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船舶追蹤網站近日消息,截止到2021年初,近70艘的澳洲運煤船滯留中國港口,漂泊海上,超1000萬噸煤沒法卸貨。中方給出的理由是澳大利亞的煤炭質量不過關,澳大利亞卻污衊稱這是貿易歧視。而遭罪的是澳大利亞貨船上的印度籍船員,由於長期不能卸貨下船,有船員試圖自殺以擺脫精神困擾。
卸不掉的煤,離不開的船
這麼多澳大利亞的船隻來到中國,要從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貿易交往說起。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煤炭的主要出口國,中國的煤炭消耗量大,澳大利亞對中國市場有嚴重依賴性。由於地理位置和經濟成本的原因,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煤炭運輸主要依靠海運。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相隔著太平洋,而煤炭運輸方式中海運是成本比較低的一種選擇。所以常年有大量的澳大利亞煤炭貨運船來到中國港口。
為什麼澳大利亞的船隻上的煤炭到了中國港口卻不能卸貨呢?船員又不能下船甚至崩潰到想自殺呢?首先,因為船上的煤炭確實有些存在質量問題,以及船員沒有做核酸檢測,無法排除攜帶病毒的風險,這是表層原因。其次,深層的原因是,澳大利亞的船東本可以撤回船隻,但是船東為了利益寧可犧牲船員的健康,導致煤炭卸不掉,船員下不了船。
煤炭屬於澳洲,船員來自印度?
在這次事件中,存在一個有趣的現象。澳大利亞的船隻船員幾乎都是印度籍的,即澳大利亞船隻都是外籍船員,本國船員幾乎沒有。我們要看清楚事情的本質,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反制措施並不針對包括印度在內的第三方國家。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主要是因為澳大利亞作為發達國家,本國人較少幹船員這種風險大的工作,船員大多來自發展中國家。中國無意傷害印度船員的利益,但是事情的本質是澳大利亞方面的不作為以及不符合要求的產品。正如,印度船員所說的:「我們只是運輸人員,我們沒有任何錯」。中國對印度船員表示同情,給予一定的人道主義救助,但是「解鈴還須繫鈴人」,澳大利亞方面必須拿出實際行動來,畢竟煤炭是他們的煤炭,船隻是他們的船隻,船員即使是印度籍,也是他們的僱員。
質量問題還是貿易保護?
中國官方對不給予澳大利亞煤炭船隻卸貨機會給出的原因是質量問題,但是澳大利亞非但沒有轉變態度,還將事件提交到世界貿易組織那裡仲裁。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做法表示遺憾。
實際上,中國海關近年對澳大利亞煤炭的檢測中的確發現存在質量問題,外交部既然給出正面回應,那麼質量問題就不是莫須有的事,澳大利亞煤炭確實有過期等問題存在,中國基於這一點去維護本國的利益不能說是貿易歧視,而是合理合法的措施。澳大利亞不顧印度船員健康,反倒把中國告到世貿組織,有點「強買強賣」的意味了。國際貿易要遵守一定的規則,顯然,不遵守規則的是澳大利亞。希望澳大利亞認真反省自身的問題,否則中國對澳大利亞市場的大門可能越關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