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勝往事】張永康:河口聯話

2021-02-17 滇西北大境界陳洪金小書齋
  河口聯話

         作者:張永康

想到美麗的程海湖,思緒就會不由自主地飄到河口。河口是位於程海湖最南端的一個古老村落,也是雲南歷史上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和一個重要驛站。茶馬古道的斑駁時光已經遠去,但河口老街的一磚一瓦、一屋一牆以及那些被歲月侵蝕出的老舊痕跡,還依稀見證著河口昔日的繁華和永勝歷史的厚重。漫步在河口老街上,看著那些飽經風雨和歲月洗禮的石板、磚瓦和土牆,細碎的馬蹄聲和馬幫的銅鈴聲仿佛還在耳邊久久迴蕩……

每一次站在河口眺望程海湖,我都有當年範仲淹登上嶽陽樓時的衝動。那種海風拂面的悠然自得和「極目楚天舒」的清爽愜意,足以令行色匆忙的人們停下倉促的腳步,感受此地此時的寧靜怡然。

河口雖然沒有嶽陽樓,卻有一個「望海樓」,夏日的清晨,站在「望海樓」邊上眺望程海湖,一番極美的景象就會呈現在你的眼前:蒼茫的群山倒影在寧靜的湖水中,像極了一位睡美人。幾許輕盈的薄霧籠罩在山脊上,湖面四周飄散著一層淡淡的白煙,微風拂過,白煙嫋嫋,波光粼粼,仿佛清風正在幫睡美人梳理著飄逸的秀髮,幾隻水鳥從湖面飛過,翱翔到天空,程海湖便在香甜的睡夢中醒來。

而我鍾愛河口的最大理由,莫過於河口的三大美食和那半副「三可口」的千古絕對。先來說說與對聯有關的三大美食:豆腐、辣椒、白鰷魚。每一次和愛人回河口老家的時候,如果能買到魚,這三大美食都是全家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餚。當然,現在白鰷魚是吃不到了,但是可以用鯽魚、鯉魚等替代。河口豆腐遠近聞名,其細膩柔軟、久煮不爛的特點,是其他地方的豆腐無法比擬的,或許是山泉水的緣故,也或許是程海種植的大豆或者是生產工藝的緣故,三者結合,便造就了河口豆腐這道傳奇的美食,或煎或煮,總讓人過口難忘。我想,如果說山泉水是河口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那麼石磨豆腐的生產工藝也是造就河口豆腐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老輩人說,謀生有三苦:釀酒打鐵賣豆腐。隔夜想起千條路,早起仍然賣豆腐。充分說明了做豆腐的辛苦和生產工藝的複雜。永勝作家李夢遊先生曾寫過一篇《河口豆腐,忘不了的程海美味》的文章,詳細介紹了河口豆腐的工序。我想,經過那麼多道複雜的工序,付出那麼多的汗水和艱辛,河口豆腐好吃的奧秘自然也就在裡面了。

河口辣椒以當地山泉水灌溉種植,形體飽滿適中,色澤鮮紅或金黃,用油煎或火燒後,清香四溢,又香又辣,最能激發食慾。白鰷魚則是程海湖特有的土著魚之一,體型細長,寬約二指,肉質極為細嫩,現在數量極少,已經很難吃到了,僅從數量上來說,就比撫仙湖的抗浪魚還珍貴了。

用河口豆腐和河口辣椒烹飪出來的程海魚,湯色呈淡淡的乳白色,香氣撲鼻,味道極為鮮美,再佐以河口火燒辣椒調製的蘸水,一道山珍海味就誕生了,令人垂涎欲滴。魚和豆腐入口,口舌生津,唇齒留香。這樣的美味,就產生了這半幅千古絕對。傳說一位長期生活在程海的秀才品嘗了這道美味佳餚後靈感湧現,出一上聯曰:「河口三可口,豆腐辣椒白鰷魚」。怎奈冥思苦想、搜腸刮肚一直到終老都對不出下聯。時至今日,多少文人韻士、楹聯高手仍然無法對出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此聯之所以被稱為千古絕對,是一個連環拆字聯,拆地名「河口」二字為「三可口」三字,此為第一步,「可」字鑲嵌在「河」字中,第二步拆出「可」字,「口」字又鑲嵌在「可」字中,第三步再出「口」字,連拆三步,可謂步步為營,環環相扣。且「三可口」的含義為當地有名的三種特產:豆腐、辣椒、白鰷魚,使地名與美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充分描繪出河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美食文化,集趣味性和文學性於一體,可謂情景交融,文食並茂,匠心獨具。

