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國首部航空工業題材主旋律電視劇《中國製造》於12月9日正式殺青,該劇通過「三代」航空人的故事,全景展現了70年來中國航空工業,從與世界先進國家水平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再到同臺競技的艱辛奮鬥歷程。
電視劇《中國製造》由中宣部、中央電視臺與陝西省委宣傳部聯合指導,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榮譽出品,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安徽五星東方影視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聯合出品,陝西文化產業(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航空工業文化中心、陝西榮耀戰旗影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攝製。
《中國製造》由張強等編劇創作,導演李雲亮執導,張博、李乃文、黃曼、徐小颯、王梓權、王佳宇、牛子藩、齊歡、朱研、陳逸恆、牛飄、吳珏謹等主演,計劃於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之際播出。
真實取材航空人奮鬥故事
大國重器螢屏首秀現磅礴氣勢
《中國製造》真實取材於航空工業發展70年裡雄壯偉大的奮鬥事跡、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講述三代航空英雄前赴後繼、同心協力,讓「中國製造」的飛機翱翔祖國藍天的偉大壯舉。該劇既故事化地展現了硝煙烽火下的艱難歲月,也重點重現了改革開放後航空工業的飛速發展歷程,並前瞻性地指明了航空工業體系對中國工業發展、製造產業的帶動作用。
作為一部「飛機製造主題」的劇,隨著劇情的展開,多型航空裝備在劇中逐一亮相:殲5、轟6、殲轟7、殲教7、空警500、運20等真實展現國之重器的磅礴氣勢。在航空工業文化中心的配合協調下,劇組先後於航空工業陝飛、中航西飛、航空工業西飛民機、航空工業試飛中心、航空工業一飛院、航空工業自控所、航空工業強度所等飛機設計、製造、試飛、試驗單位取景拍攝。
電視劇《中國製造》創作歷經四年,編劇及主創團隊多次赴全國飛機製造重鎮進行採風,航空工業先後六次組織專家研討會,對劇中涉及的航空專業技術問題進行探討。編劇團隊更是先後採訪了50餘位航空工業代表人物,查閱了近百本人物傳記,力求劇中的所有人物形象都貼近真實、貼近生活。
頂尖團隊實力演員傾力打造
123天輾轉六地精心拍攝
作為一部弘揚主旋律正能量,展現航空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現實主義作品,《中國製造》匯集了國內最頂尖的幕後製作團隊和演員陣容。
編劇張強曾創作出《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于成龍》等多部優秀作品,導演李雲亮曾執導過《母親母親》《龍器》等精品大劇。攝影指導溫曉、美術指導王剛、造型指導高斌也都分別有《大秦賦》《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等代表作。同時,該劇力邀一批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和青年演員傾情加入,聚攏了張博、李乃文、黃曼、徐小颯、王梓權、王佳宇、牛子藩、齊歡、朱研、陳逸恆、牛飄、吳珏謹等一批老中青三代優秀演員。
《中國製造》於2020年4月正式建組籌備,2020年8月9日於陝西漢中開機拍攝,歷經123天完成計劃。4個月來,劇組轉場六地,改造場景300餘處,搭建場景80餘處,製作飛機及飛機部件道具更是「看家本領」,道具總量達18000餘件,此外還有服裝近萬件,全部參演人員累計也近萬餘人次。數字的背後,凝聚著全體創作人員的初心,力求全方位真實還原70年航空工業以及百姓生活的發展變化。
《中國製造》已被列入中宣部「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項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8-2022年百部重點電視劇」、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重點現實題材電視劇劇本扶持項目」、中央電視臺2020年重點跟進項目、陝西省委宣傳部「2018年重大文化精品項目」。隨著前期拍攝的結束,劇組將進入緊鑼密鼓的後期製作,計劃於2021年與觀眾見面。
鐵粉必看
航空工業舉辦「十四五」發展高端論壇國家憲法日,一起來學習!原標題:《首部航空工業題材主旋律電視劇《中國製造》殺青!》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