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狂妄枉少年」很多人理解錯了,下一句更是至理名言

2020-12-11 熊貓哥聊歷史

作者:熊貓哥

導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為我們有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是幾千年的先哲和先人們用他們一生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又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因為每個成語裡、每句話裡都有故事。因為我們這個民族經歷的多,所以我們也更成熟、更懂得人生、更懂得人情世故。而這句「人不狂妄枉少年」也是前人故事總結的精華

傳統水墨畫

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也成了很多小青年不顧一切追求自我的座右銘,但實際上這句話的意思有很多人理解錯了,很多人理解的是青春年少就應該無所畏懼一往無前,更有極端的理解為,趁著青春年少做一些猖狂的事情,比如目中無人更或者是犯罪。那麼這句名言就是害人不淺了,但這些理解都是錯誤的。而寫出這句話的唐伯虎用一生詮釋了這句話真正的意思。

唐伯虎劇照

這個唐伯虎就是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的唐伯虎,真實歷史上的唐伯虎確實是風流倜儻,但那是在少年時期。16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府學讀書,28歲成為應天府鄉試第一的解元。此後朋友稱呼唐伯虎為唐解元。但29歲的時候入京會試蠻有信心的考取功名卻被捲入科場舞弊案 (可能是被人陷害)取消成績。此後的唐伯虎對科場失去信心,醉心書畫晚年窮困潦倒致死。大才子唐伯虎自此成為後人口中的「風流才子」的廢物。

而另一位被後世稱為聖人的王陽明在這一年考中了進士。但王陽明卻考了三次用了8年時間才得中。而王陽明第一次考試失敗說:

「世人以不中為恥,吾以不中動心為恥」

已經有了心學的風範了。王陽明一生經歷磨難卻又見招拆招,終成聖人。而唐伯虎卻成為「風流倜儻」的廢人

50歲的唐伯虎還有四年就要去世,他哀嘆一生無所作為寫了一首自嘲的詩,《老少年》:

人為多愁少年老,花為無愁老少年。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將詩酒醉花前。

心學大師王陽明

後人總結唐伯虎的經驗,引申出「人不狂妄枉少年」這句話。唐伯虎少年得志,中年認命,晚年窮困潦倒。

人年少的時候要拼搏不能認命,要不然就枉費了青春年華。這才是「人不狂妄枉少年」的真正意思

但這句話只是說了一部分加上後半句才完整。後半句就是,少年無志事難成

這句話的意思都在字面上了,青春年少要有大志向,如果沒有志向啥事也幹不成。和前半句人不狂妄枉少年,形成了對人少年時的指導。那麼這兩句話的連在一起說就是:

人在少年的時候要立下大志向,要努力拼搏。這樣才不枉費青春年華,才能有所成就。

人如果只是拼搏而沒有立下志向就會不知方向,到頭來也會一事無成。所以後半句相比於前半句更是至理名言

結語:很多時候我們把古人的意思理解錯了,理所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思理解,其實真正理解古人的成語和俗話,對我們的人生幫助非常大,比如這句

人不狂妄枉少年,少年無志事難成

你說呢?