中國的楹聯與書法、國畫一樣,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瑰寶,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僅以藝術形式劃分,就分為迴文聯、疊字聯、頂針聯、嵌字聯、集句聯、聯邊聯、拆字聯、玻璃對、無情對等等,可謂煙波浩渺、博大精深。其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千百年來,這種語言文字中的獨特藝術形式深受人們青睞,特別是拆字聯,將漢字的字形各部分拆離開,使之成為另外幾個字(或形),並賦於各字以新的意義。

我國歷史上就留下了不少文人才子有關拆字聯的趣味故事。傳說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中,唐伯虎得知詩友徐貞卿之妻生一子,就與好友祝允明商量賀喜之事並以此為題吟出上聯:半夜生孩,亥子二時難定。聯拆「孩」字,因古時沒有鐘錶,半夜生孩子,既可能為亥時,又可能在子時,故「亥」「子」難定。祝允明煞費苦心,未得妙句。賀喜那天,祝允明偶聞徐貞卿夫妻,一個屬蛇,一個屬雞,便對出下聯:百年匹配,巳酉兩屬相當。下聯把「配」字拆為「巳」「酉」兩個生肖,有根有據,令人叫絕。相傳佛印和尚與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曾有過一次拆字聯妙對。有一天佛印和尚去拜訪蘇東坡,大吹佛力廣大、佛法無邊。坐在一旁的蘇小妹有意開他的玩笑,即出上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聽,也反戲她一聯:女卑為婢,女又可為奴。蘇小妹和佛印的妙對,就是利用拆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戲虐,真是妙趣橫生。喜歡周星馳的朋友,一定不會忘記其代表作《唐伯虎點秋香》,影片中有一段唐伯虎和「對穿腸」對對子的精彩畫面讓觀眾大呼過癮,其中就有一對拆字聯:十口心思,思君思國思社稷;八目尚賞,賞花賞月賞秋香。想到「對穿腸」氣急倒地口噴鮮血的畫面,觀眾總能忘卻憂愁捧腹開懷,對對聯對到這個份上,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此等經典場景,只有「無釐頭」周星馳才能想得到、拍得出。

或許是喜歡楹聯的緣故,我還收集著歷史上的一些經典的拆字聯,比如: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吳;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鴻是江邊鳥,少水沙即現;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蠶為天下蟲,是土堤方成。冰涼酒,一點、二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清水青,水青清,清清水青,水青清清;明日月,日月明,明明日月,日月明明。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成戰;偽為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即拿。

我曾看到縣內楹聯愛好者以她留文化的「她留」二字來對「河口」,將「她留」拆為「女也留」,可惜三字文意欠缺。也曾看到一位老鄉將「三可口」聯掛在天涯論壇上求下聯,一網友的下聯拆「重慶」二字相對:「重慶千裡慶,香菇大蒜回鍋肉」,且不說「重慶」二字只能拆出一步,「千裡慶」與「香菇大蒜回鍋肉」也無法對應。網上還有人開發出了一個名叫「王斌給您對對聯」的系統,只要你輸入上聯,系統就自動對出下聯,大部分對聯還十分工整且有意義,十分了得,令人讚嘆。然而系統對於此類拆字聯卻是望洋興嘆,無能為力。輸入「三可口」聯後,下聯內容風馬牛不相及,令人啼笑皆非。可見無論電腦和軟體多麼厲害,終究抵不過人類的大腦和智慧。

閒暇之餘,我喜歡研究紅學,有一天看脂硯齋批語,有紅學家說脂硯齋的筆名「脂硯」二字,「脂」是指胭脂,寶玉素喜吃胭脂,「硯」字拆開則是石見(現,通假字),寶玉是頑石,寓頑石現形之意,此說極為有趣。我忽然想到「硯」字還可以再拆開,以「硯兒」二字拆開或許可對「河口」二字:拆「硯兒」二字為「石見兒」三字,此為第一步,「見」字鑲嵌在「硯」字中,第二步拆出「見」字,「兒」字又鑲嵌在「見」字中,第三步拆出「見」字,也是連拆三步。然而「石見兒」三字文意欠缺,沒有意境,終是遺憾,如果理解為「石現兒」,兒字為兒化音,則未免太牽強附會了。

