。

除去觀光遊覽、演藝演出等傳統項目,桑小慶口中「打造影視主題休閒娛樂綜合體」的企業目標正在穩步實現。

幾天前,夢外灘影視主題公園對外營業。漫步景區,我們發現,錢塘江的支流——南江在此流經時也有了「黃浦江」的藝名。身居「黃浦江」,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十裡洋場」風情盡收眼底。

「影視+旅遊」的模式大大拉長產業鏈,更拉動當地三產快速增長。

恰逢飯點,若想去橫店變化大、有人氣、又具代表性的地方感受「煙火氣」,鎮中心的萬盛街是首選。

路過民國風報刊亭、老式電車停靠站,一家幾平方米大的「方凱蘿蔔絲餅店」門口大排長龍。店,是開了幾十年的老店。街上幾年前「髒亂差」的樣子,和如今城市風貌提升打造為「電影主題街」後的熱鬧,老闆方海民都看在眼裡。

「買一兩個嘗嘗鮮的是遊客,當地人經常一出手就買十來個。」他自豪地說,「橫店的劇組、遊客多,根本不愁賣。店裡每天能賣出1000多個餅,年營業額幾十萬元不是問題!」

餅店的紅火只是一個縮影。幸福的小日子,屬於橫店每一戶家庭。

由中央多個部門聯合組織調查的「橫店幸福指數研究」初步結果顯示:2017年,橫店已基本達到現代化水平;橫店人「很幸福」和「非常幸福」比例佔90%以上。2018年,橫店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155元。

如今,影視產業的紅利由影視城向周邊溢出。藉助影視文化產業聚集區的優勢,橫店鎮各行政村深化產業植入,建起各具特色的影視村,做強放大影視效應。目前,第一批近30個村子已納入「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影視主題」的布局,紛紛建起攝影棚,開民宿、餐廳,做起遊客生意。民宿加上橫店影視城直屬酒店,小鎮近3萬間客房節假日時常爆滿。

離開橫店的路上,車窗外的八面山高高隆起。見多了城市的高樓聳立,我們由衷稱讚橫店「山色青青生態好」。司機一聽,樂了:「你們是不知道,早年農民伐木燒柴弄得八面山落下個『瘌頭山』的歪名。」山水見證悠悠歲月。70年間,八面山由「禿」轉「茂」,恰恰映射著橫店借影視文化產業欣欣向榮、綠色發展的巨變。