相關焦點

  • 「人不狂妄枉少年」很多人理解錯了,下一句更是至理名言
    而這句「人不狂妄枉少年」也是前人故事總結的精華傳統水墨畫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也成了很多小青年不顧一切追求自我的座右銘,但實際上這句話的意思有很多人理解錯了,很多人理解的是青春年少就應該無所畏懼一往無前,更有極端的理解為
  • 不知名詩人寫下一詩,短短4句卻成名篇,其中一句更是至理名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白鹿洞二首·其一》,它的作者王貞白,雖然相較於李白、蘇軾、陸遊來說,要不知名的多,但是它面對讀書、時間上的態度,卻是值得我們學習並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的。對於王貞白的這首詩,可能很多人光從題目上來看並不熟悉,不過我相信其中一句「一寸光陰一寸金」,絕對是家喻戶曉。
  • 究竟應該如何理解「人不風流枉少年」這一句千古名句?
    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時期是最寶貴的黃金階段,可謂意氣風發活力四射,充滿著幻想和好奇,但也好衝動,行為舉止往往不想受到約束和限制,時不時也有可能做出一些比較出格的事情來。那麼,古人為什麼要說「人不風流枉少年」呢?又應該如何正確理解呢?
  • 人不輕狂枉少年!那個提前交卷、說高考沒有難度的林歡,錯了嗎?
    有一句話說「人不輕狂枉少年」,說人的青春年少就那麼一次,無論你「狂」或者「不狂」,高調或者低調,青春都會過去,過了就「狂」不起來了。所以,適當的「狂」一下,也不是什麼壞事。成功了,出人頭地;失敗了,也是一種歷練,是一段成長經歷。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能做什麼,後面的路才能更好走。
  • 蘇軾最搞笑的一首詩,其中一句非常有名,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自古詩詞不分家,蘇軾也是個寫詩高手,現存的詩歌數量約為四千首,是詞作的十倍有餘。在這些詩歌中,有一首詩最為搞笑,其中一句幾乎無人不知,但很多人都理解錯它的意思了。此詩是蘇軾為忘年之交張先所作,張先比蘇軾大47歲,但由於兩人欣賞彼此的才華,同是當時文學界的知名人物,年齡的差距並未阻礙他們之間的友誼。
  • 魔道祖師——人不輕狂枉少年
    就算是耽美文,在讀者中也不乏很多男性朋友。曾經有個博主在直播的時候也說不會喜歡什男男文阿,女女文, 可是看了魔道祖師之後,最後也被啪啪打臉並還要舉起手說真香。每當你向周圍的人推薦魔道祖師的時候,她們都會說太虐了不想看。其實當你剛開始看的時候,會發現有些章節虐的根本看不下去。
  • 「父母在不遠遊」,下一句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它的意思
    但是,很多字以及詞語的意思到了今天卻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一句俗語,其實和古代的意思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父母在不遠遊」,想必大家經常能夠聽說這句話吧。而且很多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還健在,我們就不應該離開他們去遊歷四方,而應該守在他們的身邊,這樣才是孝順的體現!
  • 魏無羨:人不輕狂枉少年!
    作為當下下國漫巔峰之作之一的《魔道祖師》,已然得到許多人的好評,劇中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啊,比起其他國漫的主角,而這部劇的主角魏無羨更受大家的喜愛。怎麼說了,魏無羨的出生按道理來說是比較慘的,自小父母雙亡,還好有個好心的江叔叔收養,可是,人在屋簷下,一個外人,總有些閒言碎語,況且江家的家主虞夫人很是不喜歡他,想想人家主人都不歡迎你,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 不知名詩人寫下一詩,短短4句卻成名篇,其中一句更是至理名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白鹿洞二首·其一》,它的作者王貞白,雖然相較於李白、蘇軾、陸遊來說,要不知名的多,但是它面對讀書、時間上的態度,卻是值得我們學習並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的。對於王貞白的這首詩,可能很多人光從題目上來看並不熟悉,不過我相信其中一句「一寸光陰一寸金」,絕對是家喻戶曉。
  • 《最強大腦》迎超燃對決 人不輕狂枉少年
    面對比賽,「速度與正確,是獲勝的唯一法寶」,14歲中學生吳聖潔不懼挑戰,霸氣宣言:「人不輕狂枉少年!」主動選初始排名第一的董艦橋上PK臺。賽程中,看到搶先按下搶答按鈕的選手們紛紛鎩羽而歸,現場一陣恐慌。網友直呼:一波三折,讓人心驚肉跳!
  • 很多人只知「好馬不吃回頭草」,卻不知下一句更經典,發人深省
    所以後人用「不到烏江心不死」來形容一個人不達目的不罷休,只是不知為何在流傳過程中,烏江變成了黃河。雖然很多人不知道「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來歷,但多數人卻也不會理解錯這個俗語,這也就無傷大雅了。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個俗語,雖然很多人經常用,卻理解錯了,這個俗語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在很多人看來,這個俗語是指回頭草不好,所以好馬不會吃它,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 「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都記錯了