 

而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歲月的變遷,楹聯文化的傳承離我們似乎漸行漸遠,江南四大才子和「三蘇」亦不復在,或許這半副「三可口」的對聯真正成為千古絕對了。我時常想,就像愛神維納斯的斷臂一樣,這半幅千古絕對同樣充滿殘缺之美,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它體現著河口當地的美食文化和風土人情,蘊含著程海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彰顯著永勝中原文化的底蘊和情懷,值得我們去傳承和弘揚。

隨著麗攀高速的貫通,美麗的程海湖一定會成為麗江旅遊的「後花園」,到那時,到程海河口來遊湖觀景、品魚對聯的遊客和文人一定會越來越多,除了程海的邊屯文化博物館和毛氏宗祠,「三可口」的千古絕對或許會成為程海湖最亮麗的一張文化名片。

相關焦點

  • 《儒林外史》與永勝方言
    上不得臺盤第二十一回《認祖孫玉圃聯宗,愛郊遊雪齋留客》原文:「牛玉圃惱了,沉著臉道:『你原來是上不得臺盤的人!』忙叫小廝氈包裡拿出一件衣裳來與他換了,先送他回下處。」永勝方言:「三個兒子,都上不得臺盤,我只有老臉厚皮自己來求您了!」
  • 河口,一個程海南部的古老漁村
    河口村曾經也是從金江古渡至三川壩的茶馬古道必經之地,這裡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狀元寺、河口文廟、天子廟等古建築群還保存完好。河口老街是永勝茶馬古道上集市遺蹟。據說,以前在河口停宿的馬幫眾多,常常沒有投宿的地方,只好在路邊的屋簷下休息。所以,河口村的房屋臨街一邊都加蓋了一間廈,同時將房屋的大門向外延伸,留出一塊寬寬的空地給走馬幫的馬夫們休息。那時滿街都是賣貨、買貨的人,街市熱鬧非凡。
  • 探訪舟山「沙雕兄弟」張偉康、張永康,當年,他們曾叱吒風雲
    舟山人「點沙成金」,為中國旅遊業創造了一個精品,也改變了「沙雕兄弟」張偉康、張永康的人生軌跡。這對親兄弟是定海區小沙街道毛峙村人。哥哥張偉康今年63歲,弟弟張永康今年55歲。他們原本靠祖傳的木雕手藝謀生。1999年舟山國際沙雕節上,兩兄弟憑藉作品《海上臥佛》聲名鵲起。
  • 中國永勝·雲南邊屯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內現設有「序廳」、「邊屯雲南」、「明清以來的雲南文化名人」、「永勝非遺記憶」、「翰墨丹青話邊屯」、「北勝州與瀾滄衛」、「滄陽春秋」等七個展廳。該展廳展覽著自明朝至當代永勝許多知名書畫家的優秀書畫作品,這些作品風格各異、個性迥然,展示著幾百年來永勝邊屯兒女在翰墨丹青方面的深厚造詣。
  • 「海潮人文」探訪舟山「沙雕兄弟」張偉康、張永康,當年,他們曾叱吒風雲
    舟山人「點沙成金」,為中國旅遊業創造了一個精品,也改變了「沙雕兄弟」張偉康、張永康的人生軌跡。這對親兄弟是定海區小沙街道毛峙村人。哥哥張偉康今年63歲,弟弟張永康今年55歲。他們原本靠祖傳的木雕手藝謀生。1999年舟山國際沙雕節上,兩兄弟憑藉作品《海上臥佛》聲名鵲起。
  • 《永勝風物誌》系列叢書
    【編者語】為堅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覺,以中共永勝縣委宣傳部為主,15個鄉鎮、縣文聯、縣史志辦、縣政協文史委、縣文旅局為輔,編撰了《永勝風物誌》系列叢書。叢書共16本,由1個總本及15個鄉鎮分本組成,以概況、自然資源、風景名勝古蹟、民族民風民俗、特產工藝美食、民間藝文傳說、鄉土人物掌故等為主線,從永勝實際出發、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力求既有歷史的縱深感、又有現實的光輝,所用資料儘量準確、可靠,以幫助讀者了解永勝、提供參考。叢書參閱了眾多文人的文章或資料,由多位攝友供圖,謹此致謝!
