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點擊上方小喇叭可收聽詩詞講解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
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
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裡,
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
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裡就是歷代徵戰之地,
出徵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
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
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
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⑴關山月: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多抒離別哀傷之情。《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
⑵天山:即祁連山。在今甘肅、新疆之間,連綿數幹裡。因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謂秋風自西方吹來,吹過玉門關。
⑷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領兵徵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圍困了七天。《漢書·匈奴傳》:「(匈奴)圍高帝於白登七日。」顏師古註:「白登山在平城東南,去平城十餘裡。」
⑸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窺伺,侵擾。青海灣: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由來:自始以來;歷來。《易·坤》:「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來者漸矣。」
⑺戍客:徵人也。駐守邊疆的戰士。邊色:一作「邊邑」。
⑻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這裡指戍邊兵士的妻子。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思婦高樓上,悲嘆有餘哀。」此二句當本此。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詩人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衝突,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徵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爭並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像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徵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生的。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的萬裡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這隻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這幾句並不是侷促於一時一事,而是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參考書籍:中華書局出版社 中華經典藏書系列《唐詩三百首》 顧青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