    因此就有了很多所謂的名句被我們廣為傳誦,儘管它的上下句我們並不清楚。如唐代詩人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宋代詩人黃庭堅《竹枝詞》:「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清代慈禧《祝母壽》:「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等,你是不是只清楚後面一句呢?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這句勸勉世人珍惜時間的至理名言,我們寫文章常常引用,教導他人更是時時提及。問題來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哪裡?下一句是什麼?幽默的朋友,可能擺出彈吉他的姿勢就唱開了:「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下一句是「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真的嗎?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其實更經典,很多人都不知道!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一句其實更經典,很多人都不知道!要說起俗語,很多喜愛歷史的看管都十分熟悉了。俗語在民間的用處可是不小,最常見的就是老人經常用俗語來解釋天氣。而關於人際交往這一塊,老祖宗的俗語更是起了不少作用。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古代社會都講究人的交往,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朋友,那朋友之間如何相處呢?如何避免交往的誤區,不犯錯呢?民間俗語就有這麼一句"朋友妻,不可欺",想必這句俗語不少看官都聽過了。這句話也經常用於朋友間相處的警世名言。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廟小妖風大,人狠話不多」,話雖俗,說的是至理名言
    導讀,農村俗語:「廟小妖風大,人狠話不多」,話雖俗,說的是至理名言在我國農村有很多屬於,這些屬於是農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之中,總結出來的,也有一些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在農民朋友沒有書讀,的年代,這是很好的文化傳承,他將一些經驗
  • 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先有大學選手分不清「鋤禾日當午」是插秧還是收割,讓蒙曼老師都懵了;後有親友團的高材生用諷刺詩「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來鼓勵選手,讓網友十分不解。如果這些新選手的表現還可以接受的話,那詩詞高手彭敏犯的錯就讓人有些無奈了。作為兩屆亞軍,彭敏可是被稱為「萬能文藝青年」。
  • 人不彪悍枉少年花彪的身世是什麼揭秘 花彪的父母是誰
    人不彪悍枉少年花彪的身世是什麼揭秘 花彪的父母是誰  《人不彪悍枉少年》堪稱校園劇又一經典作品,不少觀眾紛紛在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除了花彪,因為花彪這個人設有些不真實。他雖然家庭出身不好,但卻是個學霸,還擅長武功。不少人都十分好奇花彪的身世,終於,在最新劇情中,這一切都曝光了。
  • 「父母在不遠遊」,下一句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它的意思
    但是,很多字以及詞語的意思到了今天卻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一句俗語,其實和古代的意思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父母在不遠遊」,想必大家經常能夠聽說這句話吧。而且很多人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還健在,我們就不應該離開他們去遊歷四方,而應該守在他們的身邊,這樣才是孝順的體現!
  • 蘇軾最搞笑的一首詩,其中一句非常有名,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自古詩詞不分家,蘇軾也是個寫詩高手,現存的詩歌數量約為四千首,是詞作的十倍有餘。在這些詩歌中,有一首詩最為搞笑,其中一句幾乎無人不知,但很多人都理解錯它的意思了。此詩是蘇軾為忘年之交張先所作,張先比蘇軾大47歲,但由於兩人欣賞彼此的才華,同是當時文學界的知名人物,年齡的差距並未阻礙他們之間的友誼。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中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對美食的製作和品嘗也頗有研究,除了眾所周知的八大菜系之外,很多隨便做的家常菜也同樣廣受歡迎。懂行的人都知道,一道受人認可的美食除了需要好食材之外,如何處理和製作食材也很重要,其中就包括調料的搭配。