  • 雲南非遺:永勝琺瑯銀器製作技藝
    元朝不僅在今永勝設置北勝州(府),還在駐軍之地設置永寧州,「永北」「永勝」之名均源於此。到了明清時期,永勝琺瑯銀器已銷往緬甸、印度等地。,進一步帶來中原傳統手工技藝,使永勝琺瑯銀器工藝更加成熟。過去,永勝城西的「南陽井」和城東的「柏枝井」,對製作琺瑯銀器有很奇妙的功用。
  • 湖廣填四川之《客家風雲》(張永康)
    館內有一長聯:日出東山看洛帶樓臺四面桃花映綠水聞雞鳴犬吠牛馬喧此地恰是武陵勝地;客來南海興江西會館八方賢達話青菜喜果肥花蜜稻麥香這裡依稀蓬萊仙家。他們在茶館裡議事或趕集時做生意,都用「土廣東話」交流。客家人很注重守住文化的根,在家裡不講客家話就被認為是忘本,有「寧丟祖上田,不忘祖宗言」的家訓。客家話是客家族群最顯著的標誌,一般以梅州音為正宗,即來自廣東、福建、江西的客家人定居東山後,自稱是「廣東人」。
  • 邊屯名郡永勝 絲路古道勝津
    據《韶山毛氏族譜》載:「太華公攜清一、清四官楚後,留在瀾滄衛的清二、清三等兒子及其繁衍的後裔,形成了與韶山毛氏同一始祖的永勝毛氏。」 由於明代在今永勝實行「土流兼治」「府衛參設」方針,內地漢族軍戶大量進入永勝戍邊屯墾,中原儒家文化大規模傳入永勝,並與當地民族文化交融發展,逐步形成永勝邊屯文化。所謂邊屯文化,就是中原內地漢文化與雲南邊疆少數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特殊地域文化。
  • 麗江小眾景區:永勝景點、美食及路線全攻略
    ·雲南邊屯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內設邊屯雲南、雲南明清歷史文化名人、永勝非遺記憶、翰墨丹青話邊屯、北勝州與瀾滄衛、滄陽春秋7個展廳。·雲南邊屯文化博物館毛澤東祖先紀念園設毛太華館、雲南永勝毛氏源流館、湖南韶山毛氏源流館、毛澤東個人故事館4個展館。
  • 副市長、公安局長鄒永勝深入珠山分局裡村派出所調研指導慰問
    6月11日晚20時許,景德鎮市副市長、公安局長鄒永勝在治安支隊政委葉傳紅的陪同下,來到珠山公安分局裡村派出所進行調研,調研中檢查指導了派出所值(帶)班和接處警工作情況,看望了仍在連續作戰的派出所民警。在派出所會議室,鄒永勝一行聽取了裡村派出所所長黃欽關於派出所近期打掉兩個盜竊犯罪團夥的情況匯報,詳細了解了當前派出所工作情況以及正在打造的陶溪川派出所建設推進情況等等。
  • 麗江永勝: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據了解,永勝縣目前正在策劃新時代旅遊業態、項目、產品、線路,包括儘快完成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及涉及旅遊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啟動毛家灣3A級景區創建工作,積極推進程海康養小鎮、自駕遊營地等項目建設;全力服務和融入大滇西旅遊環線,加快內聯外通環線建設,推進永勝全域旅遊集散中心建設,完善旅遊導覽體系;構建永勝文化旅遊投資平臺,引進「有實力、有情懷」的企業主體,建設高標準高品質的半山酒店和民宿產品
  • 雲南永勝縣委書記楊曉敏:脫貧攻堅這一路
    當我走遍了永勝大地,行路難的問題越加沉重,適逢雲南「五網」會戰,我們抓住機遇,橫貫東西南北的三條高速公路進了國道省網,徵地拆遷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和縣長掛帥出徵,人大政協給力,陳正江副主任、成聯柱副主席坐陣指揮調度,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徵遷指揮部,壓實沿線鄉鎮一把手責任,在脫貧攻堅最苦最難的時候,我們完成了三條高速公路徵遷任務,高速時代就要到來,必將提速永勝大發展。
  • 【舌尖上的永勝】之燉火腿肉
