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賽場 回歸校園
記者觀察
本報記者 韓成棟
從這裡開始,不一樣的精彩!這是深圳大運會的主題宣傳口號。
在最近幾天的採訪中,記者逐漸感受到了這一口號的內涵和精神。其中,最明顯的是,大運賽場,逐漸回歸校園,在賽場徵戰的運動員不再是星光熠熠的奧運選手、專業選手,更多的是來自大學校園的青年學生。
在10年前的北京大運會上,作為東道主的中國代表團派出了幾乎是國家隊的陣容,王治郅、姚明、巴特爾、田亮、胡佳、王勵勤、李小鵬等明星選手登場參賽,而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選手卻寥寥無幾。
然而,在今年的深圳大運會上,在中國代表團的男、女籃球、男足、男、女排球隊的陣容中,我們很難看到一流的國家隊選手,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學生軍。其中,男排隊伍完全由復旦大學的學生組成,男足則是北理工大學生足球隊,羽毛球隊由全國10所高校的學生組成。
據統計,在深圳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的505名運動員,分別來自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10所高校,其中學生軍佔據了總人數的90%。與此同時,與以往力爭金牌第一的目標不同,中國代表團本屆大運會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指標則是「比出水平,賽出成績,增加大賽經驗」。
種種跡象表明,深圳大運會正在試圖回歸到一個真正的大學生運動會。來自義大利的記者託米奇興奮地說,把大運會還給大學生,這是我們所期待的,這正是深圳大運會最可喜的亮點。
本報深圳8月15日電
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責任編輯: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