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百家號平臺的一名文化領域創作者,我除去寫些書法作品,也會用硬筆寫一些文章,與大家分享。
既是文章,就有別於「動態」和「視頻」等其他形式,是會有一定的篇幅限制,為了方便寫好後再修改,一般都會寫在紙上,再輸入電腦。
講這些是為了說明,在電腦和手機日益普及,許多人少有書寫需要的當今,我依然在使用鋼筆這個老物件,來完成我的創作。
花溪書院底稿截圖
當有一天,我打量著自己的底稿進行審閱時,忽然發現,書寫得是那麼流利,雖然時有寫錯了字,隨手一塗後,接著寫下去的情況,卻絲毫沒有影響到書寫的連續性。這樣的筆法都是隨性而起,並沒有刻意的去安排布局,畢竟只是個底稿而已,寫得匆忙,反而達到了書法的章法布局要求,簡直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花溪書院底稿截圖
這種書寫體驗讓我觸類旁通,再回頭審視毛筆行書中,讓我傷腦筋的布局留白時,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有一句話叫作「功夫在詩外」本是用來解釋,如何學習寫作詩歌的,這個時候我想起它,是因為感覺學習書法不僅僅要將目光鎖在書法上面,還要更加注意觸類旁通的去領悟其中的精髓所在,在書法之外,找尋那些與其息息相通的法外之門。
花溪書院習書截圖
我們說一幅好的行書作品,不僅是符合了章法,最為可貴的是可以表現出,書寫者的真情實感,看一看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寒食帖》就會認同我的這一觀點了。
這兩幅作品都沒有刻意布局,反而增加了他巧奪天工的自然流露,不僅僅真實地表現了作者的真性情,還將作者平日裡積聚在身的那些書寫技巧,理論精髓全部以最自然的方式展現出來。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硬筆和毛筆在書寫體驗上是異曲同工之妙,二者是相互促進的關係。
各位同仁,你們是這樣認為的嗎?歡迎在評論區與我留言,互動交流。如果喜歡此類作品,敬請關注花溪書院,方便你第一時間看到我的更新文章。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觀看,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