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洋上,有兩串「珍珠」似的島鏈若隱若現,灑落在南北800多公裡,東西寬130多公裡的海域。這裡陸地總面積只有298平方公裡,不及香港的1/3,而人口只有44萬,這就是亞洲最小的國家馬爾地夫,一個全球頂級海島度假聖地。
馬爾地夫為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由26組自然環礁、1196個珊瑚島組成。其中約200個島嶼有人居住。其陸地總面積只有298平方公裡,是亞洲最小的國家。這裡距離印度南部約600公裡,距離斯裡蘭卡西南部約750公裡。
由於馬爾地夫位於赤道附近,這裡大部分地區具有明顯的熱帶氣候特徵,終年炎熱、潮溼、多雨,無四季之分,年平均氣溫28℃。馬爾地夫數以千計的珊瑚島和環礁,有著旖旎的熱帶海洋風情。
此外,馬爾地夫還是世界上環礁最多的國家,全國1196個礁島中,只有大約200個礁島有常住居民,其餘都荒無人煙。這些礁島平均露出海面1.2米,最高點離海面僅6米。全國80%的陸地海拔不到一米。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島國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嚴重威脅。為應對海水的侵襲,馬爾地夫的許多地方已經開始修建堤壩。科學家對此警告稱,100年內馬爾地夫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馬爾地夫總人口為44萬,均為馬爾地夫族。他們是不同時期遷來的僧伽羅人、達羅毗荼人、阿拉伯人和尼格羅人的混血後裔。馬爾地夫人口大多分布在首都馬累,1/3的人口生活在首都馬累,剩下的人口分布在其他200多個島嶼上。
作為亞洲陸地面積最小的國家,馬爾地夫不到50萬的國民卻是「南亞首富」,人均GDP在2018年超過一萬美元,而同期印度人均GDP只有2015美元。在2011年以前,馬爾地夫曾被列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通過多年發展,馬爾地夫依靠旅遊業和船運業,成為南亞地區人均GDP最高的國家。
旅遊業是馬爾地夫第一大經濟支柱,旅遊收入佔GDP總量多年保持在25%左右。馬爾地夫作為全球旅遊熱門地點之一。他們預測,今年到訪的遊客將達到創紀錄的160萬人次。如今,中國已連續8年成為馬第一大旅遊客源國,每周有26班直航客機往來中國和馬爾地夫之間,預計今年將有約30萬中國遊客到訪馬爾地夫。有很多網友調侃稱,這個南亞最富有的國家是中國遊客捧出的!
歷史上,中馬友好往來和貿易關係頻繁,鄭和下西洋兩度訪問馬爾地夫,稱之為溜山國。近年來,中馬繼續保持友好交往勢頭,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大項目合作進展順利。中馬友誼大橋竣工並投入使用,馬累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完成跑道鋪設和試飛部分,拉穆環礁連接公路項目和住房二期項目均竣工交付。圖為馬爾地夫中馬友誼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