相關焦點

  • 浙江日報:橫店是「圓心」和「支點」!解密金華影視文化產業全域生長
    12月17日《浙江日報》8版整版刊發《多點布局、更廣覆蓋、密集聯動,金華影視文化產業—— 造夢工廠全域生長》一文,其中用大篇幅報導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突出了橫店在金華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圓心」和「支點」作用。
  • 《浙江日報》頭版點讚橫店影視產業復甦...
    關注浙江日報6月11日,《浙江日報》頭版刊發《橫店影視產業復甦「勁頭足」》一文,點讚橫店影視業復工復產勁頭日漸增強。6月10日,記者在橫店影視城的一個攝影棚內看到懸疑探案劇《拆·案》出品人兼總策劃包蒙蒙忙前忙後的身影。橫店影視業復工復產勁頭日漸增強。最新數據表明,橫店影視城影視拍攝基地迎來開機潮——111個劇組正在拍攝及籌備;劇組人員達1.1萬餘人,比去年同期增長18%。橫店當下的劇組數量及規模都已超越去年同期水平。此外,現已有4000多名「橫漂」返回橫店。
  • 浙江日報整版︱​多點布局、更廣覆蓋、密集聯動,金華影視文化...
    不管是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的正式掛牌,還是《金華市影視文化產業全域化發展規劃(2020—2025年)》的出臺,都預示著一個新態勢——橫店是「圓心」,它的能量向金華其他區域擴散,周邊地區也不斷為橫店賦能;橫店又是「支點」,撬動影視文化產業向金華全域發展,打造國際影視文化之都。這是一場全區域布局、全領域覆蓋、全方位聯動的全新實踐。近日,記者深入金華,看「夢工廠」如何追逐新夢。
  • 登上《新華日報》頭版!我市全域旅遊獲點讚~
    溧陽的全域旅遊引起了《新華日報》的關注昨天(12月18日)的頭版刊登了:《全域旅遊,溧陽示範了什麼》《新華日報》刊登版面全域旅遊新生態,處處綠水青山30年來,溧陽曆屆領導班子換人不換圖,接力走好綠色發展路,精心治山理水,悉心描山繪水,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十三五」期間,投資7億餘元治理水庫、重點塘壩,6.3億元保護天目湖水源地,12.8億元推進區域治汙一體化,14.8億元開展全域農村生活汙水治理。
  • 浙江日報丨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相關負責人朱國強——「搭好...
    大家希望橫店能在許多核心問題上進行改革和探索。」採訪前一天,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相關負責人朱國強深夜才從北京調研回來。他注意到省委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到「實施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點名」要「以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為龍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影視文化創新中心」。「建議極大地鼓勵了集聚區的工作推進。
  • 浙江: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立
    橫店是浙江改革的一張閃亮名片,是文化浙江建設的一塊金字招牌。20多年來,從原本籍籍無名的浙中小鎮,到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成為引領全國影視改革發展的「風向標」,橫店故事、橫店經驗、橫店傳奇持續上演。此次授牌,標誌著浙江文化改革發展又一項新的重大突破。
  • 浙江日報點讚!海寧市長安鎮興福村澆灌「幸福花」
    2019-02-10 07:52 | 浙江日報 | 記者 沈燁婷 通訊員 沈鑫 潘衛國2月10日,《浙江日報》刊發《村幹部沈炳林:興福村澆灌「幸福花」》一文,全文如下:早上6時2009年,興福村逐步流轉耕地,培育以花卉產業為主的特色農業,如今已引進項氏園藝、任氏盆栽基地等7個農業大戶,去年全村花卉種植面積580餘畝,產值達到2800多萬元。同時,通過6個抱團發展項目,去年村集體收入超過200萬元,徹底摘掉了經濟薄弱村的帽子。回村委會的路上,記者見到,村口的大路上駛來了幾輛旅遊大巴,滿載著說說笑笑的外地遊客。
  • 浙江平陽縣:努力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樣本
    二、創建目標根據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指南,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努力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樣本,力爭2020年創成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縣。(一)綜合管理體制基本健全。要圍繞旅遊強體質。把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作為全縣旅遊發展的主抓手,創新旅遊領導體制、綜合協調機制、綜合執法機制、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形成黨政統籌抓,各部門聯動、綜合監管、協調高效的全域旅遊發展機制。(二)全域旅遊風貌初具形態。要圍繞旅遊強服務。
  • 一起搶讀《浙江全域旅遊...
    《浙江全域旅遊發展模式》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鄉旅報告》團隊歷時一年時間共同編撰完成,旨在研究浙江大花園建設背景下的全域旅遊發展路徑和創新經驗,對浙江全域旅遊發展進行系統梳理,通過總結浙江模式、分享浙江經驗,為我國全域旅遊的理論研究提供成熟經驗和實戰樣本
  • 諸暨今年收穫《紹興日報》頭版頭條點讚12次!
    今天,《紹興日報 》頭版頭條點讚諸暨「楓橋經驗」基因+華為科技智慧,指出:「近年來,諸暨積極探索『楓橋經驗+網際網路』社會治理新路子,結合數字諸暨建設,通過行業共建、產業合作等模式,催生數智安防產業發展新模式,充分展示『楓橋經驗』與數智安防產業的『融合樣本』將『楓橋經驗』品牌價值轉化為優勢產業,