    ----以上廣告----永勝美食多種多樣且五花八門,許多食材還獨具地方特色。在受眾人青睞的各類烹飪成果中,火腿肉無疑是最讓永勝人魂牽夢縈的一個。雖然它可能沒有永勝油茶那麼名揚四方,但凡是品嘗過它的人,都會立刻陷入那鮮美的味道中無法自拔。 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永勝這道風味無窮的燉火腿肉。在永勝,每年殺完年豬後,家家戶戶都會用鹽和酒醃製火腿肉。經過數月的風乾,火腿就會在悄然而過的時間裡,發生神秘莫測的化學反應。一塊新鮮的豬肉,逐日演變成色香味俱全的熟化火腿。
  • 邊屯名郡永勝 絲路古道勝津
    據《韶山毛氏族譜》載:「太華公攜清一、清四官楚後,留在瀾滄衛的清二、清三等兒子及其繁衍的後裔,形成了與韶山毛氏同一始祖的永勝毛氏。」 由於明代在今永勝實行「土流兼治」「府衛參設」方針,內地漢族軍戶大量進入永勝戍邊屯墾,中原儒家文化大規模傳入永勝,並與當地民族文化交融發展,逐步形成永勝邊屯文化。所謂邊屯文化,就是中原內地漢文化與雲南邊疆少數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特殊地域文化。
  • 【微雲山.警世通言】石頭上的畫家 (文/張永康)
    石頭上的畫家文/張永康 張永康:詩人、作家、編劇,影視策劃人。平臺主編:四川作家張永康(蜀國立秋)。定期向國內大刊推薦「天下雲山」文學方陣!
  • 永勝:一座蘊藉著豐富旅遊資源的富礦
    永勝地處滇西北高原腹地,曾經一度是滇西北交通要道,東與華坪縣接壤,距離四川攀枝花市180公裡,南與大理賓川相鄰,與賓川縣城相距20公裡,離大理古城190公裡;西與鶴慶縣隔江相望,北與寧蒗接壤,離瀘沽湖160公裡。據此可見,永勝所處地理位置並非「孤懸江外」,尤其是交通條件的改善,永勝的區位優勢便隨之凸顯。區位優勢之於旅遊開發,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
  • 永勝與農墾北大荒商貿集團合作框架協議籤約
    盧愛軍指出,農業是永勝的基礎,也是永勝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根基。在永勝吹響脫貧攻堅夏季總攻號角的關鍵時刻,舉行「永勝縣10萬畝優質醬香型酒用糯高粱基地建設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旨在推動永勝高原特色農業邁向新臺階,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鼓舞鬥志、凝聚力量。
  • 來自雲南永勝「大山」的味美誘惑
    永勝野生菌——來自「大山」的味美誘惑夏末秋初,雨水氤氳著雲南大地,山林間瀰漫著特殊的芬芳與清新,來自大山深處的悸動,各類野生菌破土而出,帶來一場視覺與味蕾的盛宴!永勝——滇西北高原與橫斷山脈交接地帶,既是野生菌相聚狂歡的「常地」,也是拾菌人心花怒放的「天堂」,雞樅、牛肝菌、羊窩菌、乾巴菌、見手青……這些天然無汙染,口味獨特富含營養的野生菌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永勝「綠色食品」的一張響亮名片。
  • 桂城夏北永勝舊村居改造項目動工
    掃碼看詳細內容 珠江時報訊(記者/李冬冬通訊員/李芳毅)昨日下午,隨著鉤機的轟隆聲響起,桂城夏北永勝舊村居改造項目建設正式啟動截至昨日,《夏北社區永勝經濟社舊村居改造項目房屋拆遷補償協議》籤約率已達88%,意味著永勝正式進入首期回遷安置地塊建設階段,預計2023年完成首期回遷安置交付使用。 2019年1月3日,永勝率先打開夏北舊村改造新局勢,召開永勝經濟社舊村居改造項目確定合作開發企業成員大會,大會以93.09%通過率同意確定佛山市碧桂園碧欣置業有限公司為舊村居改造項目合作開發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