  • 橫店影視城牽手浙江音樂學院
    11月23日,橫店集團下屬的浙江橫店影視城有限公司與浙江音樂學院籤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為共建的「數字影視音樂創作製作基地」「影視音樂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浙江音樂學院實習基地」揭牌,並探討建設「影視音樂小鎮」,申報國家級音樂產業基地。
  • 【橫好玩·店記你】首趟山東專列開進橫店,「高鐵+」跨省遊如火如荼!
    政府補貼·首趟山東火車專列開進浙江10月7日,一列主題為【橫好玩·店記你】的7日遊幸福專列抵達橫店。500餘名來自山東的遊客在這裡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品宮廷宴,盡覽華夏5000年風光。「這次專列是我們山東省至浙江橫店影視城的第一趟專列。京滬線的鐵路布點比其他線路複雜,而我們作為橫店影視城臨沂區域的合作商,我們想做些新產品的嘗試,為以後其他創新產品做一些經驗積累,希望橫店影視城在山東省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口碑越來越好!」翔越假期同業平臺負責人尤女士如是說。
  • 溫州永嘉:為打造新時代基層商會樹立「浙江樣本」
    從「服務大廳」到「調解室」,從企業主矛盾糾紛到「化幹戈為玉帛」……12月17日—18日,在溫州永嘉召開的浙江省工商聯商會改革和發展推進會上,溫州市永嘉縣基層商會改革的這些創新之舉贏得了與會嘉賓的紛紛點讚。
  • 一座城引領一個時代 從橫店影視發展透見中國光影變遷
    橫店作為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見證人和探路者,正著力布局影視文化生態,集聚更多高端人才,致力打造「全球最強的影視產業基地」,讓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通過光影走向世界。橫店處處充滿著影視元素 奚金燕 攝  大手筆造景 透過光影走進千家萬戶  眼下的橫店正逢梅雨季,縱然雨水不歇,每天依舊有數十個劇組穿梭於此,將黑白文字變幻成斑斕光影,呈現給千家萬戶。  一個既無交通之便又無山水之勝的小山村緣何會成為中國最大片場?洞窺其發展密碼,橫店集團是無法繞開的標籤。
  • 新時代全域旅遊發展裡程碑式教材《浙江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並不僅僅在於這片土地上貢獻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經濟增長數據,更在於其在黨政主導下以先行者的實踐樣板,通過不斷創新完善形成新的理念、新的機制、新的路徑,其清晰展現地浙江全域旅遊發展模式,為全國貢獻了豐富的浙江經驗和樣本價值。
  • 浙江日報刊文|舟山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做強普陀國際旅遊島群核心區,構築舟山本島城市休閒主線軸,做特嵊泗列島度假圈和岱山生態休閒圈,建設花鳥、白沙、東極諸島等一批主題旅遊示範島,推出濱海騎遊、綠道登山、漁港巡遊等一批旅遊精品路線,完善茶吧、書屋、漁舍等一批特色休閒點,實現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舟山1390座海島,不少島嶼各具風情。
  • 全域旅遊如何發展?世界級旅遊景區如何打造?專家學者有話說
    12月23日,浙江省世界級旅遊景區建設暨全域旅遊(新昌)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新昌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以「共建世界級旅遊景區、助推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就如何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實現文化與旅遊產業的同步高質量發展展開研討。全域旅遊「新昌經驗」是什麼?全域旅遊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浙江是較早提出並實踐全域旅遊的省份。
  • 不斷創新突破 營商環境「溫州樣本」獲企業家點讚
    自啟動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兩年來,我市聚焦「兩個健康」,想在企業前頭,走在項目前頭,不斷推出突破性、創新性的政策舉措,打造出一流營商環境的「溫州樣本」。  想在前頭,讓企業運營成本更低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0長三角·溫州創業高峰論壇上,從武漢落戶溫州經開區多年的奔騰雷射董事長吳讓大的一番分享讓很多人動容。
  • 全域旅遊看「桐廬樣本」
    直到2000年,浙江富春江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國有股進行轉讓,國有資本從桐廬旅遊業中退出,桐廬山水貼上「民營」標誌。轉眼便是20年。今年5月6日,桐廬向全球官宣「桐君山永久免費開放」,9月9日,桐廬縣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浙江富春江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資產收購籤約儀式舉行,「富春江旅遊」所屬的「桐君山」等「六個景區資產」和「景區外四項資產」被縣文旅集團收購。此次籤約意味著「桐君山」等六個景區實現了從「民營」回歸「國營」的轉身,也為全域旅遊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 鄉城縣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樣本
    鄉城縣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樣本 2020-12-16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